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羅大佑的《童年》展現了一段人生中最最燦爛美好的時光,年幼時聽上去是希望、是美好、是暮光;長大后聽上去是回味、是記憶、是余暉。也許那是大部分人的童年,但絕不是所有人的童年。

童年這個東西,對某一群小孩來只是無盡地等待
2015年6月12日,兒童節剛過完不到半個月。貴州畢節四名留守兒童服農藥自殺。留下一封遺書,令世人唏噓。
“謝謝你們的好意,我知道你們對我的好,但是我該走了。這件事情其實計劃了很久,今天是該走的時候了。”
調查后發現他們的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有外遇。孩子們要不然常年見不到父母,要不然就看見父母吵架。
很難想象,15年的兒童節,當所有孩子都沉浸在學校或者家庭帶給他們的歡聲笑語時,有那么一群孩子卻在計劃著如何告別這個世界。

2015年6月,《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年)》正式公布,其中調查了山東、河北、甘肅、貴州、四川等全國多省區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情況。結果充滿心酸與無奈。
全國婦聯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超6000萬人。占全國兒童比例的21.88%,占農村留守兒童比例的37.7%。
根據數據,留守兒童在全國各地之間的分布并不均勻。有河南、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也有安徽、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就連經濟發展標桿的廣東省,留守兒童與他的經濟發展一樣名列前茅。
調查顯示有15.1%的留守兒童、也就是近1000萬的孩子一年到頭根本見不到自己的父母。

當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在外拼搏的務工人員為了更多的加班獎金和節省路上開銷,仍然選擇不回家。絕大部分孩子都把過年當成能看見父母的唯一機會,而當時日漸進,等來的也許只是一個令人落寞的消息。
生活總是頗多苦難,但一家人能在一起總能出現奇跡。即使迫于無奈,與家人分離,那么彼此多多聯系,也能稍解苦悶。然而,260萬孩子竟然與父母幾乎完全沒有聯系。

當小編看到這串數字只是覺得痛心不已。我們期望著自己能夠改變生活,如果無法實現,我們期望著自己至少不被生活改變。
并不意外,大部分孩子只知道父母在外面打工,但是卻對父母從事的職業完全不了解。許多父母在外的工作并不是特別體面,所以并不想告訴家人真正的工作情況。

當城里的孩子沉浸在電子游戲,虛擬社交時。留守兒童把閱讀與作業當做最好的減壓方式,每天做作業1-2小時的兒童心理狀態最佳。
從調查結果看,同是留守兒童。女生無論是煩亂指數還是迷茫指數均普遍高于男生。也許是因為發育早,心思更加細密、敏感,更多內向不輕易表露,因此留守帶來的心靈創痛在女孩子那里無論是深度還是持續度會更加明顯。
綜合以上結論,我們得到了一個形象的留守兒童高危樣本:
她,是一個留守女童、家住西北、爸爸媽媽都出去打工,她一個人留守老家。她有一年以上沒見過他們,也沒有任何聯系。她學習不好,每天因為沒什么作業而無所事事……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日益增快,越來越多的人離開田地、離開莊家、離開生長的家鄉而來的一個陌生的、冰冷的卻看上去充滿希望的大城市。
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爹娘,哪有不盼爹娘的孩子。
生活讓6000多對父母離開家園,讓6000多個孩子日益期盼。而且在整個事件中,我們其實沒有理由去指責父母。我們不是他們,“感同身受”這個詞只不過是一句客套話而已。所以請關注留守兒童,不要讓他們無人照顧。
收集與整理信息,一張超級表格搞定!

多人協作的在線表格 優美的企業辦公軟甲
關注超級表格公眾號:chaojibiaoge
關注超級表格微博:@超級表格-官博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