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馬化騰豪言“泛娛樂生態,國內最有條件做好的就是我們了”,后又有百度貼吧娛樂頻道正式上線,影視投資的眾籌產品:娛樂盈。而在拼殺泛娛樂產業的道路上,雄心最大的非阿里莫屬了。與其他兩家巨頭相比,阿里在整個泛娛樂布局最為全面,不僅涉及游戲、文學、影視等多個領域,現在,就連阿里的迷之音樂平臺也浮出水面 —— 阿里星球。
2015年3月16日,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并,阿里音樂正式成立。時隔一年后,阿里音樂推出的第一個產品 —— 阿里星球,除了基本的播放功能以外,平臺還聚集了幾個重要角色:藝人、粉絲和商家。據阿里音樂CEO是宋柯介紹,”阿里星球從創作者的保護到粉絲經紀全部涉及。阿里星球不只關注互聯網音樂行業,更將視野延伸到泛娛樂領域,從行業供需出發,創建粉絲交互方式與行業幕后交易體系,成功串聯藝人、粉絲、商家,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創造出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最為獨特的泛娛樂商業新生態。”
對于阿里星球,阿里更是自詡,它是不同于以往的電商平臺,要么2B要么2C,而是以面向ABC建立商業循環,B和C還是原來的business與consumer,而A代表了artist。A與C的身份可以互相轉換,在于B產生合作或交易。
簡單說,阿里星球是通過幕后英雄、星球直播、粉絲游樂三個板塊實現藝人和粉絲間的互動。讓音樂愛好者、相關機構、商家能在該平臺上尋找到合作對象。
再簡單點兒,功能可以概括為如下圖所示。

不明覺厲啊!這么多功能,阿里應該想要做的不是一個app,而是真的造一個星球吧。
在請來了音樂圈老狼那英等歌手、綜藝界半壁江山蔡康永、曲藝界來了一個頂半壁江山的郭德綱、影視圈來了70億影帝黃渤、以及光線小米獵豹的高層大佬造勢之后,卻迎來了用戶一片卸載的差評聲音。在一份獵豹全球智庫近日發布的《2016Q1中國App排行榜》顯示,改造成“阿里星球”的原“天天動聽”用戶量卻下跌明顯,到底是什么激怒了用戶呢? 品途商業評論的小編就帶大家看看。
直接更名,用戶成了犧牲品
在阿里星球上線后,iOS提示了天天動聽的更新,不少粉絲隨手更新后發現圖標變成了紫色的球,“一打開以為是購物網站,聽歌的入口找不到了”。阿里的這一行為,使不少天天動聽的鐵桿粉絲對于更名后的“星球”非常抵觸。
記得天天動聽的slogen中曾寫道:好音質,天天動聽,四億人共同的選擇!一款擁有四億用戶量的播放器,卻在一次更新后“消失”,用戶云里霧里被隱瞞其中,就算是阿里星球產品的最初定位并不太好打通C端的用戶市場,就算是天天動聽是阿里音樂的,有完全改變產品的權利。但,任性的阿里,你可以不惜拿自己的情懷強奸用戶體驗,來實現所謂音樂產業鏈,甚至將其播放器的功能漸漸被閹割,將用戶成為你交易平臺中的犧牲品。那,用戶也有權選擇是否使用你的產品。
產品割裂,用戶體驗極差
相信用過天天動聽的用戶都有所感受,擁有豐富的免費高品質無損音樂資源,主題個性十足可供用戶選擇,界面簡潔漂亮,最重要的是,沒有會員收費,就這樣,甚至曾讓用戶思考天天動聽到底從哪里賺錢?現在看來,阿里音樂并非清高,而是憋了更大的招兒。
更新阿里星球后,并不再以聽歌為主,搜歌入口被弱化,搜索某些關鍵詞直接連歌曲結果的頁面都不展示,造成每次用戶進來搜索結果頁面都長得不一樣,用戶認知成本其實會有所增高。就連最大賣點,引以為豪的直播,在收到推送后進來也是一臉蒙圈。
創始人高曉松、宋柯、何炅三位帶著產業鏈資源來了,厚積薄發打算沖刺,但是,從現在的產品來看,似乎根本無法控制BOSS爸爸們的需求,如果說產品的初衷是要打造泛娛樂產業鏈。那么,更應該值得關注的應該是,如何才能將這些功能用一個app來完整的實現,用戶體驗才是一個產品的根基。
不考慮用戶的遷移成本,讓用戶遷移到下一個莫名其妙的產品,沖著熱愛這個產品的份兒可以忽略,但用戶體驗卻渣到爆,阿里星球,你這樣的一副直男癌的樣子,讓用戶怎么愛上你?
首場大型線下活動,以全額退票收官
號稱要打造一個“粉絲游樂場”的阿里星球,為了造勢,突然宣布舉辦“李易峰粉絲見面會”首場大型線下活動,但卻把粉絲玩的夠嗆。前文提到產品本就不如老用戶所愿,但面對準確定位的新用戶時,產品更是無法滿足需求,閃退、無法購票、捆綁消費,屋漏偏逢連夜雨,產品、運營、客服、宣傳全出問題了。粉絲們直接憤怒了!無奈,最后阿里星球宣布購票的粉絲將收到粉絲見面會門票全額退款。
定位不清,看不到核心競爭力
說過產品,我們再來看下阿里星球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阿里星球是“中國最大的泛娛樂交易平臺”,那么,它因此帶來了可能是史上最復雜的泛娛樂商業模式。
透過app看整個產品的設計理念,更能清晰地看到整個音樂行業的鏈條,從音樂籌備(詞曲),作品制作(錄音棚),作品宣傳(渠道),演出與行銷,版權販售,到最后的周邊……都能在里面看到影子。
僅產品功能就集合了直播、微信公眾號、朋友圈、今日頭條、直播、音樂播放器、電商等,商業模式則是阿里巴巴、阿里媽媽、淘寶的群英薈萃。
怎一個“亂”字了得。
可能是阿里的野心太大,太急于打造音樂產業鏈,一股腦就先將產品做大做全,帶來的結果是,并沒有突出一方面的優勢,甚至可能連阿里星球自己都沒搞明白自己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吧,想要一網打盡市面上所有可能的反戰模式和利益模式,先打好第一槍吧,做出實質性的內容和舉動,別像小白一樣掉進失敗創業者的大坑。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周董會來阿里星球嗎?Taylor Swift 會來阿里星球嗎?李榮浩會來阿里星球嗎?答案是有點兒影響力的人都不回來這里,阿里星球或許最終就是一推魚龍混雜的音樂愛好者自嗨場所,當然,除非馬云爸爸拿錢砸請人來。
結語
縱觀阿里此次的泛娛樂產業布局,從產品本身來看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或許強大的資源優勢,為阿里星球的成長奠定了基石,就如馬云對阿里巴巴的定位一樣,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打通音樂產業鏈的一條龍服務,具有阿里基因的阿里音樂,或許比其他人做這件事情更輕易一些,但是今天,阿里星球的第一步就讓自己綁來的天天動聽4億用戶失望。想要改變中國的泛娛樂產業,重塑甚至建構一整個新的行業,就算是阿里,也面臨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