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計算機處理“抽象概念”這個亙古難題,是賦予機器人工智能的關鍵所在。距圖靈在1995年的論文中第一次提到“圖靈測試”以來,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工智能的進展,遠遠沒有達到圖靈測試的標準。依賴于云計算對大數據的并行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算法(Deep Learning),機器學習領域直到2006年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13年4月,《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將深度學習列為2013年十大突破性技術(Breakthrough Technology)之首。“深度學習”這個這個漸漸進入大眾視野的詞匯,與人工智能有何關系?又究竟是何含義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簡而言之,人的視覺系統是從視網膜出發,經過低級的V1區提取邊緣特征,到V2區識別基本形狀或目標的局部,再到高層的對整個目標(如一張人臉)判定,最終到更高層的PFC(前額葉皮層)進行分類判斷,也就是說,大腦對工作過程也就是不斷抽象概念化的過程,也即越來越能表現語義或者意圖。深度學習正是受人腦的工作過程啟發,從原始圖像去學習得到一個低層次表達,例如邊緣檢測器、小波濾波器等,然后在這些低層次表達的基礎上,通過線性或者非線性組合,來獲得一個高層次的表達。盡管目前現在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聯接數也就10的8次方,跟真正的人腦差了將近6個數量級,但隨著近幾年計算機處理能力的飛躍和技術進一步成熟,深度學習算法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成功的應用,在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就有如下幾個例子:
1、商品推薦
當你打開某個網站瀏覽時,總會有推薦商品這一欄。這一欄的信息,有的是根據你正在瀏覽的內容推薦相近的,有的則是根據你之前的瀏覽、搜索結果匹配的,這可以說是當前較為普遍的一種深度學習應用,即通過長期積累數據來分析你的購物習慣,并推薦相應的產品。商品推薦可以說是當前比較普遍,也比較簡單的一個深度學習的應用例子。
2、語音識別
當前許多公司都推出了語音識別的應用,像蘋果的Siri、百度的小度以及微軟的小冰等都屬于此。這些產品都把打上“人工智能機器人”都標簽,其技術原理皆離不開深度學習算法。和過去單純強調效率和有用的工具型人工智能不同,這一類都產品更強調情感連接,以此重新定義人和人、人和機器間的關系。
3、圖像識別
既然深度學習的算法從開始就受到了人腦圖像識別過程的啟發,那么深度學習在機器對圖像的識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就不難理解了。2014年3月,同樣也是基于深度學習方法,Facebook的?DeepFace?項目使得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率已經達到了?97.25%,只比人類識別?97.5%?的正確率略低那么一點點,準確率幾乎可媲美人類。國內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突破,例如專注圖像識別領域的圖普科技,將深度學習應用到互聯網的內容審核之中,不僅使機器能夠準確識別涉黃等違法數據,而且在圖片增值,數據挖掘方面也取得了業界關注的成績。
得益于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的曙光已經到來。希望不久的以后,我們看到更多創新性的應用探索,讓機器幫助我們人類更好地生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1-11-29 圖普科技發布了 《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百強發布 AI視覺公司圖普科技入選》的文章
2021-11-29 圖普科技發布了 《圖普科技CEO李明強入選《財富》2018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