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何善恒說,他對空間的合理規劃得益于香港獲得的啟迪網絡圖片
??????? 文|大公報記者周琳、譚笑
恰逢內地的創業熱潮,越來越多的聯合辦公空間如雨后春筍冒出。香港80后何善恒在2013年最早進入內地聯合辦公空間行業,目前他與同伴一起創立的的WE+入住率已達到99%,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他的團隊眼下管理著8個聯合辦公空間,辦公空間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總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總市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他說,他對空間的合理規劃得益于香港獲得的啟迪:“地方小、寸土寸金,香港的每一塊地都要發揮最大價值。”
何善恒出生于香港一個辦公解決方案的世家,祖父做田地租賃,父親以集裝箱的形式為客戶提供辦公場地,做到第三代的何善恒,有著對空間的合理規劃的天賦,多次讓房屋“變廢為寶”。“合理利用空間,這就是香港的優勢。”何善恒說,香港的地方太小,每一個平方米都想要用到極致,每一平米都有價值。
2008年,抱著了解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想法,何善恒來到哈爾濱,接手了長達11年的爛尾樓項目及超過820套公寓的開發。在了解當地需求后,他將居民樓改變為大型商場,實現3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2013年,積累了不少經驗的他開始創業,先在北京798藝術區開了一間畫廊,但經營困難,于是他發揮專長,將畫廊變成了辦公空間,公司也由此轉危為安。
給入駐者“家”的體驗

客戶參觀WE+空間網絡圖片?
WE+798區域的三層空間處處充滿設計感。溫馨的鵝黃色調、供人休息的太空艙、通透的會議室、方便的儲物柜。這里幾乎每周都有像DIY咖啡、親子、美甲等有趣的主題活動。如今,WE+在798藝術區的項目約3500平方米的地方入駐了18家企業,工位的供不應求。在這里,你可以單獨租一張桌子,也可以根據團隊規模和租期靈活租賃。在開放的辦公空間,你能遇見許多和你一樣追逐夢想的創業團隊,分享信息和想法,拓展商業圈。
“+代表無限可能,是永無止境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叫WE+”。何善恒希望通過這種環境和方式,在工作的同時提供給入駐者“家”的體驗。在WE+每個人都會有種與親人在一起的舒適感,不僅在于環境的開放,更在于企業之間可以互相協助。何善恒說,在空間里面,其實有機會找到雙向的或橫向的產業進行互相扶持,產業轉型不單是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而是尋找一種更有效率的方式。
除了資源共享,WE+也為空間的創業者提供資本上的扶持。目前,WE+已成立母基金,為有前景的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包括科技、互聯網和文化產業。為此,何善恒特別強調:一個好企業的發展需要融入當地商業環境,找到新的定位和發展模式。所以,分布各個城市的WE+對于創業企業來說更像是一個良好的輔助。
領先同行開發手機APP
讓房屋租賃走向線上是WE+的一大創新。WE+的手機應用APP不僅僅是一個活動管理,而且能智能簽到、空間調配,這是現在同行所沒有的。在WE+的手機應用上,會員們可以預定會議室及藍牙開門外,還可以發起并參與各種活動,以制造進一步合作的機會;同時,APP還有類似微信的通訊功能,添加其他WE+會員,或者建立群聊等。

盡管現在人們認為是資本寒冬,何善衡依然在堅持擴張。“資本永遠缺乏好的項目,我們在金鐘廣場有六個天使投資,每天都希望我們找好的項目給他們。”
在內地打拼多年,當初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的何善恒,現在口音已是略帶京腔:“我2008年來北京時,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如今2016年,我會告訴新生輩,8年的經歷告訴我,現在是一個更好的時機。”
二線城市大有可為
談及在內地打拼的經歷,讓何善恒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哈爾濱的時光。這個從小在加州陽光下成長的男孩,在東北零下20多度的寒冬中著實受了不少苦,但他坦言“非常感謝那段強迫自己適應的經歷”:他看到了二線城市和“北上廣深”的區別,天生的商業敏感讓他意識到,二線城市的市場潛伏著巨大的可為空間。
空間心理學的應用、獨特的眼光和高效的執行能力,是何善恒在地產界打拼的秘訣。憑藉他的秘訣,何善恒在哈爾濱可謂“大獲全勝”,成功將爛尾樓打造成炙手可熱的地標級地產項目。這一段前期鋪墊對何善恒之后的工作啟發良多。他說,在剛剛踏入工作時,他的很多認知相對“幼稚”,但在二線城市鍛煉后,他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這也正是他極力鼓勵香港年輕人多到內地走走看看的原因,“如果當年我否定了哈爾濱,就不會有今天的何善恒”。
何善恒說,中美兩國的生活經歷讓他感受到城市與國家的連接很重要,“要把眼光打開,先有一個國家觀,而不是一個狹隘的城市觀”。就像三藩市的硅谷是美國的科技中心,紐約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他們組成了美國,北京作為政治中心、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共同組成了一個中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當你利用好自己的優勢,無論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大有作為。”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干什么,而是每天都在想,卻不去實施。現在是做的年代,不是空想和喊口號的時代。”“港人有優勢,到大陸看一看,無論去哪里都試一試,會發現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眼光會給異地的事業帶來新的東西,就算不喜歡還可以回香港。但如果不嘗試就否定肯定不行。”何善恒說到這里,滿是誠懇。
關注港青在京創業

WE+會議室網絡圖片
從2015年起,寫字樓漲價潮已席卷內地各大城市,而何善恒自信地表示,WE+在行業內中上的價格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每個進入WE+的團隊,我可以給他們最好的服務。”何善恒驕傲地說。
2015年以來,包括SOHO的3Q、毛大慶的優客工場、廣東的酷窩聯合辦公、上海的方糖小鎮等,涉及到“互聯網+地產”的各種全新的嘗試模式,正在為困境中的商業地產探尋出一條適合發展的新路。諸多的模式都有細微的差別,作為最先涉足聯合辦公的WE+,通過搭建APP智能管理平臺,為中微型企業提供辦公的多種服務,是WE+搶占商業地產份額的關鍵優勢。
不少創業團隊在入駐WE+以前,對政策方面并不太了解,“其實國家對創業者的支持非常多,僅僅在北京就有25條政策能幫到創業團隊,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申請?”何善恒說,以港人創業為例,北京市朝陽區的“鳳凰計劃”為外籍人士回國創業提供10萬元人民幣的補助,但大部分創業者知之甚少。
除了WE+里的咨詢團隊,何善恒邀請不少專家和政府工作人員到WE+做講座,讓專業的人給創業者最權威、最詳細的政策解說,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作為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創新工商委員會主委,何善恒一直關注香港青年在京創業動向。他拍胸脯保證,在內地的香港年輕人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問題,只要找到他,他一定會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
何善恒頗為自豪地說,他非常相信香港年輕人的能力,基本功扎實、思路新穎,是港青最大的競爭力。無論是自己的團隊,還是WE+在全國上百家入駐企業,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如果香港的小朋友們有意愿,我一定會給他們實習、工作機會!”
工作狂人也愛生活
“周一坐7點50分的航班飛上海、周二去杭州、周三回北京繼續頭腦風暴,但是娛樂活動也不能少,要和朋友吃牛肉拉面。”何善恒總喜歡把時間表排得滿滿,他認為休息時間可以放在飛機上。“我是一個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極致的人。”在何善恒的履歷表上,也可以看到他的輝煌戰績。
白羊座的何善恒對一切充滿創新激情的事物都很癡迷。美國AFM摩托車賽事、帆船比賽,各種競技挑戰都有他的身影。在美國大學讀書期間何善恒曾獲得IEEE micromouse 機器人比賽大獎。活潑風趣、學習能力極強、對新事物勇于探索都是這個80后大男孩身上亮眼的標簽。
提到執行能力,則不得不提何善恒的“拼”。何善恒給記者看他的手機 微信,滿滿都是他與團隊的聊天,很多群聊都接近凌晨2點才結束,早上不到7點又開始新的討論。握著已經摔得千瘡百孔的iPhone6,何善恒說:“那么多材料,電話、信息不斷,實在沒時間換手機!”
WE+員工Kiki對記者說,何善恒是個“令人生畏”的工作狂,有一次Kiki與何善恒乘飛機出差,二人臨座,3個小時的飛行過程中,何善恒一刻未停與她交流工作。
但Kiki也說,何善恒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工作辛苦,WE+的環境卻十分友好:何善恒常常帶?曾陪伴他度過哈爾濱時光的小狗Happy到公司,與員工們像朋友般談天說地,下班后還和同事們一起吃燒烤,即使一直吐槽燒烤不健康,但仍然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