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開始被推崇應該是始于騰訊的微信,所以更多人的印象中產品經理更多是軟件相關,甚至更多的是與交互體驗有關,但實際產品經理遠不止這些。
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產品經理,因為創業的緣故,基本將所有可能呈現給用戶的產品:硬件、PC軟件、網站、App 都經歷了一遍。甚至包括與算法工程師探討算法的邏輯,所以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以至于當我們想招聘一個產品經理的時候,很難遇到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經理。傳統的產品經理可能會有很多經驗,但在產品的核心定義階段價值不高。
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幾乎都成指數級的提升,這些新技術不斷的被應用于各種產品中,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所以這個創新時代對產品經理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尤其是創新硬件的產品經理,硬件的研發周期極長,產品定義不夠優秀或者失誤,不良影響可能持續一到兩年,甚至拖垮一家成長中的公司。有些人認為產品經理就是畫原型、跟蹤需求、設計交互、控制成本,這些也重要,但與下面的能力相比,會顯得不那么重要。
我們分享一些我們自己的觀點,供大家探討。
產品未來形態是產品經理的終極目標:所有的產品都是為了解決特定的需求,我一直有個觀點:
用戶的需求根本不是用來滿足的,而是用來分析的。
首先,我們應該仔細分析這種需求在未來是否還真實存在,另外這種需求最佳的實現方式是什么。這樣我們能看到所做的這件事有多長的生命周期,也能看懂現有產品未來升級的方式。
這種思考需要長期的觀察,既要有對產品的觀察,也要有對這個時代的觀察。比如我們對掃描儀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我們自己很清楚在幾年之后,掃描儀的存在方式只有三種:
l?? 一種是手機掃描 App,適合于零散的隨身掃描,但不夠專業體驗也不夠好;
l?? 一種是自動饋紙式專業掃描儀,全自動進紙但只能應對非常規整的紙張;
l?? 另一種就是全類型的專業掃描儀,它應該比手機掃描更專業體驗更好,而且能夠應對所有復雜類型的紙張。
而我們要做的產品就是最后這一種,而且我們認為它的生命力可以持續很多年,符合未來掃描儀的形態。
也有人認為 3D 掃描儀才是掃描儀的未來,我們不認為這種說法,不能因為一個名字就說?3D 就一定是 2D 的未來。對于普通掃描用戶,他的需求就是針對紙質文件電子化,3D 掃描儀根本不是針對紙質文件的需求,所以本質解決的問題完全不一樣,并且用戶也不是同一群人。所以 3D 掃描儀不會是 2D 掃描儀未來形態。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 3D 打印,也不是打印機的未來形態,道理一致。
我們常常被命名欺騙,3D打印如果改名叫“智能快速雕刻”也許就不會讓人誤解。所以說想做一個創新型的產品經理,首先應該是一個優秀的時代觀察者。
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產品形態出現,是否能持續跟上這個時代,理解產品未來的形態非常重要。每一款產品也許都不是產品經理最滿意的產品,而是因為現有技術的局限,對未來形態的一種妥協。
前沿技術是創新的根本:比如我們在做企業級掃描儀產品,每當市場的同事告訴我有一款新的掃描儀出現,都會非常緊張,緊張的是競爭對手是否用一種全新的技術,從產品的核心上就比我們更優秀。
雖然我們自認具有最前沿的圖像展平技術,但是這個大家都在喊創新的時代,誰也想不到是否會有新的技術出現,或者用另一種更巧妙的軟硬結合設計就更好的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比如我們產品有一個特點是能夠將書籍這種翻開之后頁面的彎曲,通過圖像算法展平。我們是用算法來解決彎曲問題,會不會有其他競爭對手利用激光來實現,或者利用一種巧妙的結構來進行物理上的壓平,都是我們所擔憂的。
甚至有時候競爭對手往往是看不到的,就好比以前的玩笑滴滴和快的打價格戰,然后叫車電臺消失了,或者像喜馬拉雅這類的?App?出款車載的硬件,給收音電臺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合格的產品經理,最好能夠對各種創新的技術有所了解,才能讓更多新的技術應用到自己的領域,也能看到更多潛在的敵人,形成創新的競爭力。
跨界才是對抗傳統的機會:目前所有的產品都在跨界,軟件、硬件、云服務、算法各個方面,這其中傳統的硬件公司,對云和軟件的理解非常欠缺,而互聯網公司對硬件研發的理解也非常欠缺,所以雖然智能硬件火爆了兩三年,卻并沒有出現太多真正意義上的好產品。
軟硬云算四個領域相互的門檻不低,也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了解硬件實現哪些功能、軟件實現到什么程度、云服務能帶來哪些好的體驗但里面有什么坑在等著、算法目前能實現哪些功能,不同領域的技術都有優勢和陷阱,如果不足夠了解,產品定義上就會出現紕漏,或者導致掉到坑里,延緩產品進展或者宣告研發失敗。
極致追求體驗的可表述性,而不是意淫:所有的產品經理都希望打造體驗最好的產品,而這種體驗一定是基于底層的設計哲學。
讓操作方式省掉了不必要的步驟?讓交互方式更容易讓用戶理解了?是否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我們在做任何一個功能或者交互定義的時候,都要求必須能夠用語言描述清楚,而不能只是憑感覺。
比如我們在定義一個鍵長按功能的優先級,為什么長按一個鍵時的優先級最高,很多人可能表述不清楚,那我們的表述是:當一個用戶愿意花3秒鐘去長按一個鍵時,一定是因為有強烈的極其主動的需求讓這個功能立刻執行,所以優先級最高,其他功能應該給它讓路。
基本上 90% 以上的功能和交互都能用語言描述清楚其中的差異,這樣的要求,基本上能讓每個設計都能找到自己的設計哲學。不僅是對產品有極大的幫助,也能讓產品經理不斷的思考和總結,得到很大的提升。
研發過程中的堅守與調整:產品最初的定義和最終的結果,往往會有很大的出入,這其中可能會因為技術的限制、硬件成本的原因、時間成本的原因,甚至會考慮有些設計會不會是過度設計等等。
比如我們的掃描儀創新性的增加了一個屏幕,用來預覽即將掃描文檔的擺放位置,目的只有一個讓用戶直觀的看到以增加用戶內心踏實的感覺。但是屏幕的位置最適合擺放在用戶坐姿和站姿都能最舒服看到的位置。
最初定義增加一個旋轉裝置來實現,但最后放棄了,覺得過于復雜有點設計過度,于是我們做了取舍,以照顧用戶的站姿為主。因為正常辦公室場景下,更多的用戶掃描的紙張不會太多,會選擇站著掃描,而坐姿更加適合專業掃描行業的人,他們可能長時間進行掃描需要坐著更方便,而我們產品的定位希望更加符合企業級的應用,所以做了取舍。
整個研發過程可能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會不斷調整定義,其中會有很多取舍,這也是體現產品經理能力的過程,哪些該保留哪些該舍棄,都需要依據上述提到的設計哲學。這其中考驗對產品經理的堅持和智慧。
產品經理值得被尊重,所有技術的創新其實本質上是體驗驅動,人類始終追求更好的體驗,而究竟什么樣的體驗是好的體驗、是符合未來的體驗,都是需要產品經理來判斷,準確的說需要有產品經理思維的人來判斷,然后才會驅動技術的提升和積累。
產品經理其實不是一個職位,更像一種思維方式,一切以接收方的體驗為主的思維方式。好比做一張設計圖,也可以用產品經理的方式來思考,需要傳達給什么信息、用什么樣的風格、希望對方收到之后做什么操作等等。
任何事物都可以當做一個產品,而你就是產品經理。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