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硬件四大坑:研發坑、供應鏈坑、資金坑、人才坑。如何找準定位,避“坑”前行,商米給出了一套方案。在O2O、支付乃至其它行業對智能商用硬件需求激增的今天,商米在這片海洋里能攪起多大的浪?拭目以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2O對B端更高服務要求,智能商用硬件成為O2O生態落地必備武器
新美大的誕生、58趕集的合并、外賣市場“三足鼎立”之格局初現端倪,標志著O2O競爭正式進入后半場。商家也不僅僅期待著O2O平臺能給他們引流,而更希望通過平臺能將顧客沉淀、將流量留存、將數據變現。在拼人力、拼資本、拼補貼,讓位于拼服務、拼閉環的大背景下,C端人口紅利的日益見頂,優化商家端服務、提高商家對O2O平臺的黏性正日漸成為各大O2O平臺新的發力點。在此需求的催發下,基于安卓系統、裝載了商用軟件的智能商用硬件,正逐漸受到O2O平臺們的青睞。
相比于O2O行業的大局已定,支付大戰則方興未艾。先是蘋果和銀聯把問世日久卻始終不溫不火的NFC技術推上前臺;520時,支付寶又和三星高調宣布在一起。有媒體把這場戰爭稱作“閃付派”與“掃碼派”的爭奪,但無論消費者的支付手段如何,平臺都日益發現:沒有給力的硬件作支持,流暢的支付體驗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不用說幫助商家沉淀訪客流、信息流、資金流,提高商家對O2O平臺的依賴了。
總之,無論是O2O還是支付大戰,日益向B端傾斜的業務,都呼喚著智能商用硬件時代的到來。在資本的扶持下,許多創業公司躍躍欲試,希望在此行業嶄露頭角。然而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硬件的研發和生產是個大坑,創業公司們真的有膽量、有能力趟過這些坑嗎??
做硬件四大坑,你有勇氣填嗎?
第一坑:研發坑。EE(電子開發)、MD(結構開發)、ID(工業設計)再加上相配套的軟件開發,每個環節的設計不周,都會引起其他環節的重新迭代。
首先,工業設計必須建立在結構合理性的基礎上,決不可只顧視覺完美而天馬行空,這才有DFM(面向制造的設計)、DFA(面向裝配的設計)的概念,否則設計出來的東西將推高制造成本,甚至只能停留在草圖階段。
另外,電子開發和結構設計間的齟齬,也是繞不過去的問題。結構設計既要保障主要元器件的穩定連接,又要照顧工業設計的美觀展現,還要考慮模具和產品的可生產性,每一步都依賴豐富的經驗和細致嚴謹的作風。
第二坑:供應鏈坑。做生產時,從圖紙到產品,一般都要經過“打樣->樣品測試->樣品確認->小批量試產->大批量投產”等幾個步驟。如果為了保證良率,每一步都嚴格執行,大部分問題都能在“小批量試產”時暴露出來并得到解決,但這會耗費較長的時間。創業公司為了快速搶占市場,往往會縮短流程時間甚至“跳步”,而大小供應商面對快速迭代的生產模式,都會因種種原因而難以應對。
首先,創業公司沒有較大出貨量做依托,為控制成本,往往會選擇小型供應商。即使像錘子一樣的明星創業公司,僅僅20萬的產量都找到了富士康這樣的牛叉公司,然而他們的出貨量直接決定著自己在供應商那里的話語權和優先級!
?速度、成本、產量與質量的矛盾,與讓供應鏈成為硬件創業難以承受之重。老羅的錘子T1、T2兩次在供應鏈上吃虧,T2甚至一再跳票,不由得讓人嗟嘆。
第三坑:資金坑。主要表現在耗資多、迭代慢、試錯成本高。
硬件創新除了人員工資,購買原材料,開模具,委托第三方開發,都得給錢。產品還沒出來,幾十到一百萬幾乎就沒了。如果成功,那自然值得;要是遲遲打不開銷路或是產品有bug,損失可是大大的。硬件可不像軟件,船小好調頭,一旦發現方向不行能隨時推倒重干;做硬件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個小小的細節做不好,讓你幾百幾千萬報廢的同時可能幾個月時間也報廢了,重頭再來又是很大成本。
以上種種坑,歸根結底是第四坑:人才坑。你有沒有人經驗足夠豐富,達到電子、結構、外觀和軟件設計的平衡?你有沒有人能找到高質量供應商和代工廠,并協調好他們和你共同運作?你有沒有人能把控好項目進度,并在發現延期苗頭時及時預警并解決?更關鍵的,你有沒有人才能慧眼識珠,判斷出你做的事真正是市場需要的?
看商米如何填硬件創業四大坑
小米科技供應鏈是商米供應鏈資源整合的第一步
聆聽著市場對智能商用硬件的呼喚,一家位于上海名叫“商米”的公司,自信能夠克服硬件開發的種種困難并喊出了“為智能商用硬件而生”的口號。作為第一家在智能商用領域獲得小米科技連續兩輪融資、并擁有著大眾點評、微店等優秀融資背景的企業,商米在商用硬件領域的有著充足的自信。
商米的自信首先來源于經驗和資源。在創立商米之前,創始人在POS機行業和打印機行業有著超過20年的產品設計、制造和生產管理經驗,在這當中已經積累了很多優秀的供應資源。比如商米V1設備里的打印頭等都來自日本供應商,在小米兩輪投資之后,商米也獲得了小米的優秀供應鏈資源。商米的電池、觸摸屏就跟千萬級市場的小米手機是同一家供應商。利用強大的供應鏈整合和議價能力,商米V1的生產成本在行業內非常具備競爭優勢,這使得V1的潛在出貨量遠高于旺pos、掌貝pos等同類競品。
基于商用場景下設計的SUNUIMI,幫助O2O平臺去優化商家端的服務和管理
商米的自信還來自于他們選擇的軟硬結合模式上。他們認為,商家需要將各類O2O服務一體化、整合化、便捷化,而服務提供商也希望能有效地分發自己的應用,便在做好硬件的同時,致力于打造一套面向開發者、并優化商戶使用體驗的安卓定制系統——SUNMIUI。該系統不僅靠應用市場向商戶提供了豐富的商家端應用,而且具備定制開機動畫、設置自定義桌面、定制應用市場內列表內容、自動安裝合作伙伴應用等功能,以幫助開發者提高自己的應用使用率和黏性。商米并沒有把硬件當做盈利點,而是通過硬件來連接開發者與商戶,并靠SUNMIUI搭建舞臺,讓軟件開發者在上面演出。
做硬件是不是坑?是。但硬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果說小米致力于將小米手機打造為智能家居的中心,那么商米的智能商用硬件很可能成為未來智能商店的大腦。如何找準定位,避“坑”前行,商米給出了一套方案。在O2O、支付乃至其它行業對智能商用硬件需求激增的今天,商米在這片海洋里能攪起多大的浪?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智貓,微信號:brilliantkitty,億歐網專欄作者;“來源:億歐網”;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