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2C共享經驗的概念聽起來非常大,但要真去定義的話,大概會給”應該是一個好產品,但很難顛覆行業“。很好的商業模式(在行下有個分答,分答的商業模式之前聊過),但是沒有完美的人和事,在行產品商業模式有什么不足呢?
?
市場比想象中小
?
Knowledge marketplace一聽就是很高大上、估值無限的市場。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對Knowledge的定義太廣、太模糊了,具體什么層次的Knowledge才適合進入在行這樣的平臺呢?
?
我們以供給端(只是供給端!)來估計一個近似的上限:
?
潛在職場人群小于2億:目前中國的“職場人群+在讀大學生數量”差不多是1.5億,我們放寬一點,假設在農村、市郊、家庭中也會誕生0.5億潛在的分享人群,那么總的潛在分享人群為2億。
?
能分享的比值占2%:大家回望一下現在你工作的公司,你認為有技能、有受眾、能夠在在行中分享的同事占比是多少?以我工作的不到200人公司來看,10人可能是一個合適的數量級,但實際上放到剛剛定義的潛在人群看,這個比值應該可能也就1-2%樣子。
?
未來1年中1個行家可能會分享4次:在行目前一個行家平均分享次數是5次,這個值是我抽樣估算出來的,你看到400次的行家,但更多的行家都在長尾上,在行的朋友覺得不準歡迎拍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在這5年內,平均下來的數值一定會比5次少,社群初期用戶的分享意愿肯定會比成熟期的平均意愿要強,將來也只會只少不多,我按照一個比較高的4次來算。折射出來的很現實的問題是:“一個行家有多大的熱情和精力愿意持續做線下的內容貢獻者?”
?
平均1次會面可能會產生300元流水:姬十三新聞稿中的數據是400元/次,我也同樣覺得當用戶群放寬后這個數據會有明顯滑坡,姑且按照300元/次來計算。
?
我們做個乘法看下Potential Mkt Size:2億元*2%*4次/年*300元/次=48億元/年。
我們假設在3-5年后,這個Potential Mkt終于有25%浮到水面上,也就是可以產生的市場總流水有12億元/年,而在行占據了這樣一個市場的50%,也就是7億元/年。
給在行一個10%的變現比值,那么在行年收入在3-5年內可以達到7000萬元。
?
如果我們再考慮到需求端、真實變現能力、Potential人群到底多久可以轉化為真實用戶,這個數值應該會比上述數字小不少。如果這是一個企業服務領域2B產品的數字,應該會很令人欣蔚。但如果這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應該說它很有希望比果殼的母網站做得更好,但離分享經濟和在線教育領域的10億美金獨角獸們,應該追趕的希望不大。
?
市場外的其他問題
?

拋開對最High-level的市場估算,其他的問題應該都比較容易想到。
?
行家授課效率:1對1線下的門檻高,產出/投入比也低。怎么能保證體驗的情況下,開展1對1課堂,或者,能夠讓行家感受到授課對于自身的精力/時間門檻能降低?
?
復購率:用戶購買行家后,往往在第二次會采用線下交易,或者直接由交易的形式變成請客吃飯這樣的人情幫助。在行已經做了私教課嘗試了,后續怎樣對私教課不同課時的學習狀況提供評估?
?
前期重運營模式后的后續行家審核和包裝:在行前期對行家進行了比較重度的審核和包裝。用戶的照片是在行拍的,用戶的課程介紹也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展現給大眾的是“非常直觀了解我能得到什么的界面”和“高逼格的行家印象”。行家入駐人員多后,包裝很難重度了,審核把關也會更難了。
?
????信用體系:淘寶已經形成了信用體系,甚至圍繞信用體系展開來的黑金鏈。在行前期因為消費者和行家素質都比較高,沒有經受到嚴重的信用危機,但行家數量多、質量參差不齊后,一定會遇到信用體系問題。到底是做成了高審核的半強制買賣?還是做成了更自由,依靠用戶點評體系的mktplace?應該非常影響到在行日后產品的調性。
?

?
給在行的下一步建議
?
在行已經運營了差不多一年了,產品形態也和提問題的時候有挺大差別了。流水應該每月都有增長,但相信果殼的童鞋肯定還是在計劃著在行到底會發展成一個什么形態的產品,也談談幾點我的看法。
?
嘗試1對多教學:向在線教育或者O2O教育的模式靠攏,只不過換一個“經驗分享”的殼。
?
為2B服務提供入口:國內教育類型產品很難打開2B的口子,特別是C2C模式,放在平臺上的2B服務很難有對行家的約束力。但參見一下美國諸如Lynda產品的話,2B對于目前的行業交流或者是培訓課還是有幫助的,特別是處于弱勢的小企業,不好憑關系那就金錢交易吧。為2B服務提供入口不僅有教育類的,在SaaS模式火爆的年代,也可以為軟件平臺類2b服務商如紐帶線CRM系統廠商提供入口,還可以為招聘類產品提供入口。這樣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教育培訓服務、CRM軟件系統工具,還能為企業推薦人才,形式在行特有的生態,何樂而不為?
?
退一步——新劃分出一個資源對接的mkt place:不管怎么強調交流的平等性,在行現在的模式仍然是可以看出行家和學員的區別的,有行家和學員就意味著門檻高/審核嚴/運營重。或許可以往后退一步,給投資人/讀書愛好者/上下游供應商/BD合作方這些群體提供一個雙方平等的mkt place。
在一個新興模式出現時,我們可以理性的對他分析,在他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思考如何改進可以更好的為需要幫助的對象服務,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好想法,元芳,你對在行的商業模式怎么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07-20 智云通發布了 《智云通CRM系統中的關鍵功能,助力企業降低客戶流失》的文章
2023-07-19 智云通發布了 《智云通CRM助力企業提升客戶忠誠度,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文章
2023-06-28 智云通發布了 《智云通CRM:識破客戶在談判中的十大謊言》的文章
2023-06-26 智云通發布了 《智云通CRM:引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的文章
2023-06-25 智云通發布了 《智云通CRM:提升客戶管理效率,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