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創業者”是閆文聞身上一個很重要的標簽,2010年至今他已擁有多次創業經歷。雖然最初他也經歷了發不起工資的慘淡歲月,但最終產品成功銷往全球百余個國家,在“智能硬件+APP+云”的可穿戴設備道路上,可謂一路高歌——閆文聞作為一個“音樂門外漢”,創業從“0”到“1”,讓他深感“學習”二字的珍貴。
最近,閆文聞又另起爐灶,做了個“音樂筆記”,聲稱要用一個腕帶顛覆傳統,打造音樂智能陪練。
對于執著于創業這個問題,閆文聞其實看的挺淡的,“打工也沒人要了,確實是沒人要了。”他認為,長久以來的經歷讓自己可能已經不再適應特定的工作崗位的工作方式。除此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使自己成長更多的機會,“人生每天都是直播,機會沒有重來”,這六七年的創業經歷讓他發現機會確實挺多的,而不論是打工還是創業,最重要的成本還是“機會成本”。
閆文聞本科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畢業后,由于911事件和非典的影響,他去美國的簽證沒有辦下來,出國計劃落空,隨后便去了一家外企。在那里他做市場、銷售、管理和一些政務關系,這樣繁雜的工作經歷讓他接觸了許多新的事物,并培養了自己強大的學習能力。“可能工作經歷沒有特別重復的repeat的狀態,所以我更知道做一件新事從哪去把握住要點,能夠做的很有效或者說學習的更有效。”這種學習能力對他今后的創業經歷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他在原本并不熟悉的技術領域能夠幫助整個團隊去共同達到目標。?
2010年,閆文聞和幾個小伙伴在北航的柏彥大廈租了一間30多平米的辦公室,開始自己的創業。那時他們做的是一款針對于高爾夫培訓用的微傳感器。創業初期的日子都挺難的,閆文聞認為那是創業至今最難忘的記憶。“因為沒有特別多控制現金的經驗,我們做的很苦逼。第一批產品出來的時候,我們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給了快遞,然后產品才算是到達北京。那段時間不斷得找錢,甚至是借錢,前前后后自己往里面墊了很多錢,最后基本上是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所以,到如今,他一直堅持兩個核心點:
1.要控制住創業節奏;
2.要把握住對現金流的管理。
這款高爾夫培訓產品后來大獲成功,銷往澳洲、美國等全球百余個國家,而在這一次創業成功之后,閆文聞又陸續進行了五次創業。作為連續創業成功者,閆文聞對自己的秘訣進行了總結:
著眼細分市場,并確認自己的核心實力在該市場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不易超越的壁壘,在此基礎上扎實跟進市場態勢,以最大努力讓自己的產品貼合用戶需求。
重視人才吸收與培養,保證企業技術實力與創新力不斷提升,能在市場變幻中靈活應變。
自身積累的企業融資知識及經驗,能夠積極拓展資本合作保證企業的資金流不枯竭是讓企業能夠不斷前進的基礎。
2014年初,閆文聞和幾個朋友決定創業,繼續專注垂直細分領域,做自己相熟的可穿戴設備創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討論,他們決定在智能硬件音樂市場發力,并細分到鋼琴陪練這個市場。至于為什么選擇這個細分市場,閆文聞有自己的考究: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個市場足夠大,客單價足夠高。鋼琴陪練僅在中國就有超過一千個億的市場規模,其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買琴的費用(三四百億),第二部分是培訓費用(六七百億)。
同時,鋼琴陪練又屬于互聯網音樂這個大市場,一般提到它,人們很容易想到在線音樂,在這一領域近幾年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整合,版圖愈發清晰,而網絡音樂進入付費時代也恰恰證明音樂文化消費在市場消費中逐步增加比例。因此,樂器訓練輔助工具也將有更大的市場前景。
從用戶角度來看,團隊中不乏琴童家長,深知琴童家長與孩子的痛苦。而在物聯網或者說傳感器時代,利用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可以更好的提高每一個人的效率,讓孩子更高興,家長更滿意,老師效率更高,這是有意義的。
而行業市場方面,該市場還很樂觀,可放手一搏!目前,音樂相關智能硬件產品可分為兩大類:
用音樂產品服務大眾用戶:是與傳統音樂產品類似的音響、耳塞、耳機等創新后的智能硬件產品,以連接件和設備起橋梁作用,表現在發聲單元。主要用音樂智能產品的“實用性”“感官體驗性”來服務于大眾用戶。本類產品目前市場競爭大,產品過多、而且泛濫,甚至出現濫竽充數的現狀。
用智能產品服務音樂用戶:該類產品就如音樂筆記、the one等類,以垂直市場里面的某一部分音樂用戶人群為切入點,抓住用戶難以學習的痛點,然后用產品功能來攻堅用戶的具體需求。該類產品市場較少,用戶需求量大。且技術難點大,難以復制。
音樂筆記身處大市場中,同時又是鋼琴細分領域。行業競爭方面表現的沒有那么激烈,即使與類型相似的the one也有著直接的區分:the one 主要著眼于教,幫助不會練琴的人快速便捷學琴;而音樂筆記定位于練琴輔助,幫助孩子規范、高效練琴。同時,音樂筆記也不會打破傳統市場的格局,它著眼于練這一環節,不搶鋼琴銷售商和鋼琴培訓機構的飯碗,并且成為他們的輔助。所以,目前這個市場行情比較樂觀。
同時,從技術上講,音樂筆記的技術擁有獨立的技術產權并有較高的壁壘,對于因被復制而出現市場危機也擁有比較樂觀的態度。
所以,“音樂筆記”由此誕生,這是一款針對于學琴兒童的鋼琴智能陪練系統,包含智能腕帶和APP兩部分。2016年1月18日10點音樂筆記眾籌上線,截止晚上17:00就已獲得110萬眾籌資金,支持者達到1900人,之后不到一周,金額沖破300萬,不到半個月,又沖破500萬。由此可以看出,“音樂筆記”對于琴童家庭來說是剛需。
閆文聞一再強調,這個產品是一款“陪練系統”,“我們做的不是教學,而是練、測、評。在鋼琴或者音樂教育里面環節分為‘教、學、練、測、評、考、演’等不同環節。音樂筆記針對的是占學生學習生涯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的練習過程,提供出來的數據是用來輔助老師的教和學,是一個陪練的過程,所以我們做的不是教和學,而是和所有教和學的人是合作關系”。
音樂筆記的核心技術是多傳感器的信息融合。它包括三類傳感器,一類是音頻傳感器即麥克風,用作采集聲音;一類是運動傳感器,用作動作捕捉;還有一類叫做肌肉電傳感器,是通過采集前臂的生物電流,來判斷哪一根手指在動,在用多大的力氣,甚至手指的順序是什么。三項傳感器的融合,加在一起叫做演繹過程分析(performance process analysis)。??
通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音樂筆記能夠按照用戶的需求,結構化的把分析好的數據反饋給用戶。對于琴童和琴童家長來說,音樂筆記的入門門檻是零,不用花一分錢就有很多大師的內容,還可以用軟件免費的去做評測,“甚至可以說通過這個算法分析,你一分錢不花,我都知道你家的琴該調了。”如果要評測更多的內容則需要通過腕帶才能采集到,音樂筆記也由此進行盈利。
在智能腕帶的變現情況上,音樂筆記沒有進行特別大的市場推廣,因為這是一個tob、toc的過程,所以客戶全采用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灌輸培養模式,間接形成分銷。至于未來市場,閆文聞的目光依然放遠到全球市場。?
教育領域發展至今,大致分為這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最早的成功企業,都是開培訓班、做教研,把教研做到極致。
第二階段,基于互聯網技術,通過直播或者錄播的方式,利用社區把線下的東西搬到線上去,適用于不同的教育場景。
第三階段,利用傳感器、記憶學習、智能網絡形成人工智能產品更好地輔助學生提升效率。
閆文聞認為,利用具有一定算法、一定門檻兒的智能硬件與傳感器,再結合教研、應用場景和算法分析,在教育領域是有很多機會的,甚至是未來的一個主流趨勢。???
“時代給了我們這代人一個很好的機會。前幾年是移動互聯網吞噬世界,再接下來可能是物聯網,在物聯網基礎之上,有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等一系列高性能運算。其實就是有很多機會,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把傳感器放到里面去,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從而提高人的效率。所以我們團隊這么多年一直專注于這樣一個領域,無論是圍繞傳感器還是物聯網,都是在繼續地再發覺不同的能夠提高人的效率和改善人的生活的一個應用場景,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閆文聞這個“音樂門外漢”孵化的音樂筆記是現在團隊從零開始寫起,歷經了兩年時間的結晶。因為市場上沒有類似的東西,所以閆文聞他們一直在摸著石頭往前走。最初的困局:產品開發期間,技術與音樂教學的很難融合,這是最核心的問題。而為了使產品真正成為鋼琴教師與學生的好幫手,做了很多努力,如請大量老師進行產品測試并給予專業意見,深入采集學生演奏習慣改善評價精準度,最終在多次的改進下才跨過難關。
目前音樂筆記面臨市場開拓的困局,因為這個行業還是初期,需要讓更多用戶了解產品,前期就要做大量的市場教育工作。再加上產品的發布進度不是很滿意,閆文聞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問題固然多,但是在業績上卻有所收獲。音樂筆記的銷售團隊僅用兩個月就簽下四五十家代理商,協議框架銷售做到六萬套(每套單價2399元),已銷售四萬套,銷售額已經做到大幾千萬。
“作為我們的一個目標,希望它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工具,無論琴童、家長、老師、學校,都可以從中獲益,做到教學皆宜。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用戶的反饋,他們真的在用你的產品,真的每天幾十遍的在練,在這個時候,你就覺得你做的東西是有意義的。” 閆文聞表示,未來的困局是如何更長久的走下去——未來的路是現在扎實努力走出來的,目前做好產品才是應對未來最好的策略。
多年的創業經歷下來,閆文聞學到了很多,“從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們身上,自己企業的領導層、員工身上,都可以汲取到寶貴的智慧。感受最深,卻是“學習”二字,從0到1的過程一定要懂得吸收你的團隊、你的合作伙伴傳達給你的市場趨勢、用戶需求等信息,積極沉淀思考做出準確判斷,切不可一意孤行。”
除了“學習”的寶貴經驗之外,閆文聞對創業也有著自己的方法論,他歸結為四個字:守正出奇,通俗的說法就是走在正道上,再想著怎么去創新,不要一開始就試圖去顛覆,因為傳統行業這么多年下來,不是說一兩天就能顛覆的。??
“守正”,就是要始終關注著自己的用戶,關注他們想要什么,然后集中所有力量,把用戶想要的東西做出來。盯住用戶,才能讓其他人盯住你,所以才叫守正;“出奇”,就猶如在一條正道上去開輛車跑,但這輛車是租,是買,還是自己去造?就是想盡各種方式去讓這輛車在這條正道上跑的更快。在管理團隊方面,閆文聞也是用“守正出奇”在經營。
產品運營方面,閆文聞則主要采用多元化的運營方式:
1.在傳統上堅持維護核心用戶利益為主要原則,所以我們結合社區運營、微信群運營、線下調研、展會展銷等方式積極吸收用戶意見,靈活不斷優化產品;
2.多種方式融合使用促進用戶增長和留存:以最優質的內容資源提升產品價值,并邀請多名雅馬哈斯坦威藝術家親自為音樂筆記錄課;給予用戶獎勵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結合新媒體活動及線下音樂論壇,增加用戶黏度。定期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名師分享論壇,增加老師、學生對我們產品的理解;
3.采取與樂器培訓機構合作的策略,也能十分系統的、定期的與鋼琴教師、學生、價值進行線下互動,用戶穩定性與增長的速度都有較好的保證;
有的人創業注重資本層面享受,有的則注重權利享受,而閆文聞,他則更注重“改變”帶來的享受。未來,他要帶領團隊一起改變人們的某種生活,改變人們在樂器訓練上的方式和效率......
本文為第二阿累投稿文章,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及出處,投稿郵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