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陽臺曬太陽思考實驗主題的時候,正巧有只小野貓爬到我腿上曬太陽,于是冥冥之中覺得這是一種暗示,所以我就定了貓的主題。”——涂手創始人蘇貝殼。

十萬只喵星人出現在你面前是什么感覺?對于廣大“鏟屎官”來講,大概會幸福的暈過去吧,涂手的創始人蘇貝殼就做了這么一件讓“貓奴”們幸福得暈過去的事情。
去年那場在北京798藝術中心舉辦的“十萬喵星人計劃”展覽給了無數愛貓人士一個驚喜;而今年“十萬喵星人計劃”在798再次舉行,并且還準備以北京為起點,在全國進行巡回展出。這個躲在十萬只貓背后的男人,到底想干什么?
設計狗和小野貓的相遇
蘇貝殼原名蘇鵬程,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系的畢業生,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大學本科的時候明明可以保研,他拒絕了;在萬科的面試中成績第一,然后他又把人家拒了。然后說,他只是去測試下自己的實力而已。但是個性歸個性,工作后總要有一些變化,尤其在你是一個設計師的時候。
創業前,蘇貝殼是一個設計,當自己苦熬兩個星期的作品在甲方的一個短暫會議上被推翻后,也只能報以慣性的微笑重新來過。
終于有一天,他再也不想過這種“不自由”的生活,體內的洪荒之力開始化為熊熊燃燒的作圖欲望。于是十萬喵星人計劃誕生了。
其實關于十萬喵星人的誕生有一個頗有文藝氣質的故事,這也是蘇貝殼一直喜歡講的一個故事,“我在陽臺曬太陽思考實驗主題的時候,正巧有只小野貓爬到我腿上曬太陽,于是冥冥之中覺得這是一種暗示,所以我就定了貓的主題。”
選貓作為這次創意實驗的主題還有另外一個現實的原因,“經過研究調查,我們發現‘貓’是目前網絡上除了porn以外最火熱的主題”,就是在這樣略顯不正經的調查外加文藝的催化下,十萬喵星人開始了他們征服“鏟屎官”的路。
在2014年10月15日,活動正式上線,蘇貝殼原本以為只有周邊學美術設計相關的朋友會參與,結果后來出乎所料地吸引眾多網友也紛紛動手。
在兩個月時間內,依靠參與者口碑傳播,訪問量便超過了400多萬次,用戶上傳作品達到驚人的30萬幅。于是,來年四月,在北京798,“十萬喵星人計劃”收集的喵星人畫作展覽轟動一時,創作者們,藝術人們,熱血沸騰。
順勢,涂手APP誕生了。
錯了就改回來
從靈光一現的想法,到實施,再到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2015年11月,涂手獲得由創新工場、真格基金、極客幫創投聯合投資的6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蘇貝殼正式的成為了一名創業者。
然而十萬只喵星人計劃的成功讓他們有些太過興奮了,所以在2.0版的時候,他們對涂手進行了大改版,把它變成了一個以產品瀏覽為主的APP,伴隨著內容不斷的被推送到首頁,不知不覺中,涂手已經與曾經的初衷漸行漸遠了。
2.0版本出來以后,看著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在被推薦和展示,創作者們很欣慰,卻找不到更多流連于此的理由,數據下滑,矛盾和失落一時間充斥了整個涂手。
錯了,蘇貝殼決定無論多麻煩都要糾正。
磕磕碰碰中,涂手2.2版本回歸了初心:它仍是一個極簡化的工具,一個封閉的系統(不能上傳其他圖片),創作者們用手指繪制著內心的想法,用黑白線條交流著各自的idea,不用花費時間選擇顏色和筆觸,無論風格多么的不統一都沒有違和感。
更重要的是,涂手用數據的形式儲存了一個“視頻”的效果,通過對創作過程的記錄,人才和版權被沉淀了下來。
打造圖形IP生態圈
“十萬喵星人計劃”被蘇貝殼定義為“眾創文化”。他認為,互聯網時代有很多信息和消費的過程都在碎片化,但他預測未來這些東西還是會重新整合,屆時這些碎片會組成一個新的體系。
就像這次“十萬喵星人計劃”,在給定了極為寬泛的主題后,以眾包的形式把創意創作分配給了每個互動的參與者。而且在他看來,“眾創”是對抗“工業化”的一種手段。
“人們在自由松散的環境創造了一個有趣的生態系統,為了推動它的發展,這個生態系統開始了工業化的進程。此時,這個生態系統中本該成為常態的自由反而因此變成了一種不自由,最終這些自由的因子反被‘工業化’磨滅。”蘇貝殼說道。
“工業化為了提高效率,不斷生產所謂的標品,而用戶在使用它們的時候卻在逐漸失去自己的個性。‘十萬喵星人計劃’在只提供一種可能性的時候,卻能誕生那么多有趣的東西,這難道不是反工業化的勝利嗎?”
而對于涂手未來的發展,蘇貝殼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圖形IP。
“涂手上每一張作品都儲存了源文件并可以回放創作過程,保證了知識產權的無爭議性,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涂手具備批量孵化圖形IP的能力。”蘇貝殼介紹道。
“涂手不僅能產生如‘十萬喵星人計劃’這樣的眾創大IP,還能孵化許多呆萌蠢賤的卡通角色IP,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里,涂手用戶已經自主創造了200個高質量的卡通角色形象,20余套已經被制作成微信表情廣泛地傳播”。
未來,涂手還將更多地通過與文化產業鏈上不同平臺進行深度互動合作,其中包括漫畫、影視、游戲等IP授權合作,以及實體生產資源商家的IP衍生品產出。
在蘇貝殼的理想中,類似十萬喵星人計劃的這樣的圖形眾創事件一定能夠超越像荷蘭大黃鴨等圖形內容,在世界范圍掀起一陣眾創風暴,其背后潛藏的衍生文化價值更是不可估量。而他和他的涂手正處在風暴的最前沿。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一起上原創,版權歸一起上所有。轉載時,請注明轉載來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請聯系我們(微信號:LC-1030)。
關于我們
一起上(www.17shang.cc)是關注青年創業的社群驅動型媒體,志在發現和報道青年創業,構建青年創業交流與合作平臺。
尋求報道
請投稿至tougao@17shang.cc
項目融資
請將BP發送至90bp@17shang.cc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