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東區櫻桃豐收了(資料圖)
??為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成都高新區按照因地制宜、生態保護、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的思路,對現代農業空間布局實施科學規劃,進行功能分區,準確定位了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農業產業發展方向,4月28日召開的成都高新區農村工作會議對空港新城農業產業規劃進行了說明。根據規劃,空港新城農業發展將以“臨空+都市”為主題,將通過產業更新、經營提升、動能轉換,在未來發展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打造輻射全球的農業發展圈層。
??一二三產業融合
??實現“3345”發展目標
??根據規劃,空港新城農業產業發展總體定位為全球高新農業集聚流通活力港,將著力面向全球經濟圈核心城市,打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將面向全球經濟圈核心城市,充分把握空港優勢,通過5小時飛行圈,同時吸納和輸出亞洲優質農產品和技術,進而實現全球農業集散交流,使農業市場面向世界。對國內核心城市,則將通過6小時經濟圈、1-2小時交通圈,吸納轉化全省超過300億元的農業產值,輸入特色農產品滿足空港服務人群需求,整合川內優秀農業資源及特色農產品,輸出極具四川本土特色的農副產品。
??“對比成都高新區其他區域已形成的完善的產業體系,空港新城目前以一產為主,具備良好的生態基底,但結構面臨轉型升級。”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是成都高新區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為此,規劃制定了“3345”發展目標,將發揮空港優勢、都市腹地優勢、高新園區聯動性優勢,完成業態更新——一二三產業深度垂直整合,產、城、人互動融合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全農業產業融合應用,構建“空港時效農業、都市腹地農業、園區化高端定制農業”3類產業新模式;建成“國際高科農業培育基地、世界空港新型農業示范區、全國科技農業多元輸出窗口”3類農業高地;形成“集約高效、產品安全、跨界融合、環境友好”的4項標準產業體系;實現“5化”(即:功能多樣化、產業集中化、手段科技化、經營國際化、農民高素質化)。
??強化功能分區
??現代農業發展思路成型
??通過“農業+一二三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更新,空港新城將構建完善都市臨空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物流商貿型、科研創新型、文化會展型、休閑度假型、生態保育型”5類農業形態。“在此基礎上,以三岔湖和天府國際空港為依托、以絳溪河為紐帶、丹景山森林資源為保障,盤活資源與農用地,塑造大地景觀,延長產業價值鏈,并整合產業形態和空間格局特征,形成5大功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功能分區將助力引導農業產業合理布局,形成優勢互補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格局。
??根據規劃,物流商貿功能區將以空港時效農業物流運輸、國際新農業貿易交流為主要功能;科研創新功能區以生物技術、選育培苗、設施農業等科技研發、電商平臺搭建、創意農業轉化等農業創業投資為主要功能;文化會展功能區以文化體驗、大地田園景觀等休閑功能、農業園區博覽中心會展等科技功能為主;休閑度假功能區將結合山、湖、林資源發揮生態養生功能以建設高端形態社區;生態保育功能區則以城市生態補償、農作物城市造景、都市綠色觀光走廊為主要功能。
??生態本底支撐產業
??創新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本底是產業發展的依托和支撐。對此,規劃也做了單獨的項目規劃,總共策劃15個項目。
??“以農產品產地安全檢測為例,要科學把控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標,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充分保障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以外,都市綠地集群建設和城市生態林鑲嵌工程將形成“周末農場”的農業新業態,完成山地原生林地修復、都市次生林地植入以及建立全域生態林綠色屏障,兼具生態、景觀及保健功能。
??基于近期鄉鎮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及發展現狀,“農業基礎產業+農業基礎設施”也作了合理規劃。傳統基礎產業主要包括水果、花卉、蔬菜及糧油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包括水利、市場、交通、生態建設等。
??除提升農業產業形態和生產功能外,對如何創新經營體制和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在政策導向、發展支撐等方面也作了規劃說明。經營體制方面,將在土地股份合作的“三變”和“1+4”體制、電商平臺運營體制、土地流轉信托模式、社區支持農業、共享農業、都市會展農業等進行創新;保障措施方面則對農業產業扶持、科技支撐、機制創新、品牌打造和新型農民的教育培訓等進行了安排。(記者 吳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