去年大熱的外賣O2O領域,今年似乎沉寂了許多——不論資本圈還是投資界,似乎都是如此。
一方面,經(jīng)過一番洗禮之后,市場再次被BAT關聯(lián)的巨頭們霸占,進入市場僵持期。另一方面,外賣O2O則已很好的融入用戶日常生活中,成為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懶生存方式的一部分。
為了深入了解這一業(yè)態(tài)的真實狀態(tài),日前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專程走訪了北京城區(qū)的10家連鎖品牌旗下的店鋪,對這些店鋪與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幾大外賣平臺的合作情況進行了探訪。
“餓了么現(xiàn)在不行了,趕不上百度和美團。”楊國福加盟店的老板對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說,自從央視曝光后,他們就終止了與餓了么的合作。不過,他也認為,餓了么存在的問題,其他兩個平臺不一定沒有,只是恰巧沒有被曝光而已。
10家連鎖餐廳與三大外賣O2O平臺合作情況
另一家曾與餓了么合作過的店鋪反應,“他們管理稀里糊涂”,所以就與之終止了合作。
在小編走訪的10家連鎖品牌店中,僅有2家與餓了么有合作關系,而這兩家中的一家,還選擇了自主配送。與此相比,美團外賣的店鋪入駐率最高,走訪的9家餐館都與之有合作關系,其次是百度外賣,有6家店鋪與之有合作關系。?
“營業(yè)執(zhí)照、食品衛(wèi)生許可證,兩證必須得有。”無名緣米粉店的老板告訴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他表示,現(xiàn)在每個平臺的要求都很嚴格,必須證照齊全才能入駐平臺。
在小編走訪的10家店鋪中,其中有9家店鋪與外賣平臺有合作關系,他們均表示只有證照齊全才能入駐。“從前1個餐廳掛6個店名的情況基本不會發(fā)生了,錯一個字都沒法入駐。”蝦吃蝦涮的店長說。
“做滿減活動,以前是靠平臺補貼,現(xiàn)在都是自己來補貼。”無名緣米粉店老板說,從今年過完年后,平臺的補貼就變少了,甚至不補貼。
其他幾家店鋪老板也表示,優(yōu)惠活動時間不固定,一個月大概只有2-3次,甚至更少。
漢拿山外賣部負責人說:“針對大型連鎖餐飲店鋪這三家平臺都會有活動,做一些相應的補貼和推廣。”
與美團和百度合作已有兩年時間的江邊漁村老板表示,百度在補貼方面的力度更大一些,折扣比較多,美團則是發(fā)優(yōu)惠券多一些。
除漢拿山和江邊漁村外,其他幾家連鎖店老板均表示,優(yōu)惠是有的,但是不頻繁,力度也不大。這些變化大多是從今年年后開始的,美團、百度和餓了么的燒錢戰(zhàn)略在今年有了調整,瘋狂的補貼之路似乎走到了盡頭。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打開這三家外賣APP,可以看到大幅度的滿減現(xiàn)在少了很多,而配送費也越來越高,從最初的零配送費增至現(xiàn)在5-7元不等的配送費。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各巨頭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外賣的質量一直是消費者最擔憂的一點,因為品控環(huán)節(jié)對于外賣來講比堂食更容易出現(xiàn)不可控因素。三大平臺在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又是怎么做的呢?
各平臺每月對店鋪的巡查次數(shù)
漢拿山的外賣負責人說:“每個站點不一樣,有的平臺每周都會來,有的一個月來1-2次,百度外賣來的比較頻繁,比較嚴格”。
無名緣米粉的老板表示,美團和餓了么會定期過來檢查,一個月兩到三次,有時候是悄悄的來。
小編通過走訪這幾家店鋪了解到,美團、百度、餓了么三大平臺均會派人到店鋪查看,頻次基本維持在每個月2-3次左右。
不過,這幾家店鋪的負責人一致表示,巡店人員只針對店鋪衛(wèi)生狀況進行監(jiān)督以及對一些日常問題進行解決,對于食材和進貨渠道等方面都由商家所在餐飲公司直接供貨和監(jiān)管,外賣平臺對此并不做監(jiān)管。
魏家涼皮的店長說:“食材和進貨渠道都是總部來管。”而江邊漁村的老板也表示:“我們要吸引回頭客,信譽問題關系到店鋪發(fā)展,跟他們監(jiān)管與否沒多大關系。”
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中,美團、百度、餓了么始終沒有停下腳步。除了增加外送費的額度,對于商家來講,只要入駐并由外賣平臺配送,都要被抽掉一部分利潤作為服務費。
“每個平臺都會收15個點左右。”楊國福麻辣燙的老板對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說。僅與美團外賣合作的蝦吃蝦涮和中國蘭州牛肉拉面的老板表示,美團外賣會抽取20%的服務費。而相對規(guī)模更大的連鎖店鋪漢拿山的外賣負責人則說:“每個平臺都會抽取10%左右的服務費,但是會根據(jù)門店變化稍有浮動。”可見,各平臺針對不同規(guī)模的商家收取的服務費也不盡相同,但浮動并不大,大都保持在10%-20%之間。
在小編的走訪過程中,一家位于雙井附近的沙縣小吃因過高的服務費沒有入駐任何平臺。這家沙縣小吃的老板解釋說:“做外賣的話就忙不過來了,人力成本要增加,而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又很高賺不到什么錢,我們利潤本來就低,做外賣的話不劃算。”而入駐平臺卻沒有要求配送服務的無名緣米粉店老板表示,只入駐不配送,不收取服務費。
“除了滿減、打折外,外賣平臺也會給我們做一些推廣,比如幫助店鋪提高排名,這是根據(jù)店鋪的信用度來排名,評分越高排名越靠前。”無名緣米粉店老板對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說。他表示,通過入駐外賣平臺,店里的單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營業(yè)額也跟著水漲船高,外賣的流水能占到總流水的一半。
外賣營收占總營收比例(示例)
但是對于有些店鋪來講,情況并不那么樂觀。江邊漁村的老板說:“外賣平臺會給我們在網(wǎng)頁、手機APP上做免費推廣,但效果一般。”據(jù)他統(tǒng)計,店里仍是以堂食的回頭客居多,外賣一天也就十幾單,平均每天兩萬的流水,外賣流水只有一千多塊,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對生意影響并不大。楊國福麻辣燙的老板說:“一天四到六千塊的流水,外賣只占六分之一”。
?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甘草,聯(lián)系請戳:yuxi@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