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陶石資本合伙 葉蕙芳女士
前幾日,投投分享一期有關葉蕙芳女士經典語錄的文章,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今天投投我們要與你分享的是,葉蕙芳女士于5月11日做客“投資人說”所講演的內容,沒有什么傳奇的經歷,都是一些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涉及她本人成長的故事、投資的故事、創投的感悟,還有幾處交心的建議。 葉蕙芳女士,陶石資本合伙人,在IBM(美國)任職近十年,負責跨行業多領域的投資項目。于2011年回國加入盛大資本負責互聯網金融投資,2014年被任命為合伙人。2011年至今,親自操盤了對微貸網、網貸天眼、錢景財富、錢先生、保保網、童玩兒、人人理財師、光合作用等優秀企業的投資。?擁有沃頓商學院EMBA碩士學位。
1 我在美國的成長感悟 我是陶石資本的葉蕙芳,很高興今天能來到投資人說,與大家交流。接下來我將用40分鐘的時間和大家分享,我作為一個投資人的成長心路。 我在美國生活、工作了13年。我在IBM做了9年,從最早的咨詢做到投資。昨天我還做了一個功課,翻了一下IBM在資本市場的表現,1400億美金市值,820億美金的收入,130億美金的凈利潤,依然一張漂亮的答卷,這是真正的?Blue?Chip(投資人說注:績優股),一家優秀偉大的企業。 我今天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當時很幸運。 我還記得當初剛進IBM的一個場景。當時我們要開投委會,當我準備好分析材料發完電子郵件走進會議室,大家看著我,說PPT呢?于是,我趕緊出去打印PPT,花了我十五分鐘,滿頭大汗。 后來老板等不及過來看我怎么回事,原來我不知道怎么使用復印機。40頁的資料,要發給10個人,我用了最愚蠢的辦法,每一頁我都復印了十份,然后一頁一頁地手工整理。我記得,這是我剛進IBM時候的樣子,就這樣我開始慢慢地成長起來。 IBM是一個藏龍臥虎的企業。在這9年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何做價值面的判斷?怎樣甄別好的項目,怎樣判斷這個企業未來是否能如期成長?如何最嚴謹、體系化地管理全球近萬40員工?真的,我非常感激那段歲月。 2005年到2007年,IBM推薦我去沃頓商學院念EMBA,這又成為一段非常與眾不同的經歷。我們班上有108個學員,每一個都及其出眾。要知道和全美排名前十的外科醫生、和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管理人、和華盛頓的政客助理同堂上課,壓力是巨大的。 當我第一天進到課堂,教授正在問問題,很多學生都用政治家般華麗的英文詞藻侃侃而談,這就像你在看電視上美國總統競選的場景那樣。 這時,我忽然感覺自己太渺小了。這種感覺像把我重新扔到了一口井的底部,自己需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縮短與同學們之間差距,把自己帶向更新的高度。兩年之后在畢業典禮上,我回顧起這段求學經歷,感慨萬千。這兩年中,上課和學習變成了一種極大的享受和人生珍貴的紀念。 2009年,因為家庭原因我離開了IBM,離開了紐約,搬去了另一個城市。因為懷了寶寶,我當了一年半的全職太太。雖然休息在家,但我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我是摩羯座,典型的工作狂。在這段時間里,我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給各大媒體做財經專欄的撰稿人,評論的主題包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國的巨額債務、奧巴馬推崇的全民醫療法案、新金融監管法案等。第二件事,是每天T+0(投資人說注:通俗地說,就是當天買入的股票在當天就可以賣出)的股票操盤。 當時正值金融危機,美聯儲救市、歐洲崩盤、希臘破產、股票每天在過山車般的狀態中變化著,市場上充滿了恐慌,哀鴻遍野。我感同身受地經歷了大量的一二級市場聯動,見證了許多具有標志性事件的發生。這就是我13年來在美國主要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圖為,投資人說活動現場 2 人生就是不斷歸零的過程 2011年我帶著寶寶回到上海,看到日漸年邁的父母,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在中國。我想要照顧父母,陪他們安度晚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機緣巧合我進入了盛大資本。第一天入職,當老板告訴我要自己獨立尋找案源的時候,我兩眼一抹黑。要知道我所有的同學、同事、人脈都在美國啊,在中國我什么都不熟悉。這意味著一切又要從零開始。再一次,我感覺人生又一次跌入了低谷。 我在盛大資本一干就干了三年半。這三年半,緊張、忙碌、高效、壓力。這里就是一個叢林,在這個叢林里只有一條生存法則,那就是適者生存。這三年半里我干了別人六年的活,學到了別人六年的東西,雖然很苦但收獲豐厚,對此我很感恩。 當我離開盛大時,我已經不再是那個美國回來的空降兵,而是變得非常接地氣,成為了一個“屌絲”投資人?;厥淄?,我相信這段經歷也印證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本土企業的速度、效率、狼性、執行力的特點。 也正是這三年半給了我機會,讓我能夠操刀投資很多非常優秀的金融項目(投資人說注:微貸網、網貸天眼等等),那些項目的創始人都是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家,至今我們都是好朋友。 2014年底我離開了盛大。當時有幸遇見了我的LP,他們非常信任我,同時他們也非??春?a style="color:#333;" target="_blank" href="/soso.php?keyname=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于是在2015年初,我創辦了陶石資本,專注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 總結一下我過去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每一個不同的階段自己都跌入了人生的低谷,都要從零開始,然后不斷地努力,慢慢往上爬,直至漸入佳境。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歸零、不斷地重新洗牌的過程。 3 我的兩個投資故事 很多人都會問:“葉姐,你在美國做過投資,在中國做過投資,你發現這兩個地方做投資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其實這類話題是很敏感的,因為答案很犀利,最大的差異在于這是兩個誠信度完全不同的商業環境。 舉一個例子。今年過完年,我們要投資一個早期項目,和團隊把估值、條款都談好了,投資協議也給到了對方。中間等了一個月,對方遲遲未簽,但對方很堅定地告訴我們合同都沒問題,只是等和種子投資人處理完文件就馬上簽。終于等到一個月后,創始人來到我們上海辦公室簽約。 簽約的那天晚上,當合同填寫信息填到一半,創始人出去接了一個電話,接完電話回來和我們負責項目的同事說,對不起合同要重新談,因為剛剛已經有其他投資人以更高的估值答應投他們了,甚至付了一部分定金了。所以,他們只能給我們一半的份額,而且估值要重新談。 我們同事當然非常生氣,我當時在外出差,飛機剛落地就接到了他的電話,他把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問我怎么辦? 我就告訴他兩個字,算了,那就別勉強了。 其實在今天的創業環境里,騎驢找馬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事后我跟同事說,第一,你剛入行,看多了就習慣了、就看淡了。第二,碰到這種事很簡單,我們要把錢投給有誠信優秀的團隊,因為這才是投資的樂趣,我們不單是奔著財務回報,我們也要追求投資的樂趣。 更何況早期項目,產品沒有上線,哪怕今天巴菲特來,也無法百分百肯定這個項目能成為獨角獸。所以碰到類似的事情,我們就達成了一個內部共識。 這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回答大家的問題。在美國,握手協議拿到法庭上,你在宣誓情況下是絕對有效的。中國與美國,商業環境、道德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事情我也已經習慣了,但是在習慣的基礎上,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道德操守。 我再分享一個有正能量的故事——微貸網。我投微貸網是兩年半前,當時我去了他們在杭州一個科技園的小破樓里,跟創始人姚宏聊了半小后,我說:“姚總,你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么?”姚總很快就說,行,沒有問題!于是,他就把老李(微貸網的財務負責人)叫了過來,帶我去了財務辦公室,從計算機上打開財務文件,特別麻利地把資料打印出來給我了。 當時我簡直不敢相信。第一,我沒有跟他談任何深入投資的意向,第二,我們連一封保密協議都沒有簽,他居然把他的所有財務,包括他的現金流、業務數據都打出來給我。萬一我泄露出去了怎么辦?這件事情當時給我的觸動很大。 所以,中國的商業環境并非沒有誠信,也有像姚總這樣非常公開透明之人。我相信就是這份誠信敲開了投資人信任的門。之后,我在投委會上力推微貸網,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非常值得投資的優秀企業,今天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互金領域的獨角獸。 實際上,創業者在融資的時候,最好可以換種思維去考慮一下。當你和投資人溝通的時候,你需要明白,你們之間的溝通不是簡單地分析一個模型、討論一些數據,而是要透過這些冰冷的數字,跟投資人發生化學反應,要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語境里,跟投資人建立相互的信任與合作關系。 有負面的案例必然也有正面的案例,但是最后如何讓這個環境變得更誠信,責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作為投資人必須要保持道德操守,作為創業者也要能把誠信融到血液里。 *圖為,葉蕙芳女士采訪現場 4 如何追求差異化和創新 我再來聊聊創新。 其實從宏觀層面來說,創新非常重要,為什么這么說?我們講一個國家的經濟由兩個重要因素決定:一個是人口紅利,一個是生產效率。 我們首先來談談人口紅利。美國為什么過去幾十年都是世界強國,處于霸國地位? 第一,美國有穩定的人口結構。移民政策決定了全世界每年有大量優秀的年輕人帶著技術、專業、夢想涌到這個國度,給它輸送新鮮的血液,讓它人口結構非常穩定。 第二,美國一直是提倡創新的國家,他在政府服務、稅收設計、監管層面等,都給創業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孵化效果。 我們再看看中國,中國城市的老齡化日益嚴重,人口紅利已經失盡了,這點是毋容置疑的事實。二胎政策出臺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為國家需要新生人口來創造生產力。 再來看生產效率。在沒有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我們唯一能撬動的就是生產效率。什么決定了生產效率?創新。以前十個人干的事情現在五個人干,五個人干的事情將來就是一個人干,未來有可能就是一個機器人、一條阿爾法狗。技術將極大地解放人類的生產力,進而創造更多的智慧和經濟價值。 我很高興,在整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當中,我們作為VC能承擔一些社會責任。VC的社會責任是通過我們的專業性來判斷哪些是創新,哪些能幫助行業提升生產效率,哪些能對利益再分配有所優化,并通過資本的力量加以扶持和催化。因此,我們不僅承載了創造良好財務回報的責任,同時還承擔了一部分的社會責任。 再回到微觀層面。大家都是創業者,每個創業者都覺得自己項目很好,都想來拿錢,怎樣才能拿到錢?首先,投資人會問你,你這個項目跟某某項目差異化在哪里。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今天你去看所有的賽道,每條賽道都非常擁擠,甚至有些賽道的行業格局已經形成。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業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你這個模式創新點在哪兒?哪怕沒有創新點,你有一個微創新或者細小的差異也可以。 舉個例子,我們前兩天看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做的是資產模式,跟其它資產模式沒有太大區別。但是有一點非常吸引我,他說他的資金成本是3.5%(投資人說注:資金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是資金使用者向資金所有者和中介機構支付的占用費和籌集資金)。 我聽了眼睛一亮。為什么?今天支付寶的資金成本是2.2%,微信、微眾的資金成本是3%,T+0平臺的資金成本是8%,P2P里面最低的也要8%的資金成本,十幾個點的平臺更是比比皆是,而他們能做到3.5%。在金融領域,錢就是生產資料,他能夠以比競爭對手低很多的成本獲取生產資料,這未來能直接反映在它的盈利上,一個點的差異就是未來比別人多一個點的凈利潤。 雖然創新是個很大的詞,但體現在你項目中可以是非常微小的,在每一個環節,產品設計、技術架構、運營方式、怎么抓目標用戶群、目標用戶群在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他的時候還有哪些痛點沒有被滿足等方面,整個一條龍上面你都需要有深度的思考,都有微創新的機會??吹枚耐顿Y人一定愿意為你的創新買單。 5 熊市才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機 大家說資本寒冬,真的很寒。我前兩天跟百度的朋友在聊,希望他能推薦一些他認識的互聯網創業者。他回應說,“沒有啊,葉姐,這年頭大家都貓著,誰還敢出來創業,錢都拿不到”。 我覺得這是實在話,但是我認為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越是資本寒冬,對于真正的創業者而言就越是件好事,因為它幫你擋住了許多不靠譜的競爭對手,抑制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時機。 我們知道在牛市里,尤其2014、2015年資本盛宴的情況下,天使輪的項目有70%-80%能拿到A輪、有時團隊剛出來就憑一個Idea就能拿很高的估值,一個獨角獸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吹起來。但是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合理的時候,有一樣東西可能已經離我們不遠,那就是泡沫。 毫無疑問牛市里的成功無法在熊市里復制,因為你不具備資本流動和催化的環境,所以在熊市里,機會只會留給深耕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6 我們的創投方法論 *圖為,陶石資本的價值觀 接下來我分享下我們的創投方法論:專注、勇敢、創新,我覺得這些對創業者也非常適用。 很多人問我,你覺得一個基金光投互聯網金融一個領域夠嗎?我可以告訴他四個字——“絕對夠了”,為什么? 第一,這是上百萬億級的市場,金融永遠是食物鏈最頂層,天花板是無限大的,尤其在14億人口的國家,這個板塊更是無限大。 第二,金融板塊如果深入研究的話,可以有十幾個細分領域,每一個細分領域又可以肢解出十多個垂直細分。做一個排列組合的話,可以畫出上百個投資圖譜。所以,請你告訴我,如果不深耕,你怎么可能判斷每個項目是否有投資價值? 拿保險來舉例:中國有錢的老百姓愿意到香港買保險,為什么?因為中國大陸的保險性價比太低。請問性價比為什么低?你去分析原因,有兩個,保險公司效率太低,成本太高。成本為什么高?再深入分析,你會發現一張1萬元的保單用戶只享受了4千塊,另外6千元花在了銷售鏈條上,層層剝削,這種收入分配結構是不合理的,所以才出現了用戶在受保過程中享受的利益就很低了。 同時,一家壽險公司,哪怕資金成本已經很低廉的情況下,平均要7到8年才能盈利,是否有人想過這背后的原因。 其實,每一個細分的領域,就像一個無窮的大海,無窮的寶藏,等待你去挖掘。一定要聚焦,這點很重要。同樣,對創業者而言,當你選擇創業方向或者業務模式時,要聚焦、單點突破。今天你能在一個細分垂直的領域做到第一,要比做一個好高騖遠的平臺好得多。 勇敢,對創業者、投資人都是一樣的。對投資人來說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否定別人。屁股決定腦袋。投資人很喜歡高高在上批評或否定一個項目,其實羅列某個項目的缺點是最簡單不過的,因為任何項目在放大鏡下都會有無窮多的缺點,而勇敢就體現在你能否在一堆缺點當中,一針見血地找到商機、找到投資價值。 TMT領域的傳統創業思路是先做用戶、再找盈利,在今天的資本市場這個理論已經行不通。因為有用戶和有營收能力,這中間未必能掛上鉤,甚至可能轉化率極低。所以,今天很多VC直接問你怎么賺錢盈利,這其實是個很樸素的商業邏輯。O2O的血洗意味著今天的資本不可能再為你燒錢買單。 另外,勇敢還體現在,你選擇創業這件事情的本身。畢竟,創業真的太苦了,這個苦不單單是身體上的疲憊,更是心靈上的孤獨,甚至不被理解,這些是沒有辦法交流的。 今天我也是創業者,我做了自己的基金,對我來說這也是一份創業。過去幾年,新基金像雨后春筍般起來,我跟大家一樣,面臨激烈的競爭,我沒有很多的管理費,我招募不到最優秀的員工,我怎么能培養忠誠、且有執行力的團隊跟我走下去,我怎么能投出最好的項目、有最好的投資回報率給到我的LP,這是我每天面臨的問題。 創業者每天都要面臨很多抉擇,你無法保證所有的決策都是正確的,但你要努力使絕大多數的決策是正確的。 所以在你決定要創業前一定要把這些想明白:這個苦你愿不愿意吃,愿不愿意扛。在我看來創業是屬于一小部分人的,就是企圖心、野心非常大,心里有火一般激情的人,他就是想與眾不同,他就是想比別人得到更多,所以他付出的也會更多。 創業就像上了賊船,一旦上了,你只有兩個結局:要么努力游向大洋彼岸,那里有陽光鮮花等著你,要么中途沉船。 *圖為,葉蕙芳女士與活動參與人員的合照 ?7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誰?是我們自己。 創業成與敗很多時候就在你自己手上,你的每一個性格像一把雙刃劍,優點的同時也是缺點。如果你很好奇喜歡新生事物,好奇背后也可能代表浮躁,代表喜新厭舊、代表沉不下心來;如果你很穩定,穩定背后可能帶來的就是按部就班、缺乏創造力;如果你很高效有狼性,狼性的背后可能就是容易沖動、容易忽略細節、不夠穩重。 任何一種性格都有兩面性,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是否具有克服困難、掌控缺點的意志力?缺點是改不掉的,是與生俱來的,但成為一個有意志力的人,掌控好自己的缺點,不讓這個缺點成為你前行道路上的障礙,這是可以做到的,但這同時需要強大的心智。 所以,創業的過程,就是不斷在挑戰中提升自己心智的過程。商場上最終以成敗論英雄。但是你不要忘了一句話:一將功臣萬骨枯。如果你成功了,那你就是英雄,頭頂光環受人膜拜;而這也意味著大量的競爭對手已經或即將灰飛煙滅。 我一直相信,一個有誠信,講原則的人,如果他能踏踏實實在行業內深耕積累自己的經驗,每天通過強大的意志力克服困難完成好每件事情,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最后收獲的一定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結果。



投資人說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