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資本熱的退潮,國內不少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紛紛感到運營不易。對此,36氪氪空間前CEO、硅谷空間+創始人兼CEO姚中濤5月31日下午在北京創投天下組織的一場內部交流活動上表示,國內眾創空間發展迅速,卻因缺乏專業化、系統化的經營,已經暴露出五大痛點。
? ? 姚中濤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后,一直在硅谷從事孵化器研究和創業,并擔任硅谷巷內加速器CEO,回國后受到36氪CEO劉成城邀請擔任氪空間CEO。美中兩地的觀察讓他對國內的孵化器問題洞若觀火,因此他受邀參加當天下午舉行的北京眾創空間運營模式交流沙龍,并首先發表了主題演講。

? ? 面對臺下國內數十家知名眾創空間的負責人,姚中濤首先根據空間的業務模型和收入來源的不同,分為四種主要模式:投資導向模式,投資撮合模式,創業培訓模式和辦公導向(租金)模式,國內知名的眾創空間都可以歸入這四種模式中(如下圖)。

? ? 在北京,很多眾創空間在為創業者服務的同時,卻沒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按照姚中濤的測算,在北京中關村地區的眾創空間租金成本能達到8元/平米/天,每個工位需要2000元/月,且入住率至少達到80%,才可能實現盈利。
可以說,房租的剛性成本已經對眾創空間的發展形成重壓,而運營問題又成為眾創空間盈利最大的束縛。對此,姚中濤進一步分析稱,運營問題存在五大痛點和病癥。第一,地產模式,卻硬要互聯網化的模式,其實美國WeWork模式也是地產模式,運營不錯,所以關鍵要看能不能低價拿到場地;第二,重硬件,輕軟件或服務,重空間,輕運營,忽視社區服務;第三,重短期收益(租金),不善于規劃長期收益,即投資好的項目,獲取長期收益,這兩者需要做到平衡;第四,缺乏優質項目,難以實現長期收益;第五,空間閑置多,項目流動性差。

? ? 針對這些痛點,姚中濤創立硅谷空間+,來解決上述問題。他提出的解決思路出發點就是為如何為用戶提供價值,包括五點建議(如下)。他特別強調,即使一個空間擁有400個工位,50個團隊中篩選好項目也并不容易,需要線上的社區平臺獲取大量的項目來源。
?
? ? ?姚中濤最后表示,硅谷空間+其實沒有自己的孵化空間,而是為各個空間提供一套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化的空間管理系統等,以及垂直領域的資源對接機會,讓創業項目的發展得到直接的推動。最終,一個空間只需要一兩個人管理,極大降低成本,讓大家更關注項目本身,如何促進項目成長上,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瑣事上。
之后,星庫空間創始人、CEO白羽也發布了演講,與姚中濤的演講內容進行了呼應。會后,來自蘇河匯、騰訊眾創空間、洪泰創新空間、3W咖啡等行業機構的代表與演講嘉賓們進行了交流。
?
?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