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有一天清晨哭醒,像安了彈簧一樣從地上彈起,半天緩不過神來,伸手一擦臉上全是淚,枕頭也濕了半邊。他的手會下意識地避開后腦,不敢摸——重壓之下遭遇‘鬼剃頭’,那里一塊核桃大小的頭發掉光了。”——西少爺創始人孟兵

苦行僧式的創業
孟兵跑得滿頭大汗,來到病房門口,站了許久卻不敢進去。
前一天,他從朋友那里湊來515.5元,訂了一張次日北京開往西安的高鐵票,趕回陜西老家。80多歲的奶奶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急救,慌亂中孟兵的母親昏倒,被查出嚴重的糖尿病。
2013年夏天,命運給24歲的孟兵擺出一副其從未見識過的陣仗,回家路上,他被告知那位從小將他帶大,十分精明的老太太由于中風已躺在病床上,糊涂了,「我不敢進去,怕奶奶不認識我了,我覺得完全沒法接受。」
當時孟兵剛剛從百度辭職創業不久,與羅高景、宋鑫住在北京石景山區一處狹小的復式民房中,一樓用作辦公室,而逼仄的二層空間,讓他們只能在地板上鋪了三塊榻榻米,每晚睡作一組「大通鋪」。
他曾有一天清晨哭醒,像「安了彈簧」一樣從地上彈起,半天緩不過神來,伸手一擦臉上全是淚,枕頭也濕了半邊。他的手會下意識地避開后腦,不敢摸——重壓之下遭遇「鬼剃頭」,那里一塊核桃大小的頭發掉光了。
其實,此后不到一年,他們就迎來了西少爺開張,并一炮而紅。但在每晚窩在民居里開會的那個當下,除了未知與困頓,三人甚至要應付一個基礎的「饑餓感」。
最初他們湊了12萬以繳納企業注冊資本,同時作為啟動資金,捉襟見肘的賬上數字,意味著每一筆房租、差旅和伙食支出都要嚴格控制,每天每人的伙食費標準定在20元,然后,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所有人都吃不飽。
負責記賬的羅高景記得,當時每晚7點鐘,三人會踩著點擠進小區門口的超市買打折熟食,在一次項目款到賬之后,孟兵在「田老師紅燒肉」店里大快朵頤,「他居然要了兩份蓋飯,一人吃了20多塊錢。」
「餓」還不是核心因素,長期被壓制的伙食標準,導致羅高景對那段經歷的最深印象是「饞」。
事實上,西少爺的創業契機多少也來自這種饞勁,當他們發現,在中關村一橋附近的一家西北面館的肉夾饃口味越做越差時,直接動起了「我行我上」的念頭。
苦行僧式的創業經歷,和源自本能的創業動機,讓五道口那家肉夾饃店的爆紅顯得更加戲劇化。幾年來的隱忍和努力集中在短期內兌現,它帶給這支創始團隊的,是由價值觀起始的矛盾,并最終分化,不可調和。
世界曾很不友好
羅高景在思考問題時,會習慣性地「嘬牙花子」,尤其在談到最近與宋鑫的會面時,坐在「博望志」記者對面頻繁咂嘴,他有點犯愁。
他跟宋鑫見了一面,這也是前年年底新西少發聲時,引發那場輿論惡斗之后,雙方第一次碰頭。
羅發愁的是,他不知該如何向他人描述對這位已反目的前創業伙伴的感受,甚至自己都想不清楚。此前幾年間,每當孟與宋有摩擦,他總是戳在當間做調停,時至今日,他也能讓自己平靜地坐在宋鑫面前,吃一頓飯。
那次碰面,孟兵沒去,可能時機沒到。宋鑫再一次身陷困頓,一位與其有業務往來的知情人向「博望志」表示,新西少店鋪去年已悉數關閉,員工遣散,賬上還有些資金,宋本人正在「重新找方向」。
這幾乎讓身為競爭對手的羅高景都扼腕,為了打響新西少品牌,宋鑫當初選擇在媒體上與西少爺團隊公開交惡,可新項目不到一年便告失敗,那么當初的互相傷害,又圖什么?「他失去了事業,挺可憐的。」
2014年6月份被孟兵等人通知離開公司后,宋在尋求融資過程中獲得洪泰基金支持,后來對外宣發的一張照片中,俞敏洪與盛希泰手持威士忌,端坐于兩張單人沙發上,宋則站在兩人身后,傳達出強烈的背書信息。
當年11月份,新西少正式對外發聲,宋鑫發布公開信譴責孟兵失信。
從公關的角度講,那本是一場可以用創始人的情感割裂換回巨大商業回報的事件營銷。
從一開始,宋鑫就以博取情感共鳴、為小股東吶喊的方式發聲,這種懷有濃烈情緒的文字十分適合通過網絡渠道傳播分發,也使得兩個肉夾饃品牌同時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關注中。
但最終,沒人于其中獲益的結果,也讓那次糾紛更顯尷尬。
事實上,情感流露也正是孟兵最不擅長的表達方式之一,當時,西少爺團隊里站出來回應的,是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羅高景與袁澤陸,對孟來說,他有更大的自身問題需要克服。
事發那天早晨,孟兵起床后發現微博上鋪天蓋地的罵聲,有人直指其為「人渣」、「騙子」,他懵了,一時沒明白,為何在公司賬上還有幾千萬元現金的情況下,自己會面對「卷款五十萬跑路」的指控。
事件進一步發酵后,有眾籌股東上門追討投資款,西少爺方面最終分兩批溢價退款。期間一些事情細節對孟兵的情緒產生了巨大沖擊,令其難以釋懷,且至今不愿公諸于媒體。
自那之后,連續兩個月里,以往十分熱衷于刷朋友圈的孟,一條消息也沒發,并幾乎推掉了所有外出分享的活動。
他當時對外出演講是發自內心的抵觸,而并非原則性問題,因此在某些介于交情不得不出席的場合,孟嘗試上臺,但很快發現,不行。
「站在臺上,會揣測到場的人都是惡意的,覺得世界很不友好,沒有任何熱情做分享。」
當年年底,奶奶去世,孟兵不明白,創業是很難,可為何接連遭受左一拳、右一拳重擊的,總是自己,「每次被打完還沒站穩,就又來把你拍倒。」
但在公司內部的員工看來,年輕的肉夾饃店老板當時并未表現出太多異樣。
由于突如其來的風波動增加了不確定性,談好的天使投資黃了,聯合創始人離職,店鋪所在小木屋不斷被傳「違建」、「拆除」,他強撐著在30幾名員工面前完成了「淡定」的演出。
孟的「表演」基于對其個人在群體中定位的精確認知,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他需要自己表現出恰如其分的情緒與狀態,來支配身邊一切可調動的資源來實現預期目標。演出并不總是很完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分寸感在提升。
恨從何來?
在矛盾最尖銳的時候,孟兵一度無法坐下來與宋鑫對話,在接受風投注資前,孟希望作為創始人將投票權集中在自己手中,而宋則對被削弱控制力一事十分介懷,兩人為此在一家肯德基餐廳中大吵一架,引人側目。
這是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之外,團隊內部的最大分歧,羅高景夾在二人中間十分痛苦,他也明白,調和已然無望,解決方法只有讓宋鑫離開這一條路,「我看透了這個事情,你想要的他給不了,他希望的你也做不到。」
商場上,事物的走向對人的感情往往是決定性的,西少爺創始團隊幾人熬過了那場鬧劇,一年多之后,開始釋懷。
孟兵對此做過假設,如果那場風波真的把西少爺整個公司業務攪黃了,自己絕對會記恨宋,可如今此消彼長后,恨從何來呢?羅高景在采訪中談及宋鑫時,頻頻欲言又止,「感覺真的很像離了婚的夫妻。」
幾人顯然各自內心都做過復盤,孟兵了解,宋鑫本身是一個好面子的人,盡管要求其離開的那句話并非出自他口,但他始終是態度最堅決的那一個。
在袁澤陸加入后,四人創始團隊中,三人同時要求自己離職,對于宋鑫,那又是怎樣一番感受?「三個人同時站到他的對立面,對他來說,世界觀會是個毀滅的打擊。」
在新西少經營中出現問題后,曾經有其旗下的員工在微博上給孟兵發送私信留言,稱宋在公司內對同事缺乏信任,導致內部混亂。
孟未回復,他心里不舒服,甚至多少有些「自責」的情緒,他懂宋鑫的狀態,「就像我(2014年)11月份懷疑別人那樣,那次事件,也傷害了他,讓他對身邊人失去信任。」
有釋懷,有自省,但孟兵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為宋鑫做點什么。他希望多年之后,自己能將這次糾紛在主觀上定義為「年輕無知」或「小孩打架」,他罵你讓你出丑,又能如何呢?
幾年前合作陷入矛盾后至今,孟兵唯一后悔,并且頻繁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創業之初拉宋鑫入伙。
「你能說全是宋鑫的錯嗎?你拉他創業,最終把他踢了,讓他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還來報復你,搞了這么一出,你很痛苦…」
孟兵和羅高景都不認為自己對宋還抱有任何恨意,按孟的說法,他希望宋鑫能再把公司做起來。
「真心的?」
「真心的。」
「如果再來一次,會把事情處理得更好么?」
「不知道,可能也不想再經歷了…」
西少爺的新劇本
祖輩便居住在西北縣城里人們的世界觀本就固化,在那里,足夠優秀的小孩們被許以的最好前途,往往是一個會計。
從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孟兵要處理的大量認知落差,人們甚至不能理解,這個縣城里理科狀元從西安交大畢業后,居然沒有當公務員或做科研,反而跑到深圳那家叫騰訊的公司打工,「他們覺得,這跟去富士康沒區別嘛!」
他習慣于做一個過河卒子,不留回頭路。自動化專業畢業后,完全不懂計算機的他帶著一張行軍床,一頭扎進騰訊大樓技術部,兩年后從百度離職時,他的技術職級高于任何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同級校友。
從高中時期開始,孟就熱衷于做「20年人生規劃」,盡管幾無落地可能,但這種思考方式給他帶來的是行事中的計劃性。從騰訊跳槽百度,為了盡快建立人脈,從到北京第一天起,孟就開始張羅交大校友會的事。
初出茅廬的互聯網工程師在既有的交大校友圈中號召力明顯不足,孟兵便著手組建新的校友會,在羅高景看來,孟做事目的性明確,執行力強,從QQ群到線下活動,很快,他便成為這個數百人校友群體的信息中心。
很明顯,校友會的中心需要一個擅長交際的組織者,這對內心存有社交恐懼的孟兵很成問題,他開始嘗試讓一個「左右逢源」型的人格在必要時溢出。
在孟自己看來,強迫自我令他收獲頗多,這種克服心理障礙完成的任務,會極大提升自信心。
但「工具型」的人格顯然不會被允許穩定輸出,他內心依舊對社交和演講有抵觸,始終把握不準這些事情與事業之間的關系。
據西少爺總裁助理陶思思介紹,在參加了「魯豫有約」的錄制之后,她陸續接到了數家衛視節目對孟兵的邀請,但在權衡許久之后,還是放棄了。
一般來說,餐飲經營中的溢價能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品牌,創始人密集地通過電視等媒體渠道刷臉,是很多消費類企業的屢試不爽的營銷打法。
但節目賽制要求在一個周期內長期參與,將大量精力從企業管理上拿走,放在并不喜歡的事務上,對孟來說,無法接受。
陶思思曾就工作經歷的問題與孟兵聊過,問他為何當初愿意放棄30萬年薪的大公司崗位跑去創業,孟回答背后的思維方式令陶印象深刻,那句回答是,「我更喜歡給員工開30萬年薪的感覺。」
孟兵給自己的「人生規劃」是一個不斷修訂的劇本,肉夾饃,傳統美食算不得是他與羅高景、宋鑫三人的創業初心。
但如今坐在望京SOHO 16層辦公室里,他暢想的是「中國文化符號」,在孟眼里,龐大的企業愿景更像是西少爺在未來必須去扮演的角色。
由于常會將西少爺去對標麥當勞,孟兵自己算了一筆賬,麥當勞全球4萬家店,對西少爺來說,即便每年開400家,最快也要花整整一百年才能達到麥當勞的規模。
有了這個數字打底,他反倒踏實了,此前一年始終在慢慢調整單店模型,直到今年開始提速。
去年開通外賣渠道之后,在每家店鋪所在商圈內,西少爺訂單量很突出,此外,相比多數新興餐飲項目,西少爺在單店利潤財務表現上也有優勢,因此策略上主線仍是開新店。
規劃中,年內會維持平均每月3家新店的速度,公司員工數年底則會增至近千人。?
劇本里,可能寫的就是以西少爺的店鋪和品牌去丈量世界。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于博望志,由一起上整理編輯。轉載時,請注明轉載來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系我們(微信號:LC-1030)。
關于我們
一起上(www.17shang.cc)是關注青年創業的社群驅動型媒體,志在發現和報道青年創業,構建青年創業交流與合作平臺。
尋求報道
請投稿至tougao@17shang.cc
項目融資
請將BP發送至90bp@17sh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