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起,V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幾乎點燃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激情,各大分析機構紛紛將VR/A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列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技術趨勢。
高盛報告預計,2025年VR/AR的硬件和軟件的營收規模將達1820億美元。在VR改變世界時,硅谷VC們指出創業公司現在入局VR不應盲目跟風,特別是在硬件領域留給初創企業的機會太少,相對而言,在軟件系統、內容層面初創企業還有不少機會攻城略地。
中國各廠商也在逐步進軍VR領域,從2015年到2016年這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中國VR硬件制造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各類型軟件提供商也逐步向VR領域轉型,專為VR提供可商業化運作的核心軟件。
在2016年初,一家名為維視唯真的VR公司在北京成立,并成為整合智能硬件、周邊設備及3D技術的VR創新體驗類產品研發的核心助力。
此次俞敏洪旗下創業服務器有幸采訪到維視唯真公司CEO陳健先生,并由其闡述對于VR行業的看法與公司理念。其詼諧幽默的談吐方式與獨特的眼光視角,讓我們深刻感覺到維視唯真公司在VR領域的專業與獨特。

維視唯真公司CEO陳健
擁有9年SONY東京總部研發經驗、并曾是日本Gree公司中國內資公司聯合創始人的CEO陳健,體現出對于技術和研發的極致渴求,其稱更希望將自己作為極客。也正是這種對于技術和研發嚴謹的態度讓其公司對于VR行業的觀點與眾不同。
在聊到“維視唯真”這個名字時,陳健笑著解釋道:“維視唯真是英文Visionary Fusion的音譯,維視體現了虛擬現實帶來的氛圍,唯真則是哲學、佛教里面講的唯心、唯物、唯真,是一個很文藝的名字。” 他幽默隨和的態度讓記者感到十分放松,但當聊到VR領域的時候,這種隨和的態度卻難掩其在領域專業的知識和極具遠景的視野!
對于整體思路,陳健言到:“我的思路很簡單,第一我要做的事情是我認可的、有價值的、拿得出手的;第二商業上要成功的。現在的難點是我能做好的東西,但是我可能盈利點上面會有問題,所以我從去年年底一直在看這個產業鏈。我現在的思路是這樣,VR的東西很多資本砸了很多錢進來,最終會出來一個結果,結果能推到多大我不知道。就我現在對VR產業本身的了解,我認為大的趨勢不會有錯,即使VR這一波起不來,后邊它替代性的產品AR也好MR也好,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因為我體驗了最好的VR產品,包括SONY還未上市的PSVR產品。因為我原來在SONY總部工作,我嘗試過的所有產品,體驗最棒的是HTC的VIVE,Oculus和PSVR相比HTC要差一點,但是差距不大,國外這三款都可以讓我看到VR的未來。我最早看到的是國內的產品,那時候我認為VR是起不來的,后來在體驗完國外產品后,我發現國內做的有些不到位。VR是可以起來的,只是現在我們國內的VR硬件廠商還有兩三步的差距,所以在體驗上相對來說有些不好。不過硬件技術是可以持續發展的,假以時日我們可以趕上國外,這不是問題!而我的想法是資本投到VR產業里邊,從整個產業鏈來講,最終一定要形成閉環,我要做的就是閉環里面最薄弱的點,什么點最薄弱我們去做什么,這個點將會是最有價值最有商機的!”
談到薄弱點,模式和爆發點,可能是VR行業最需要的資訊,也是眾多VR行業公司一直在尋找的。行業內的朋友對于大朋VR肯定不會陌生,身為大朋VR戰略合作伙伴的陳健,在面對這些話題,又是怎么想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目前最弱的有兩三個點,今年大朋四月份做了發布會,六月份馬上要上市,Oculus應該在八九月份,SONY的PSVR應該也是在十月份。HTC現在預售已經有了,要加價才能拿到。國內包括樂視也好,暴風也好,很多很多都會在今年爆發式的出來。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所有的硬件出來,大家拿硬件干什么,沒有任何內容,其實沒有內容也是預計之中的事情,因為研發成本在那里放著,你做太廉價的東西沒有價值,做好的東西,現在沒有盈利模式,只能燒錢。因此沒有太多的團隊投大力來做這個事情,尤其是在國內。國內一些做VR產品的公司,我大概了解,里面大多數可能不會成功,原因是不太會有戰略的思維,也沒有經過之前市場的洗禮。還是跟以前做游戲的那些公司類似,大家都在做我也在做,他們都做VR,將來VR肯定是掙錢的,我們也就做同樣的。這個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所以我希望能夠在上面加上新的附加價值!因為我的職業經歷前一半在SONY做硬件,后一半是做3D軟件的東西。我要將硬件和軟件的東西在體驗上面結合起來。我們定位的不是游戲,也不是虛擬軟件的東西,而是針對任何一種新的消費品。一個產品問世,尤其像VR這種,一定是帶來顛覆性體驗的,絕對不是照抄或移植。”
或許因為對SONY品質為先這一經營理念的根深蒂固,讓這個CEO在談論自己公司的目標與想法時格外堅定!陳健言道:“讓你用我的設備,用我們推薦的這個虛擬現實社會去體驗我們內容的時候,你能看到未來,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這個東西一定是有商業價值,但是短期怎么變現,這是我去年到現在一直想的事情。我的第一步,最開始的錢都是自己的,但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收入,有一些軟件并做了一些產品定制的服務。不過這不是終極的商業模式,我會有一些定制的業務線,掙一個現金流養著我的團隊,保證大家,公司存活下去一定要有現金支持,我需要做一些掙錢的事。但是它不能當作主業,不然就變成外包公司了。我想做情懷的東西,我們也有這個能力,但是還要在這個上面加上門檻,就是我們的東西既有情懷,也不是隨便抄就能出來的。
下面記者總結了幾點核心問題的回答帶給讀者,帶你認識真正VR。
問:您覺得現在中國的VR、AR產品和國外的三大產品,在軟件和硬件上面有沒有太大的差別?
答:先說硬件,基礎差距至少在十二到二十四個月,往多的說幾年都有可能。硬件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延遲上,因為延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眩暈感。目前在行業內,我們通常認為是低于20毫秒的延遲能夠把眩暈感降到一個大眾接受的水平。每個人對于眩暈感的承受程度不同,但是就目前國內廠商生產的那些硬件設備來講,很少有能讓我認為達到了消費級別的水平,因此對于大眾來說,使用起來可能很快就會眩暈。
國外的產品比如HTC,PSVR,Oculus都可以達到讓你至少十幾分鐘、二十分鐘范圍之內基本不暈,所以我覺得他們這個達標了。但是這里的技術依賴于什么呢?比如SONY做了個120 Hz的刷新率,也就是說大概8毫秒左右,然后在技術上,需要當你整個的設備體驗到相關動作的時候,經由傳感器以很快的速度把這個信號傳給CPU,再通過CPU重新渲染出新的一幀,這個過程對于傳感器有一個要求。國內的設備,第一在傳感器,和國外設備相比,這一塊就慢了一點點,但這還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是他們在顯示單元與重新渲染能力上差距巨大:SONY為120 Hz赫茲,HTC為90 Hz,Oculus為90 Hz,我們的戰略合作方大朋做的應該算是非常到位的了,刷新為75 Hz。而我測試的一些國內VR設備,當軟件在他們上面運行的時候,能達到40?Hz的都很少。正是因為國外高端技術和自身的嘗試,我相信中國的廠商會很快地把他們的技術吸收過來。對于軟件方面,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廠商,這方面內容都是非常少,非常缺失的。
問:您認為VR會發達到一個什么地步?
答:現在大家對VR的理解,就是一個娛樂場景、一個游戲機,但它遠遠不是這樣。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國內的硬件品質不高,國外的硬件價格很高,所以這個問題無法估量。現在這么多資本在砸,已經有公司在做這個事情了,我相信它一定能出來,但關鍵出來東西的體驗能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甚至更好。有可能將來我們見到的VR不是這種形態,但它一定會到來,有可能是在這上面加透過式,就是我們所說的HoloLens,這是微軟的AR增強現實,也可能會融為一體。所謂的MR,這些都是概念。像現在的火車、飛機、輪船,這些東西做的是什么,包括以前的自行車,是對人類體力與肉體的擴展,有了它我們能去更遠的地方、爬更高的山,見那些想見的風景。
至于VR/AR在走的路,將來會是對我們大腦的擴展!我們每個人的腦能量是有限的,但是當VR/AR這種技術延展出來以后,它能做你大腦本身做不了的東西、處理更多的信息。
問:俞敏洪先生不止一次對VR在教育領域的延展表示出興趣,您覺得VR在教育的應用上是如何?
答:VR進教育這方面絕對是有機會的,現在就可以做!它對教育可以自己做一個教室,這些我們已經全部可以做好,體驗會非常到位,絕對比想象中的要好。如果要做VR教育,現在已經成熟了,但要做VR的遠程教育,還需要一點點的時間。HTC上有一個體驗,讓你去體驗阿波羅當初登月的歷史事件,其實就是一個教育形式,它把整個歷史事件給你回放,你作為一個宇航員親身參與這件事情。我覺得一個學生參與這樣一個體驗,根本就不用再去背課本了,所有的東西都記住了。雖然現在可以做,但一定要做高品質,不要把行業做死。我現在就是比較擔心,為什么大眾有很多言語,認為VR是騙人的,因為他們第一次、第二次接觸的都是低品質的,他們沒有信心。最早我個人也是對VR沒有信心,認為水分很大,因為我最早接觸的都是不好的。直到有一次機會接觸到SONY正在開發的PSVR開發機,我才發現原來VR是這么美好,如果一開始體驗的東西很差,真的不行。
問:對于VR整個市場,我們在引導的時候就缺少一個正確的方向,才會導致體驗了不好的,可以這么理解嗎??
答:我覺得任何產業,在初級階段都會有良莠不齊的情況。而現在VR又確實面臨一個只能燒錢,目前還沒有盈利模式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基于這種硬件大家去開發內容,確實很難有信心。如果惡性循環,沒有信心去開發內容,這種內容你覺得開發出來也很難去盈利,那你自然不敢下太多精力去做。所以需要一個切入點,把這個惡性循環打破,要優質的內容,配合優質的產品,去把優質的體驗展現給世人,讓大家對它有信心。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給自己爭取機會,把好的東西帶給大家。我選擇先用最棒的平臺、最棒的硬件,加上我們想要的有情懷的東西,先把好的東西讓大家體驗到,這是我要做的事。我認為在任何一個領域里面,都很難再找到一個機會。你就做兩件事:要么極度地垂直細分,利用一些垂直領域的自然優勢;要么跨界。那現在做的事,第一從行業來講,相當于VR,是一個相對細的細分行業,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我們再去跨界,將硬件和軟件結合,這樣我們會有一個相對的優勢。
我不想去跟市場上大部分做VR、做游戲的去競爭,因為他們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說我們比他們強,而是我們做不太一樣的事情,因為做那個事情,即使現在做,最終的局面也會跟手機游戲一樣,還是一個同質化的局面,所以我不會做同質化的事情,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我才做!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