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水果營行帝國的轟然倒塌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令人唏噓;今年4月,曾獲亞馬遜中國2000萬美元入股一度風光無限的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宣告倒閉,更是給行業籠罩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有人撰文稱:美味七七的倒閉,可能只是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步入最嚴苛淘汰賽階段的開始。更有人直接預言,生鮮電商死亡名單上不久將會繼續增加新的成員。
生鮮電商到底怎么了?以下兩個癥結也許是大多數生鮮電商繞過的坎。
一、最大的坎在于儲存配送上

眾所周知,生鮮類商品非常難保存,運輸過程易損耗。如果沒有降低損耗的辦法,虧損的可能極大。對于所有生鮮電商而言,最理想的狀態莫過于零庫存,即消費者下單后可以直接從生產基地拔下新鮮的商品運送過去,中間不需要任何的存儲環節。可是,這也只是理想而已,現實可不是這么回事。
再者,生鮮商品的配送時間要求高,物流成本也不低。面對生鮮的特殊性,一旦在物流配送這個環節上有缺失,將直接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物流損耗率升高。生鮮商品如果配送時間無法保證,則直接影響產品的新鮮口感甚至會造成產品的無法食用。而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服務性價比高的第三方公司并不多。當然,自建倉儲配送的生鮮電商巨頭則另當別論了。
易果生鮮采用的就是自建倉儲、自建供應鏈的模式。這種重資產模式必然會帶來資金的重大消耗,但前期投入越多,邊際效益才會遞減,存活下來的生鮮電商才有可能最終實現盈利。然而,標準的倉庫對于絕大多數現在市面上哪怕是已經拿到巨額融資的生鮮電商來說,依舊是太昂貴了。動不動就要幾千萬的冷藏倉庫建設費、管理費,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實在是一筆沉重的投資,無力擔負。
二、消費者習慣的培養實在是難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于生鮮電商的影響顯而易見。只要消費者不改變親臨選購的習慣,生鮮電商就無法做大,甚至是無生意可做。但是,電商往往無法讓消費者看到實物,要想把生鮮消費的主力軍——習慣于逛菜市場的大媽們拉到線上消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難度不亞于讓一個天天叫外面的人下廚做飯。
另外,如何將實體店鋪與線上平臺的業務完美對接,達到效率最大化,也是一大難題,這中間需要很多的成本投入和不斷的嘗試。但絕大多數電商平臺并無力為之,線上線下的閉環也只是淪為宣傳噱頭。
據權威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實現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虧,剩下7%則處于巨虧狀態。盈利難,成為眾多生鮮電商的發展之殤。大大小小的生鮮電商接連倒閉,也讓還在業內的玩家們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岌岌可危。易果生鮮、本來生活等大平臺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資本注血,小平臺的機會也將愈加有限,生鮮市場上演著生死時速的爭奪戰。
而對于生鮮電商的未來,農特產電商平臺來三斤CEO陳選燦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都逃不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定律,雖然投資人不看好,很多在局或欲入局的玩家也還在觀望,但不可否認生鮮電商這個市場仍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也會不斷有新的模式加入進來。“競爭在所難免,但這個市場會漸趨冷靜、成熟,能夠生存下來的一定是契合這個市場、遵循這個市場、并能夠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優質電商。”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0-04-28 來三斤發布了 《來三斤赴北科維拓股份考察交流,共謀強強聯手》的文章
2020-04-28 來三斤發布了 《來三斤走進湖北谷城縣,共商農特電商產業發展新路徑》的文章
2020-04-27 來三斤發布了 《來三斤走進蘭州市供銷社,共商轉型升級之路》的文章
2020-04-26 來三斤發布了 《來三斤攜手見福便利店,合力賦能新零售》的文章
2020-04-24 來三斤發布了 《來三斤攜手米海智能,共同踐行綠色公益事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