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馬哥的一聲“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才是真正的互聯(lián)網(wǎng)”,從此人類似乎轉(zhuǎn)眼進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里,似乎大家都特別喜歡改名字。
首當其沖的是谷歌。谷歌是母公司架構(gòu)調(diào)整所致,這其實還算不上改了名字。
然后是優(yōu)酷土豆,名字改成了“合一集團”,他們說了很多很多的理由...
然后迅雷看看被更名為響巢看看,相信很多人至今都搞不清楚是為什么,難道是響巢更適合給鳥?
更有校內(nèi)網(wǎng)改成了人人網(wǎng)、征途網(wǎng)絡改名巨人網(wǎng)絡、淘寶商城改名成了天貓、金山安全改名成了獵豹、360搜索改名成了好搜。有的是越改越順風順水,有的則是越改越不行。
當然,縱橫江湖數(shù)十載,在當今的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江湖里,最喜歡改名字的非微軟莫屬:
Windows Mobile改成了Windows Phone
MSN中國改成了微軟在線
諾基亞被改成了Lumia
MSN搜索改成了必應
然后,令人尷尬的是:幾乎被改名字的業(yè)務,都是半死不活。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里面,Windows Phone都沒人為它開發(fā)應用了。當年在360和QQ大戰(zhàn)的時候,大出風頭的MSN,已經(jīng)真的變成了微軟“再見”了。
看著這些改名字的主兒,你是否會好奇很多身邊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嗎?下面投融君就給大家羅列一二:

亞馬遜公司差點變成“Cadabra”公司。
“Cadabra”源自“abracadabra(念咒施法)”。Jeff Bezos當時希望自己的書籍零售公司能夠像施了魔法一樣快速壯大。
的確,1994年Jeff Benzos組建公司時它的確叫做Cadabra,但是1995年公司上線時用了名字Amazon,以世界最大的河流命名。
改名的原因?根據(jù)Jeff Bezos的傳記,他怕人們把cadabra.com錯聽成cadaver.com。——cadaver是“尸體”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另一個名字也曾被否決。“Bezos和他妻子一開始覺得Relentless.com挺好,但朋友們說這聽上去有點不吉利,但是Bezos還是注冊了這個域名并保存至今。”某本書這樣說。
如今,你輸入relentless.com的話,還是會跳轉(zhuǎn)到Amazon.com的。

比較官方的說法是,喬布斯當年雄心勃勃,立志要把公司打造成神級大牛,所以一開始設計的標志是牛頓拿著一個蘋果,因為牛頓被蘋果砸出萬有引力定律的傳說已經(jīng)家喻戶曉。
后來覺得太復雜了,就把“牛頓”刪了,只留下“蘋果”。
還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喬布斯喜歡蘋果,所以標志選了個蘋果,但是設計好以后發(fā)現(xiàn)遠遠看去仿佛一個屁股,怕被人嘲笑,所以就在蘋果上咬一口,這樣大家就知道這是一個蘋果。
三星

這是個很直接的名字。Samsung這個單詞在韓國意思是“三星”,代表的是“巨大,眾多,強力”(就像夜空中的星星)。
三星的初代產(chǎn)品包括魚干、蔬菜、面條和水果等,后來它一直在豐富自己的產(chǎn)品線。
現(xiàn)在三星最為人熟知的是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chǎn)品,但其實三星也踏入了太空、保險和金融業(yè)等等。
雅虎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Jonathan Swift發(fā)明了Yahoo這個單詞。在小說里,它代表了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令人厭惡的家伙,簡直都不能算是一個人。
David Filo和楊致遠堅持選擇這個名稱的原因是他們喜歡字典里對Yahoo的定義“粗魯,不通世故,粗俗”,覺得他們自己就是這種人。
微軟

Bill Gate起了這個名字,其首次出現(xiàn)于蓋茨1975年給微軟另一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的信中,表示公司將專注于MICROcomputer SOFT-ware(微型計算機軟件),讓人感覺這是混合“微型計算機”和“軟件”而成的單詞。
原來叫做Micro-Soft,后來把中間的“-”去掉了。

馬云有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fā)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并且還跟馬云說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
之后馬云又在各地反復地詢問他人。經(jīng)過這個測試,馬云發(fā)現(xiàn)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論語種,發(fā)音也近乎一致。
“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一錘定音,馬云將“阿里巴巴”確定為公司的名字。
馬云說:“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chuàng)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yōu)秀公司。”
不過,“阿里巴巴”域名已被一個加拿大人買下了。馬云認準了這個域名將來會流傳全世界,他在當時的啟動資金50萬元中,拿出了1萬美元從那個加拿大人手中買了阿里巴巴的域名。

Facebook究竟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還是其他哈佛大學學生在幾年前的創(chuàng)意曾多有爭論,但毫無疑問,它是來自與百年前的一種花花游戲。
百年前曾有一種畫畫游戲,即在“主人”的“臉譜集”(FaceBook)中留下注解或畫上圖像。
此外,在19世紀和20世紀,收藏留有訪客或朋友寫下的想法或笑話的留言本的做法也很常見。
Facebook的名稱即來源于此。
諾基亞

大家都知道諾基亞目前在手機市場的境況,很多人也知道其實它也并不是靠電子產(chǎn)品起家的。實際上,在1865年,它的第一條產(chǎn)品線是在芬蘭Tammerkoski Rapids的一家木漿作坊。
1868年,為了使用更好的水源,在幾英里外的Nokianvirta河岸邊的Nokia鎮(zhèn)上開了另外一家作坊,這就是1971年諾基亞名字的由來。很明顯,在19世紀的時候注冊商標還是很容易的事情。
1967年,它注冊了正式的名字:諾基亞公司,下屬有5個行業(yè):橡膠、電纜、伐木、電子和發(fā)電。今天,隨著它的部分產(chǎn)業(yè)賣給了微軟,還剩三個:諾基亞網(wǎng)絡、HERE地圖和諾基亞科技。
結(jié)束語:
自然改名字是很正常的事兒。有時候改名字越改越順風順水,有的則一落千丈。雖然這可以從老祖宗所言的風水上去考究,但是從運營角度講,你更改了一個名字要別人接受你,是一個很長久的教育過程。
一個品牌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所沉淀的文化和理念,所表達的獨一無二的價值,最主要的就是體現(xiàn)在名稱上面。所以在更改名字的時候,要慎之又慎。
從一些品牌的更改名字情況來看,發(fā)展不好的時候不適合改名字,只有在公司業(yè)務做地很好時,才適合更改名字。好比融資不要在你最糟糕的時候去融資,要在你情況最好的時候去融資。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