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全新工商注冊大廳
??“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市場主體活力釋放,2018年來,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態勢良好,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近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7403戶,新增注冊資本(金)382.72億元。其中各類型企業5411戶,注冊資本(金)380.45億元;個體工商戶共1983戶,資金數額1.97億元. 截至今年3月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市場主體存量16.28萬戶,注冊資本(金)12555.67億元。
??為解決多項關聯審批互為前置等市場主體準入難題,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創新推出“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率先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推行,并在餐飲行業和交通行業“試”出效果;為支持服務新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成都高新區將在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環節試行“包容期”,探索實行“容錯”式管理。
??“我們將培育壯大企業主體作為工作重點,持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向深處發力,優化企業設立登記審批和服務流程,讓改革紅利、開放紅利、政策紅利惠及更多的企業和創業者?!背啥几咝聟^環保與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寬松便捷的市場主體準入環境,積極探索實行包容性管理和審慎性執法,進一步支持轄區市場主體又好又快發展。
成都高新區首推“首證通”行政審批改革
??“放管服”改革多措并舉 “首證通”試水成效初顯
??市場活力的釋放源于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為大力培育產業發展,成都高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提高營商綜合競爭力。
??成都高新區將城管、環保、工商、食藥監、質監等多項執法職能整合集中到一個部門,統一執法力量,提高監管效率。實行“雙告知、一核查、雙聯動”的“212”工作機制和全程電子化企業登記改革,相關部門共享數據協同聯動,實現企業證照、證證聯動辦理,切實解決“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
??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形成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體制,對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實行備案管理,辦理時限由20多個工作日縮減到3個工作日內。同時,開展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申報登記制改革、“三十二證合一”等多項試點,工商企業核名、注冊登記等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由15個工作日縮減至5個工作日,業務辦理效率平均提升40%,服務滿意度提升至99.6%。
??為破解多項關聯審批互為交叉的市場主體準入難題,成都高新區推出“首證通”的行政審批改革,市場主體開辦時在環保、工商、食藥監、城管等部門申請獲得的首個審批許可,可作為審批辦理“后證”的依據,“后證”部門見“首證”后即可直接“發證”,不再要求市場主體提交重復性申請材料,“后證”部門只做合規性審查。目前,“首證通”已在餐飲、共享交通等傳統及新經濟領域試點,“美團打車”“悠方”商業廣場等項目均從“首證通”的高效辦理中受益。
??目前,成都高新區對外公布的“僅跑一次”和“審批不見面”事項清單,涉及經濟運行、稅務、基層治理、社會事業等687項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占到群眾性服務事項的87.1%,其中,“審批不見面”事項50項。
??“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推進,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截至今年3月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市場主體存量16.28萬戶,注冊資本(金)12555.67億元。其中各類型企業共計12萬戶,注冊資本(金)12510.38億元;個體工商戶4.24萬戶,資金總額32.28億元。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
??試行“容缺登記” 支持新經濟產業加速發展
??新經濟是成都高新區三大主導產業之一。作為成都新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成都高新區新經濟大潮涌動、呈現強勁增長的態勢。為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組織、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落地發展,成都高新區環保與綜合執法局近期發布《關于支持服務新經濟發展的意見(試行)》,提出在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環節將試行“包容期”,探索“容錯”式管理。
??“新生事物的成長,需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對于這些新型企業的業務流程、業務形態,我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新經濟業態既不能不設‘門檻’放任自流,但又要在監管流程上包容審慎、支持創新。”成都高新區環保與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積極探索實行包容性管理和審慎性執法,對新經濟領域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在監管流程上變“事前設限”為“事中劃線、事后監管”,從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從重處罰向重行政指導轉變。
??新經濟領域在發展模式、市場和消費環節等方面與傳統經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成都高新區對其探索實行“包容期”管理。首先,新經濟企業在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環節,實行“容缺登記”:需提交的申請材料屬非關鍵性材料缺失或有誤的,允許申請人做出按期補正材料的書面承諾,登記機關可先予辦理企業注冊登記。其次,嘗試對新經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給予1-2年包容期,在包容期內,加強對新經濟企業的調研、指導和服務,找準企業痛點,強化政策引導。除違法犯罪、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外,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宣傳引導、信用承諾、行政提示、行政告誡等柔性監管方式,督促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給企業留足成長空間。
??根據《意見》,在新經濟領域將實行商標維權、消費維權、廣告監管、直銷監管、網絡監管等“容錯”管理,允許試錯,對非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實際危害或危害較小的輕微違法行為,除法律法規規章有規定的,可通過行政指導加責令改正的方式督促其修正錯誤。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將拓展信用信息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紅黑榜”。在市、區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中,建立新經濟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公示機制,通過成都信用、成都高新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宣傳守信企業,曝光失信企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