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報的記者唐云路去年進行了次宅家實驗,發(fā)了篇《18天沒出門,我如何試了103個應用,認識了95個陌生人》,432個小時內,記者用到了了69種不同的互聯(lián)網到家服務。在詳細記錄列表里提到:
“Day 3:等等等啊等啊等:上門修手機:早餐佳;閃送;閃修俠;到家美食會;即買送;330.4 元”
上門修手機的部分,記者選擇了正在帝都拓展生意的閃修俠,體驗了1元上門的免費貼膜服務。文章是這樣表述的:
“王師傅到達之后,速度飛快地貼了膜,還贈送了一根數據線和優(yōu)惠劵。目前,他們處于推廣階段,每天在北京一共有 40-50 個上門體驗的訂單。服務結束之后,王師傅請我發(fā)一張朋友圈,方便他拍照存檔。最后他拍下了我在@好奇心實驗室 HackYourLife 上的微博截圖。”
那是去年帝都的8月,閃修俠已經在北京經歷了2個月的業(yè)務拓張。
閃修俠的節(jié)奏是2015年4月上線,5月份拿到米倉500萬天使投資,10月到11月開始廣州深圳上海的業(yè)務。截止到今年5月仍是5個城市。跟修機100等以圈地為樂的同行相比,速度太慢了?思達派約了創(chuàng)始人王源。
“你希望寫哪個方向?”短暫寒暄之后,王源手撐著桌面,神色清晰地盯著我:“是這樣的,我們最近在準備一系列的推廣。”
王源在白板上畫了個三角形,在三個頂角上寫下所鏈接的三方:閃修俠、用戶、工程師(手藝人)。試圖跟我闡釋清這樣一個“非概念性”問題:如何在手機維修O2O里做到不燒錢不虧錢自盈利,還向前跑?
花了三十分鐘闡釋的幾個用戶需求越來越重的受力點【實惠、方便、品質】跳過,直接來看模式:
不可否認的是去年一整年O2O都是燒錢的,閃修俠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兒是,手機維修這樣一個低頻的業(yè)務,靠補貼的形式來將用戶圈進來但事實數據:目前中國17億舊手機,每年綜合20%的返修率。
這件事兒很大,但是這是一個偶發(fā)性的剛需。手機壞掉這件事兒是【一年一次甚至一年都沒有一次】的發(fā)生頻次,擴張到一個城市你就得讓他盈利,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靠App下載量甚至日活來將這件事兒盤活。所以去年閃修俠就著重做了一個點:打造模型。
垂直O(jiān)2O里有兩個典型模式:
一是快速擴張方向的加盟模式;
二是重度的純自營模式。
加盟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做標準輸出但是沒有辦法去做有效監(jiān)管。投入大量市場費用之后,需要維修的客戶交由線下店來為用戶服務,就算線上態(tài)度技能點爆表,等你實際到店仍舊可能面臨的問題可能跟傳統(tǒng)線下店一樣尷尬:一口價800塊你要不要修。
來一單宰一單不然沒法兒活下去,傳統(tǒng)維修店的慣有作態(tài)是房租逼仄下的當下行業(yè)問題。家電管家在14年15年的時候綜合融了1000多萬人民幣,以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到30多個城市之后,每個月在每個城市投入幾十萬的推廣費用,但是這些B端跟公司關系是低粘性的,年底玩兒不下去的時候跟修哪兒合并了。
那么自營模式是唯一出路了?管控到位、服務質量、反饋時效、標準流程,所有加盟模式遇到的問題都聽起來完美解決了。這時候問題來了:你能想象一家公司的未來養(yǎng)著1萬個自有的維修工嗎。自有的人員在沒有訂單的時候是靠補貼撐著,一個維修人員一個月的補貼額度控制在七八千的話怎么玩。
王源喝了口水說我們去年差點就死了,還好探索出第三種方式:
——即在不給補貼的情況下,手藝人你得讓他賺錢和做有效管理。
手藝人不用去傳統(tǒng)手機店上班,做共享經濟,輸出技能,平均分成在幾十元人民幣。保證一天一個人5單及以上。
不補貼就是要保證有效的人均產出,首先要想辦法搞定一定單量。純互聯(lián)網的公司有App有流量,付費投廣告可以得到可見的百萬級增長。難道手機維修O2O要砸500萬出去告訴大家我能修手機么?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具有沖動型消費價值的業(yè)務。不是一家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互聯(lián)網公司,也不是一家傳統(tǒng)的公司。
那這時候訂單增長量怎么來?
“低頻O2O沒有口碑是活不下去的。”平臺細化到對整個人服務質量的監(jiān)管控制,開發(fā)一套系統(tǒng)保證物料標識是一對一的管控,保證質量和正品。費用官網定價,維修過程做全程的視頻監(jiān)控。用戶體驗和維修體系的監(jiān)管全部get到了。而這個口碑一旦做起來,會呈幾何指數漂亮上升。
按照王源的說法,目前閃修俠平臺工程師是零主動離職率。現(xiàn)在對于手藝人是基本分成,對于平臺工程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閃修俠設定的兩條路線是:
1.技術發(fā)展型路線,技術越來越精湛之后提高原有的分成比,隨著口碑升量的過程,訂單密度的增加意味著效率的增加。
2.浸淫在這個行業(yè)的人才是最合適的管理層。可以成為城市分站的工程師管理、運營經理,城市或者區(qū)域經理。責任到人,責任到點。
結尾這么性感的地方,分享幾種死法:
1.每個月花費數百萬在線下媒體投放廣告,轉化率卻收效甚微。
2.請明星代言。這里王源聊到的例子是:難道你是因為王祖藍給餓了么代言廣告才用餓了么的嗎?那是不是美團應該請王祖藍的媽來代言,“媽來了不要叫”?【啪啪啪,啊臉好疼】
3.打價格戰(zhàn)。用戶心理對于6S換屏的預期價位是多少?假如說180給你換個屏,你敢嗎。
這些被王源描述為:“不痛不癢的動作”。最重要的是根本不了解用戶真正需要什么。“我們得清楚我們是要什么的。服務好,客戶為什么來。收入高,工程師為什么高。成本不變業(yè)務上漲的時候利潤就出來了。生存、發(fā)展直至牛逼。”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覃晃晃,聯(lián)系請戳:6461039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