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電維修領域存在許多痛點:比如服務差、價格不透明,商家抱怨自己賺不到錢、用戶總覺得自己被宰了……
基于這些行業痛點,伍勵開發了維修O2O產品——“一拍一修”,通過建立第三方平臺,連接用戶和維修師傅,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優質的上門服務,時間是2013年。
但后來在一份廣為流傳的“O2O死亡名單”上,我們看到了一拍一修,這讓我們很詫異,于是我們來到了位于西三旗的程遠大廈,看看一拍一修到底“死沒死”。
一拍一修現在還維持著7、8個員工的規模,做著開發和地推工作。
在伍勵的商業規劃里,從成立一拍一修起,他就把重心放在了線下資源整合上,包括成立北京電腦服務聯盟,幫各地的維修行業協會做技術外包——是的,他的技術團隊承接網站開發、微信號和APP開發的全套服務——來拉近關系、整合線下資源。
但既然是O2O,最終肯定要面對C端,即用戶端?,F在已經有無數O2O創業公司在用戶身上瘋狂燒錢了,像嘀嘀打車、像餓了么、像58到家……
而一拍一修這個線上平臺,本來承擔著迅速集聚用戶、打造行業口碑的任務,但在產品形態上,和伍勵在2013年寫在商業計劃書里的沒有兩樣,兩年來,他的團隊并沒有針對C端用戶進行持續的產品更新和優化。
現在一拍一修還只是一個微信服務號,并沒有設置產品的選項,目前仍舊處于試運營階段。用戶輸入自己要報修的家電,之后在平臺上跳出人工語音,需要與維修師傅取得聯系。
伍勵引以為豪的還是他發起成立的北京電腦服務聯盟,現在線下有400多家店鋪加入。他認為經營這些資源是有想象空間的,例如可以承接大型的、分散的電氣施工業務,比如連鎖超市“全時”要開100家分店,一拍一修可以承包下來,并發包給各地的電器維修店。
伍勵已經放棄了去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
一拍一修對于維修店鋪和維修師傅的整合過程過于緩慢、分散,沒有集中火力打通一個市場,因此錯過了獲取市場份額的好時機。
一拍一修已經不是一家O2O公司了,在目前這個階段,它是一家技術開發公司。
伍勵認為這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各地的線下資源,幫助各地的行業協會把互聯網平臺做好。
但如果能更進一步,我們倒覺得伍勵應該利用這些B端資源做元器件、配件的B2B生意,去深耕產業鏈,而不是想著“承包工程”。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