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天餓了么聯合創始人康嘉講了,“不做外賣生意,將失去30%的生意。”30%的數據不知道是如何得來的(幾大平臺共同燒錢燒出來的)。站在鄭州東區方圓2公里擁有6萬多上班人群的繁華區域,打開訂餐軟件,月銷1000份以上的,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數商家都是做活動,做活動,做活動!!!來算一筆賬,每單的客單價也就是20元左右,沒單的銷售額扣去配送費,扣去活動費,扣去餐盒費,扣去損耗,利潤哪去了?
? ? 那試問失去30%的生意,又如何呢???

? ? 滿20減8,50減21,各平臺的補助雖然不一,可補貼金額不差上下。作為一個外賣創業者,不禁深思,外賣平臺從良性的發展初衷到現在變態的瘋狂圈地,希望通過大規模的補貼,把外賣作為流量入口,讓很多商家成為了炮灰,而用戶被成為了獲取流量的工具。梳理下外賣平臺的現狀。
1.流量一直沒有變現,燒錢,燒錢,還是燒錢!!
??幾大外賣平臺一直處于燒錢補貼的狀態,燒完了,繼續融資,融資后,繼續燒。
2.平臺上掙錢的商家是極少數?。
選擇二三線城市繁華的區域去看下,月銷過千份的商家有多少,能掙錢的商家有多少?
3.瘋狂的拉商家補貼?。
大額滿減,拉著商家一塊去做,滿20補貼10元,商家出5元,平臺補貼5元,總后結算,商家是不掙錢的,月銷萬元,利潤卻薄的可憐。
4.被寵壞的消費者。
投訴,下架!投訴,紅包!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消費者終于體會到了“顧客就是上帝”的感覺,對菜品不滿意,對價格不滿意,看著送餐員不順眼,都可以選擇投訴,OH,my?GOD!!
? ? “補貼外賣有風險,商家經營需謹慎。”外賣掙錢的效應被放大了太多,用心做外賣,找準自己的客戶,合理的贈券都是可取的。
? ? 在一線城市外賣本身是個比較有價值的事情,不過外賣的客戶也分個三六九等,按照二八原則,20%的核心用戶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戶,是外賣的核心粉,不過呢外賣平臺從互聯網角度出發,做得卻是流量生意,為了流量和數據,不惜重金補貼,圈商家,圈用戶。


? ? 為了迎合大部份用戶,選擇了催熟外賣市場,不過平臺方大概沒有考慮,北上廣和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差別,也忽略了培養用戶訂餐習慣的同時,也把用戶消費理念慣出毛病了。這次減3塊,下次就不減價不訂餐,飲鴆止渴,如此而已!!!一個上億的市場規模,非要折騰到億萬規模,這是不是“柯立芝的繁榮”。服務好核心用戶就可以了,再拉一批頻次不太高的用戶,可你非要去跪舔那些屌絲非核心用戶。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