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生人?
6年阿里巴巴高層工作經驗,離職時年薪30萬
2年上海O2O互聯網公司高管經驗
7月份開始自己創業,在保證正常營運的情況下,10月底開始為公司更長遠的發展做計劃
1當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資金、工作經驗、社會資源的積累,這時候創業還有什么困難呢?
我工作了一些年頭了,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和資源,這時候出來創業可能會有很多人看好我,想找我合作、投資,這些機會看起來很美好呀,各有各的誘惑,這個時候撲面而來的機會反而讓自己更迷茫。58同城,今日頭條等都曾邀約過我,看中我曾經在阿里巴巴的銷售經驗,開出豐厚的條件。這么多都是機會呀,都是好的出路嗎?我該如何選擇才適合自己發展?
我覺得首先,應該是天花板要高。考慮下你選擇行業的發展前景,究竟在這個行業內還能讓你蹦多高?日本的行業比中國飽和多了,我們從他們削一個蘋果就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就看得出來。
還有是關于我個人的性格。
我是個保守派,我創業的態度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打輸得起的仗,能承擔創業的后果,不給別人負擔。
我們都在談投資,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給你資金,是件好事,可我們知道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是要根據自己公司的規模,根據對投資人的了解,和投資人帶來資金之外的資源去判斷自己能不能拿這筆投資。
選擇一家有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公司很重要,或者在自己的創業的時候注重養成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在阿里6年的工作和學習中,我看到企業成熟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和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它給公司帶來的重要影響。自己之所以從高管之位離職也是因為公司存在這方面的缺陷,并與之溝通未果。
我曾經在一個活動結束時和騰訊的員工討論到騰訊和阿里的區別,阿里的人個個能說會道隨便都能演講個2、3小時不管是什么職位的人,騰訊就比較偏重產品的研發,默默無聲地專注打造產品。這顯然受領導的影響,企業的文化就是這樣呀。
現在我自己創業,給自己的公司定位企業文化,其中有一條是“責任”。關于“責任”我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這個“責任”不是你要為公司負什么責任,而是我會告訴來面試的員工,你首先應該為自己負責,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提供的不是高薪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你提供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懂得為自己負責。
還有對于公司的價值觀與文化,更重要的是堅持和擴展。一開始沒有建立的話,等人多了就來不及了。小公司可能體現不出來,其實是領導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能沒有。
其實,我并不支持大學生創業。
首先,一般學生缺乏資金。物質能力的缺失,當你失敗了,誰來為你買單?
其次是人脈與社會資源。你是學生,接觸的大部分是校園,沒有就業的經驗,沒有社會閱歷,你可能有創業的想法和點子,但是你的能力受限,你的圈子就在校園,你的思想和交流也是有限的,你還需要很多的成長。
這樣的成長還包括心理方面,當你失敗了,不僅是承擔經濟損失,你心理上做好準備了嗎?調整好心態了嗎?年輕人應該厚積薄發。在大學期間多學習基本技能和積累能力素養,多看書幫助文化積淀,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當你有一定的準備了再去創業,做起事來就不會那么拘束,顯得困難重重。等創業到一定階段,還需要繼續充電,才能跟得上知識的變更。國內的市場和機會還很多,學生不用著急,厚積薄發是一種眼界和規劃,是一種長遠的考慮。
馬云的辦公室里有一本書《大敗局》,幫助自己避免犯錯就等于走了捷徑。換個角度,其實投資人更喜歡那種失敗過很多次的案子,有了失敗的經驗,可以避免很多錯誤,相對來說,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你找的投資人個性很重要。是不是和自己相符合,其實說白了就是創業者能接受投資人是插手還是放手,這個應該事先明確,而不是等發生了爭執,使創業徒增困難。
投資人和創業者對未來的美好希冀是正常的,但是一開始就明確如果失敗了如何一起協調承擔責任這是更重要的,這也聯系到了如何選擇一個投資人,你們相互了解多少,各自的為人是否信得過。總之,丑話說在前頭絕對是對彼此負責的。
談理想在創業初期是一種奢侈。
創業的初衷可能很美好,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回報初衷。
我跟我老婆認識一年半結婚的,也都到了結婚的年齡,就順其自然了。我們都對歷史感興趣,當初一本大唐史就把她追到手啦,我們有相同的工作經歷和環境,她幾乎和我同時進入阿里巴巴的,所以她能夠理解我的工作,相互理解感情就穩定了,工作起來也順心了。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