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第十區VRAR”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EMBA中心聯合主辦的“VR+傳統行業”的主題論壇,在北大朗潤園內舉行。第十區VRAR孵化器的聯合創始人錢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助理教授呂曉慧、虛擬現實領域全球早期開拓型創業者、硅谷Idealsee Group科技創始人文鈞雷、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賈云鵬、北京焰火工坊科技有限公司CEO及創始人婁池等產、學、研等領域嘉賓,與北大國發院EMBA學員與VR業內人士,就“VR”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話題展開了積極地討論交流。
思達派(www.startup-partner.com)和創頭條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進行現場報道。
文鈞雷:VR——一次全新的產業升級與信息化變革的開端
作為和君資本VR產業基金合伙人,文鈞雷是一位對VR有著深入研究的出色的跨界人士,在他看來,VR 是一次全新的產業升級與信息化變革的開端。這場變革需要企業來主導完成,它的核心在于產業與核心資源的整合。AR是技術指向型高度密集的產業,是信息產業的入口,而VR的發展將成為AR高速發展的奠基石。
VR這一行業是一個復合型很強的行業,因此,在產業升級與信息化變革的進程中,相比于資金的積累與產品的宣傳,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發展需要大量復合型的跨界人才:既懂VR技術,又懂影視,懂傳媒,懂游戲,懂經濟等等。
文鈞雷介紹了虛擬現實的歷史和發展路徑,進一步指出,大虛擬現實領域是一個階段型發展的系統產業模型。它可以分為3R體系,相當于VR、AR與MR的結合。從空間上看,MR包含了VR和AR,它們之間有交集,同時也各有自己的覆蓋空間。VR(Virtual Reality),意為虛擬現實,VR是3R世界的第一步,是這一領域的開端,VR同時也是3R的產業基礎,為3R提供了數據基礎。目前我們所謂的VR產業也是這一行業發展的早期形態。AR(Augmented Reality)指的是“增強現實”,而MR(Mixed/ Mediated Reality)意為“混合媒介現實”,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可以說,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就是MR。MR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VR終極階段的前兆。
文鈞雷說,從行業判斷的角度來看,2016年是VR的產業元年,也是VR的“生態年”和“關鍵年”。他認為,基于互聯網,整個閉環的形成將至關重要。在硬件標準和技術體系方面,也將出現分化,而硬件技術的成熟將會給VR帶來更大的市場規模,內容解決方案的研發、內容核心點的突破也將是近來VR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如果能夠在內容、硬件、平臺三個體系同時具備優勢,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創業主體,那么則將在未來有更大的可能占領市場上風。在VR產業領域,中國具有諸多優勢,比如成本低廉,消費市場廣闊,處于產業升級的窗口期等。
總之,VR技術通過形成人類多種感官的閉環,猶如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行的世界,會帶來龐大的虛擬經濟系統變革。VR與AR又代表著人類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的動力結構,我們可以把3R產業抽象為一種生產關系,基于VR的體驗,會在此之上產生大量的應用,其時空技術也會在生產關系的迭代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圓桌會議:“VR+傳統行業”的現狀與前景
此次主題論壇的圓桌會議由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呂曉慧教授主持。呂教授說,在2016年,最“火”的創業關鍵詞是VR,這是已經發生的未來。幻家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受邀的嘉賓們作為在VR領域已經“預見到未來“的專家,圓桌會議邀請VR領域的那些已經“預見到未來”的專家,為大家分享了他們所理解的VR未來的圖景。
呂教授提問道:對于“VR+傳統行業”的產業發展而言,其關鍵的瓶頸和關鍵的問題在哪里呢?嘉賓們紛紛表示,技術不是第一位的,為客戶帶來的體驗才是第一位的。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其感官是多元的,也是復雜的。而在VR體驗中,同樣涉及到人的諸多感官體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等。因此,VR體驗中眩暈感的解決十分重要。對于VR產業的未來,嘉賓們認為,VR產業的發展,最需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和“信息”的問題。其中最需要的仍是跨界型、復合型的體驗式創新的人才——“上懂政府,下懂產業,左手科技,右手文化”的人才。2B結構的領域對從業者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遍及管理學,VR技術,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等領域,這也意味著,對VR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VR+”提出之前,很多企業往往忙于應對“互聯網+”的浪潮,那么,“VR+”的出現,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意味著又一波的沖擊,還是新的機遇呢?如果挑戰與機遇并存,那么企業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是應用范圍的拓展還是更高的應用門檻?
VR并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比如虛擬駕駛,又如游戲中的密室逃脫,就是用傳統的手段搭建一個虛擬場景。目前由于技術的改變,用戶體驗極大提升。實際上,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一種工具,而由于對體驗的強調,VR所需的解決方案更高,因此“VR+傳統行業”也要比“互聯網+傳統行業”更艱難,傳統行業更為關注業務和效益,往往忽視中間存在的體驗環節,而VR的核心特點就在于體驗,對于用戶而言,這是一種完全新的體驗,因此,這其中的跨界難度很大,不能以生硬的思路去直接“取代”傳統行業,而是可以通過逐步的積淀和改良,最終形成顛覆性的革命。
圓桌會議結束后,在場的觀眾繼續和嘉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據了解,由本次活動的主辦方第十區VRAR打造的“VR+傳統行業”的對接平臺,目前已經幫助了二十多家傳統行業通過VR、AR技術豐富了了銷售手段,提升了品牌活動效果并完成對該領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