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出海早已不是新鮮事,當然中國出海首當其沖的是BAT。與一些小型創業公司出海是為了避開競爭慘烈國內市場不同,TAB作為互聯網巨頭,出海更多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當然,由于各大互聯網公司業務屬性和行事風格存在差異,因此,他們的出海打法和進展也不盡相同。
阿里重電商,在海外策略也是買買買;騰訊則依靠社交和游戲出海;百度則憑移動工具矩陣出海。

作為中國互聯網的領頭羊,TAB海外布局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創業者的研究的對象,不僅學習其先進打法,也意在避免與其在海外市場發生正面沖突。那么,我們來看看BAT們的出海邏輯吧!
標簽:高調!高調!高調!

阿里巴巴近年來以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電商企業Lazada,進軍6億人口的東南亞電商市場,成為其深化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環。早在2014年9月上市初期,全球化便被列為阿里未來10年三大戰略之一。
目前,天貓國際、全球速賣通和阿里國際站是阿里出海的三顆重要棋子,分別主攻跨境電商、出口B2C、出口B2B三大方向。其中,迎合國內消費升級趨勢的天貓國際是阿里全球化的重中之重,對接中國用戶和國際供應商,這與11Main折戟美國市場密切相關。
2014年6月,阿里在美國上線11Main,這是阿里在原有電商體系之外搭建的為數不多的國外獨立電商平臺,從供應商到物流再到用戶,11Main均設在美國市場,號稱“美版天貓”。面對在B2C、C2C領域具有壟斷地位的亞馬遜、eBay,11Main難以獲得滿意的市場份額,上線僅1年便失敗收場。
?
(配字:怎么就失敗了捏)
11Main被視為阿里出海進程中,一次供應鏈、平臺與市場完全架構于國際市場的嘗試,結果以失敗告終,迫使阿里國際化戰略重新回歸嫁接國際和國內商品、市場的路徑。其中,天貓國際至關重要,要知道,阿里絕大多數收入來自中國本土的淘寶和天貓平臺,馬云也明確表示阿里國際化擴張主要聚焦在幫助海外商家向中國消費者銷售商品。
2014年2月天貓國際上線,伴隨著跨境電商概念的興起和馬云與各國政府的“勾兌”,天貓國際的入駐品牌和訂單量呈現猛增態勢。截至2015年底,天貓國際共引進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5400個海外品牌,年成交額同比上漲179%。越來越多的海外商家借助天貓國際觸達中國用戶,阿里也相應地提升在當地的影響力。
同時,與在國內瘋狂“買買買”類似,阿里也通過一系列投資并購加速布局海外市場,除了涵蓋老本行電商,還包括特定的熱門和新興領域,社交軟件Snapchat、視頻通話應用TangoMe、移動搜索工具Quixey、招車應用Lyft、AR平臺Magic Leap等均榜上有名。
騰訊:布局社交和游戲
標簽:低調到半公開,介于低調和高調之間

2013年5月,馬化騰把如日中天的微信視為騰訊國際化的機會,不少人誤以為微信是騰訊首款國際化產品。其實不然,2005年成為騰訊國際化重要分水嶺,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之前,QQ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進行運營,由于缺乏資本運作、運營能力和國際化經驗,QQ在海外始終不溫不火。
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騰訊綜合運營之后,網絡游戲成為騰訊國際化的重頭戲,2012年取得階段性進展,越南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巴西最大的游戲公司、研發《英雄聯盟》的美國公司、印度第二大集成軟件,背后金主都是騰訊,而行業和政府部門鮮少知情,這與騰訊低調的國際化戰略直接相關。
第三個階段是2013年微信異軍突起,微信海外版WeChat幾乎和國內保持同步,就連微信公眾平臺也在海外上線。在海外市場推廣上,WeChat先后和Facebook、谷歌等巨頭聯手,簽約梅西和詹姆斯為產品代言人,很難用不作為來形容微信的出海策略。
不過,對比Whatsapp和FaceBook,微信依然窘態畢露,海外用戶增長難以突破瓶頸,在部分國家遇冷,間接證明微信國際化的失利。馬化騰曾表示,微信國際化有一半機會,正在考慮差異化嘗試,“目前在美國還是華人用微信比較多,主要是華人學生帶動老師用起來,但是在學校以外就相當難。”?

除了在海外大力推廣微信,投資國外創新公司也是騰訊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部分。2013年10月,騰訊總裁劉熾平透露騰訊已在海外市場投資2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游戲和社交領域,包括動視暴雪、Riot Games、Epic Games、Kakao Talk、Snapchat、Everyme等。?
標簽:謹慎到激進

PC時代,百度國際化重點是推廣其主營業務——搜索引擎。2006年,百度把東亞國家日本作為國際化戰略的首戰,2007年3月,百度日本站開始測試,2008年1月百度搜索正式在日本上線。
不過,百度征戰日本市場并未像國內一帆風順。巨額投入之下并未改變谷歌和雅虎壟斷日本搜索市場的局面,市場份額徘徊在1—2%,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更為悲催的是,百度在日本基本處于不盈利的狀態,除了為百度中國提供日本公司的廣告訂單,百度日本基本沒有營業收入,2015年4月被迫關閉,百度內部把日本市場失利歸咎于PC時代的國際化是個割裂的市場。此外,百度在巴西的國際化業務也很不順利。?
進入移動時代,世界變得扁平化,統一的市場帶來更多機會,也更容易獲取海量用戶。2013年百度成立國際化事業部,其負責人胡勇曾表示,百度主要從兩方面發力國際化,一是做新市場,即搜索引擎的外延、擴張,二是新產品和新模式在海外做探索。

(李彥宏:出海啦!)
換言之,百度選擇全球重點區域推廣旗下移動應用矩陣,形成海量流量和移動變現廣告的平臺,并在與中國相似的國家發展O2O。比如,百度文件管理器ES file和安卓應用商店MoboMarket在泰國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嶄露頭角,日語輸入法Simeji在日本備受追捧。
點評? BAT出海那些事兒?
@阿里巴巴
天貓國際無疑是阿里出海的排頭兵,以此滿足國內廣大剁手族日益高漲的購物需求,這是阿里最保險(固有優勢)最有效(貢獻營收)的出海方式,而投資并購是其進入電商之外領域的一貫作風。
而“把國外的商品,賣到中國”這一種擴張方式,可謂是高明到極點。因為國外政府一定非常歡迎。
@騰訊
騰訊國際化戰略繞不開游戲和社交兩大傳統優勢領域,前者以投資為主,后者WeChat為主投資為輔,出海風格從過去的低調轉變為半公開,介于低調和高調之間。
@百度
百度最近真是流年不利,除了魏則西,跨國際也是難題。
不過,相對于PC時代國際化的謹慎,移動時代百度采取更為激進的國際化策略,其核心業務搜索也如國內一般,屢屢受挫,而以移動工具類產品矩陣出海,并兼顧正在興起的O2O市場。
百度對外擴張以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為主,投資并購為輔。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