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Sweetgreen說起:找不到理想的餐廳,我就自己開
Sweetgreen的發展史是極具傳奇色彩的。2007年,三名Washington Georgetown大學的學生:Nicolas Jammet, Jonathan Neman 和 Nathaniel Ru在校園附近一家價格高昂而食品并不健康的餐廳用餐時爆發了他們的不滿,于是決定開一家自己的健康餐廳。
Jammet這樣說道:我們就是食客,我們只是創造自己喜歡的飲食體驗。(貌似很多創業項目都是這樣來的。)
近幾十年來,美國食品系統受到嚴重損害——便利的代價是營養和透明度的流失,快餐讓消費者遠離原材料和農戶。
?Sweetgreen略帶囂張的融資情況:
2014年11月1850萬美元:知名餐廳老板Danny Meyer、David Chang、Daniel Boulud,Behance聯合創始人Scott Belsky、Stonyfield Farm創始人Gary Hirshberg
2015年7月 3500萬美元:本次F 輪融資由T.Rowe Price領投,現有投資方Revolution Growth、AOL(美國在線)聯合創始人Steve Case的投資基金、還有同為前AOL高管的Ted Leonsis和 Donn Davis參投
?
為什么是Sweetgreen?
?
一 、門店設計:
Manhattan區Kenmare大街上的一家本月新開的Sweetgreen門店設計出了Instagram那種極具豐富的視覺效果。該門店擁有一個開放的廚房區域,食客們在等待的同時可以看著Sweetgreen的員工嫻熟的處理他們的食物。
在每一座城市,Sweetgreen都會雇傭當地建筑師設計符合當地特色的獨特餐廳,其中一些還會展示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Sweetgreen的股東,在線創意上展示平臺Behance的創始人Belsky這樣詮釋道:當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候,人們總會產生一種對于歸屬感的需求。使用當地產出的食材并支持當地藝術家便能提供這樣的歸屬感。
二 、食材醬料
當然,Sweetgreen也有獨特的秘制醬料,一次又一次勾引著顧客們的味蕾。早些時候,三位創始人在他們目標的“健康意識充沛”的日常交流僅僅通過個人終端的客戶群體中發現了一種明確的味覺需求。當季的食物最好吃。從種子到進入門店,參與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只與認證的家庭合作。食譜也很簡單,每天,每一家Sweetgreen使用當天早晨配送的食材制作新鮮的食品。簡而言之,跟隨大自然的召喚。
Sweetgreen不斷壯大,組建了一支1000人以上的隊伍,在與農場主碰面之前,他們會先拜訪農民,與新鄰居成為朋友,因為他們在創建一個與友鄰密切聯系的品牌,讓社區變得更加美好。
八年,30家門店和無數的錯誤,但他們始終堅持初衷——真實的人和真正的食物。他們努力創建一家有激情、目標明確的公司,而現在,他們才剛剛起步。令他們驕傲的是,Sweetgreen不僅是世界食品改革的一部分,還受到了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的認可,因為他們也常吃Sweetgreen。
?

( ?個人覺得看在創始人的份上米有沙拉應該是逼格挺高,這個門店設計有點十一 ?)
2014年9月,國內也出現了一個受人關注的線下沙拉餐廳——米有沙拉(Meal Salad),在國內的沙拉市場還未明顯出現的時候,就狂刷5家店。
“我要做最好的那個,沙拉界的星巴克“ ?米有沙拉的創始人王令凱說。
這位創始人同樣有著傳奇經歷。
王令凱,米有沙拉創始人、暢銷書作家、旅行達人、微博紅人,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金融學,曾放棄哈佛大學的橄欖枝。2013年轉讓日賺十萬的公司股份并開始了7個國家的沙拉之旅,2015年在上海創立了米有沙拉。一家店開業半年,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前提下,僅靠口碑相傳,開業第一個月就盈利,顧客回頭率高達95%。
?
在沙拉這個市場還不明顯的時候,國人的食品安全危機卻一直在爆發,奶粉、油品、蔬菜,再怎么聲討無良賣家之后,問題還是要決解。大家對食品安全、飲食健康、生活品質越來越關注,是沙拉項目沒有被拒絕的原因。
?
細數幾個沙拉品牌的創始人都是高知或白領,除了預知這個大健康市場必將到來之外,他們本身是追求高標準生活品質的代表,也是開啟健康項目的踐行者。


?
在對比了幾個沙拉O2O項目之后會發現:
?
沙拉對于人群的定位,各家有各家的玩法,其實不管是切健身塑型人群,還是白領、素食人群,這些沙拉的食客是有重疊的,而那些針對健身塑型人群的項目,其實是通過減脂、增肌的小噱頭去迎合“愛美人群”,一份沙拉和一份能減肥、增肌的沙拉你選哪一個?好吃健康會是主流人群的認知和接受范圍,在我看來與其切細分人群,不如多拓幾個品類。價格是大眾接受沙拉為主食的一個門檻,還有就是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或許不需要細分,沙拉的受眾群體也很明顯了,這些人不需要驅動,是滿滿地需求。這也是為什么米有沙拉沒有輸的原因呀。
?
對于沙拉來說,蔬菜的味道是固定的,無非是新鮮程度和是否有機無公害(有機無公害你也吃不出來,但是Sweetgreen和米有沙拉的做法是標注每種食材來自于哪個農場,雖然做得很重,但是重得深入人心),在這些沙拉項目中食材幾乎均來自第三方采購,食材本身差異化并不大,所以所有的沙拉項目都在醬汁、醬料和包裝上下功夫,所謂“獨家手工秘制醬汁”只要顧客買單的味道就是好醬汁,醬料前期的研制不簡單,甚至精細到把醬料的卡路里降到最低。(當然服務也很重要,下次我把每一家都點過去再寫個特別測評。在調研的過程中他們所提到的服務細節是否能做到。)
?
沙拉看起來很小眾,但是市場其實很大很大,大方向來看,健康、低熱量、素食、減肥餐、健身塑型餐都是都是熱門餐飲O2O風潮,再者通過西方國家飲食習慣表明沙拉是可以當作主食的,通過科學的配比和稱重、測算是能符合人體所需的營養的,而且沙拉對身體的負擔較小。試想象如果沙拉成為國人的主食?這是一塊多大的蛋糕?顛覆國人幾千年的飲食習慣或許很難,但是別忘了有一群人的飲食正在自主尋求改變和渴望得到更好的幫助,這塊的市場已經足夠大。如果說沙拉市場充滿想象的話,那么原材料和配料市場呢?
?
第三方材料采購、自建中央廚房、第三方物流合作。這是大多數沙拉O2O的結構。通過和知名品牌供貨商合作可以保證原材料的品質,而且種類多樣,調整起來很輕松。自建中央廚房保證產品供應需求,靈活調度,但是前期投入很大,有的項目采用合作虛擬廚房的模式,第三方物流減輕成本提高效率,有的項目考慮到最后一公里打算開始自建物流,保證服務質量,也有的想提高原來的占小頭的第三方物流成為主力。
?
比起米有沙拉是做線下實體店,更多的沙拉創業項目選擇在線上通過O2O外賣的形式販售,當然也沒有放過在線下開實體體驗店,線上或許只是資金缺口一時的過渡,重要的是看中O2O餐飲市場。米有對實體店的解釋是外賣改變了就餐體驗,對于整天壓抑在辦公室的這群沙拉消費主力——白領來說,輕松愉快的用餐環境有助于舒緩放松神經,不應該在焦慮和忙碌中犧牲生活格調與品質。而沙拉的線下店都開在CBD或者商場,租金能占到到成本的20-30%以上,選擇O2O線上模式就是考慮到這個成本的存在,如果能把這份成本回饋給客戶自然是極好。
?
對沙拉項目來說,這是一個開辟市場和滿足現有用戶需求和不斷推廣的階段,大家與其說競爭,其實是一起為這個市場戰斗,其中用心做事且厚積薄發的人自然而然會屹立下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