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酆(fēng)尚寬,臺灣人,今年剛剛在清華經管碩士畢業,是一個看劇中毒者,是一個創業賣爆米花的,也可能是一個超級拖延癥晚期。

“瘋老板爆米花就要上市了!專為在家看劇設計,涼了也能脆,獨創完美甜咸口,絕對好吃到你舌頭掉下來!”——2014年11月,我跟我幾個朋友們這樣說。
“下個月,瘋老板爆米花就要上市了!春節前,別忘了買兩桶回家!”——2015年1月,我又說了一次。
“4月份,趕在五一前上市,借助《權力的游戲》熱映,瘋老板爆米花肯定大賣!”——2015年4月,我再次告訴朋友們。
“策劃都準備好了,就等著開學季上線了。”——2015年9月……
創業路上,我一次次做好計劃,一次次志在必得準備開一場爆米花專屬發布會,卻又一次次錯過計劃——包裝桶子封口出了問題,發布計劃取消;合作工廠突然取消合作,發布計劃取消;良品率不滿意,發布計劃取消……
甚至有朋友跟我說:
“寬哥,下個月工資我都預留好了買爆米花,你這不發布,我跟老婆不好交代啊!”
為了賣一桶爆米花,我足足拖了一年多,無數次被各種現實逼瘋。
?
但是我相信:
重要的不在于等了多久,而在于你有多想做。
而現在,我又要再次說明,并且跟所有的人公開說:
“11月2號,瘋老板爆米花正式登陸京東眾籌。專為在家看劇的爆米花,終于出街了!”
敲完這幾個字,我長舒一口氣,這真不容易。
三年前,我在清華的一堂研究生選修課“創辦新企業”上,第一次向同學講述我的創業夢想:打造一款在家看劇專用爆米花。
在臺灣,爆米花是周末宅在家里看劇時的完美搭配。作為一個來自臺灣的吃貨,我決定把這款臺灣爆米花介紹給我的朋友們。
我的夢想本來只是單純做一款好零食,沒想到課堂展示過后,竟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
在周圍朋友的鼓勵下,我和同學帶著項目參加了清華“昆山杯”創業大賽,并且獲得了第一名。一時間,我在清華學生創業圈名聲大噪,不少投資人紛紛向我伸出橄欖枝,甚至有媒體希望把我打造成“爆米花之神”。

這讓原本平淡無奇的大學生活,忽然變得如此精彩。走在清華的校園里,連見到常年撲克臉的清華保安,都覺得他嚴肅得如此可愛。
?
正當我以為自己即將成為下一個創業傳奇時,卻被殘酷的現實狠狠扇了兩個耳光。
第一個耳光來自投資人。
那些原本表現出興趣的投資人,其實只是把我的項目當備胎,只肯曖昧,不肯陪睡。
偏好互聯網項目的投資人對我說:“爆米花零食太傳統,跟不上互聯網的節奏”;而來自傳統行業的投資人卻對我說:“別糾結什么看劇不看劇,直接建工廠賣貨賺錢吧”。這兩種投資人都不認同我要做完美看劇零食的理念。
?
找不到合適的投資人,講再多夢想和計劃都是空談。這一切都太難了!
第二個耳光來自生產環節。
?
原本以為只要有配方就能做出正宗的臺灣爆米花口味,但遠沒有我想象得那么簡單。這一切都太難了!
為了做出最滿意的口味,我回到臺灣的爆米花工廠里學習制作爆米花的詳細過程。在接近39°C的工廠里,我拿著一根約20斤重的攪拌棒,炒了一鍋又一鍋的玉米,反復調整下油、下糖、撒調味粉的時間和數量。在嘗了無數爆米花后,終于找到了最滿意的口味。
?
41天的學習結束后,我炒的近4000桶爆米花,堆滿了工廠整整一面墻。
?
接下來的目標是設計一款梯形爆米花桶,以區別于傳統的圓柱形設計。但這個設想不切實際,差點把我們自己給作死了。

首先是因為梯形桶制作工藝很難,讓我們屢屢被工廠拒絕,最后好不容易找到愿意生產的工廠,卻時時刻刻要忍受對方“傲嬌的”威脅:“你們要是再催我,爺就不干了!”
?
舉步維艱的現實已讓我身心俱疲,但其實身后每個人期待的目光更讓我備受煎熬。
?
18個月中,每當朋友聚會時,好友們總會問起爆米花何時問世,我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微笑著說:快了,快了,馬上就做出來了。可實際上,我的內心焦慮不安。慢慢地,我開始羨慕那些同在創業的清華同學,在高大上的智能家居市場上他們已做到估值上億,而我賣個爆米花都賣得如此艱難。
?
那陣子的我得了電話恐懼癥,既害怕家人和朋友詢問爆米花項目的進展,也害怕生產工廠傳來不利的消息。
?
誰知悲劇還是發生了。在碩士畢業答辯的前一晚,我接到了噩耗,生產工廠突然決定終止與我們的合作,這意味著爆米花還沒開賣生產線就斷了。
?
在多次電話溝通無效后,我壓力大到喘不過氣,甚至想到了放棄這個項目,讓公司的小伙伴去找更好的歸宿。

關鍵時刻是我的合伙人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寬哥,你知道,我之前也有不少選擇的機會。金融街高大上的工作沒打動我,你用一桶爆米花打動了我;高我10倍的薪水沒打動我,你一直以來對創業的激情和堅持打動了我。我對你的信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
那時我才發現,我不是一個人在堅持夢想。如果現在放棄,比起讓自己失望,我更害怕讓團隊失望。
?
我決定不再深陷壓力、恐懼失敗、患得患失,而是肩負起自己作為團隊領導者應有的責任,不辜負大家的信任。調整好心態后,一切開始慢慢好轉。
?
18個月里,投資人終于天使了一回,讓我們順利拿到融資;18個月里,曾無數次撕逼的工廠開始配合生產;在18個月后的今天,精心準備的眾籌項目也順利上線。

我知道,這一切都太難了。創業對于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都是風險和機遇并存。今天,我站在一個創業初生兒的身份來講,不管這條路有多難,還是要給自己一個努力追夢的機會。即使被現實逼瘋,也要為夢想發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