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16年的5月10日晚10:39分,剛剛參加完YC在北大國發院的一場閉門沙龍,從國發院一路走回我們位于北大科技園南區的辦公室,幾位伙伴還在為即將上線的新版h5以及接下來的運營方案挑燈夜戰。聽YC的兩位前合伙人Gerry Tan和Alexis Ohanian分享了很多在他們在YC以及各自的創業實踐上的種種經驗心得,確實可以很明確地看到這兩年來火爆的中國式創業與硅谷式創業的差別,這里并非要鼓吹一些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論調,但過去五年來,親睹海淀圖書城從一個論斤淘舊書的地方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創業的朝拜級圣地,我想說的是,世界的變化總是超出人們的想象。我相信在美國在硅谷也一定不乏很多追著風口跑來跑去的所謂創業者,也一定不乏很多to VC的創業團隊,拿十五年前的那次互聯網泡沫以及過去十五年整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歷程來講,在互聯網這個行當上,無論是得到驗證的產品業務模式,抑或是吹得天昏地暗的吐沫橫飛的產業泡沫,大多都是Copy to China,from America.但是活動結束時,Gerry Tan和 Alexis Ohanian闡述他們對于早期創業的建議時,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YC的一句經典名言: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恩,容我找口食兒吃,七點鐘從獵豹移動的總部大樓匆匆趕到國發院,我的晚飯是從辦公室隨手抓來的一瓶奶茶和一根香蕉……從2009年首次的汶川之行回來開始萌生創業的想法到現在,已經是整六年半,從2011年底辭掉海航投資分析師的工作第一次全職創業,也已經是整四年半。2013年7月的潘多拉盒子是我第一個真正從點子落到地面上的創業,2014年底,我和幾位主要的合伙人已經全職創業大半年的時間,潘多拉盒子并沒有給我們帶來預想中的希望,加之眼看著幾位很熟悉的朋友陸續拿到了他們的angelround的資金,開始招募團隊,優化產品,當時的心情,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呵呵噠~所以有的時候雞湯還是有用的,新東方有一句經典校訓,叫做“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2008年夏天俞敏洪老師在中央民大做過一次演講,過程中的一句話成為了我給自己補氣的一碗經典雞湯:?所謂成功,就是心中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每天做著瑣碎的事情。在那段幾近絕望的堅持中,我們憋出了一個更大膽但也更性感的愿景,潘多拉盒子僅僅是做了一些知識類網站的導航,我們判定,互聯網越來越深入的發展,已經開始并必將在未來顛覆性地改變整個固化了兩百余年的知識運作體系。工業化時代所固定下來的這一整套教育和出版體系,在過去兩百年里一直扮演著知識與經驗技能最為權威的擁有者和傳承者,如今正越來越地凸顯著它的僵化和遲鈍。隨著自媒體、自出版、各類知識社區以及在線教育的發展,我們看到的是海量實戰實用、迭代迅速的新知識正在通過各類知識社區、自媒體以及在線教育平臺,通過文字、音視頻、博客、文檔、移動app等各種富媒體的方式被生產出來,我們看到的是整個知識的生產環節和傳播環節都已經在發生了一些顛覆性的變化。所以不管怎樣,你們繼續你賣你們的化妝品,去做你們的上門服務,但我們還要繼續堅守。在筆記本上,我第一次模糊地概括了那個我們篤定堅守的愿景:2014年的年底,我們拿到了墨加的第一張營業執照。終于在2015年的1月1日,我們轉型并發布了墨加的第一個測試版產品,上線第一天,我們就成為了36krNext評分最高的新產品。接下來陸陸續續有很多創業媒體找到我們,再接下來,我們開始陸陸續續接到很多創投基金的電話,要我去他們位于種種豪華寫字樓的辦公室去,聊一聊。事實上,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一番風順,2015年的2月到6月,我陸續見了不下三十位投資人,但不管怎樣,總算是在5月份拿到了幾個還過得去的TS,3月份,還意外地得到了卡塔爾基金旗下的WISE(世界教育峰會)正在舉辦的全球創新教育項目庫的關注,并在五月底成為中國首家入選到這個項目庫的科技創業公司。如果順著這個思路寫下去,我可能要寫出個萬言書了,如果有朋友聽我嘮叨到了這里,我權且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
事情總是不如你預想的那么順利,麻煩也總是隨著事情的發展越來越多,越來越難處理,而也正因為如此,每一位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的創業者,才得以實現不斷地脫變。所以,不論怎樣,堅守初心,擁抱變化,你總會從世界找到一些你預期的反饋的。2015年年底,眼看很多創業公司的朋友花完了他們在2014年年底融到的資金不得不面臨關掉公司的選擇時,我確實受到了不小的觸動。一年前我們剛剛認識的時候,他們對自己在做的事情都是懷有著那么十足的把握,分析起市場和需求來,條條是道,無懈可擊。然而當他們面臨關閉公司的選擇時,他們對自己在做的事情不再那么把握十足,還是從市場和需求的角度來,依然分析的近乎無懈可擊,只不過得出的結論已經完全相反。
我從來不會從市場出發去判斷我要不要做一件事,我的選擇標準,更多的是一種持久的興趣,或者說是直覺,更確切點,是于曉老師所謂的calling。這種calling,大多不是理性可以推斷出來的。
比如三年前選擇互聯網創業,我從沒有預料到需要逼著自己學技術,從沒有預料到會遭遇那么多的否定和拒絕,從沒預料到拿投資是那么一個漫長而煎熬的過程,從沒預料到,拿了投資之后,接踵而來的是更多更多的麻煩和未知。?
所有的這些,都不是我們站在起點的時候就可以評估出來的,所有有人說你們這些創業的,徒有一腔激情,從來不考慮風險因素。?
事實上,不是創業的人不考慮風險因素,而是如果他真的能把過程中會遭遇的風險預料到,哪怕百分之一,那么他一定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堅決放棄掉了。?
玄奘西行印度之前,我相信他不會預料到自己在路上的種種九死一生,但恰恰不是因為預料到風險可控才決定啟程,反倒也不會因為行程中遭遇到的種種預料外的麻煩而輕易放棄了。?
就好比正因為不是預計到市場有多好才要做這次創業,也自然不會因為過程中市場不被理解、不被關注而輕易放棄掉了。?
能夠幫助你走過和克服這些未知、麻煩和不確定行因素的,不是站在起點時根據你所掌握的那點有限的信息所作下的市場、需求的分析判斷,而是一種源于內心的calling。?
說回墨加,兩年來,無論是潘多拉盒子,還是墨加,我們都會反反復復地被問到,你們做這事的價值是什么,解決的痛點是什么??
恩,所以你發現,當你真的認真起來時,當你真的在你的calling上足夠認真地摸索了近萬小時時,所謂市場、需求只是一個早已存在的世界,你并不需要提前預知它,而是在最最開始的時候,跟著你的calling,直覺,一直一直地摸索下去,那個世界就已經鋪陳在你的面前了。事實上互聯網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依托于它的所有產品、服務、業務模式的創造都終將走向一種開放的、共享的、社會化的形態,因為互聯網的發生和發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化協作的產物。
這幾年隨著Airb&b、Uber、WeWork這一類成功的商業實踐,共享經濟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受到資本和市場關注的創新創業領域。
我所理解的共享經濟的本質,事實上是對社會剩余資源的共享流通,優化配置,變現交易。因此所謂知識共享經濟,本質上是對大眾智力盈余的共享流通,優化配置,變現交易。其想象空間絕對不亞于現在已經得到驗證的如Uber、Airb&b這類資源共享的模式。
有投資界的朋友問我,周期要多長,我的回答是不會比智能硬件長,因為知識共享經濟得以跑出來只需要具備三個基本要素,首先是行業領域大范圍盈余智力的出現,目前已經具備,其次是鏈接手段,互聯網完全可以搞定這件事,最后是一個靠譜的完整的產品商業模式,目前普遍都還在嘗試,不論是知乎,還是在行,亦或是火爆一時的在線教育,而硬件行業的爆發,則需要很多關鍵技術的攻克以及應用成本的大幅降低才可能實現社會化的應用爆發。
工業革命成倍放大和強化了人類在很多方面的力量訴求,電氣革命則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人類和人類制造的那些機器的能量訴求,而互聯網,只用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已經憑借著前所未有的滲透力改造了這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事、物之間的連接方式。
連接的目的不再是強化,而是釋放,人腦本身就是一部超級強大的計算機,只是之前這些“計算機”之間的連接方式更多的是局限于某一個地域和時間里,當大眾盈余智力得以像商品和汽車一樣通過互聯網自由地共享流通時、變現交易時,人類或許會真正地遇見到那個所謂的獨立日:
所以,5月15日下午兩點,如果你是墨加的認證墨咖,或是墨加學社的會員,或是產品內測群的墨友,老朋友,或是新朋友,或者在哪里聽說過“墨加”這個古怪的名字,是和我們一樣在創業,或是打算創業,如果你對一家又傻又天真地創業公司所經歷的種種有些興趣,或者你和我們一樣,對未來世界的知識共享方式與運作體系有著自己的琢磨和意見,如果你也相信共享和連接的力量,我謹以墨加公司創始人的身份,真誠地邀請你來參加我們的首場產品發(拍)布(磚)會。我們備好了茶點、軟飲,精美的伴手禮,舒適、自在的場地,還有墨加全體小伙伴的嘴巴和耳朵,一起聊聊你心中的獨立日。現在是2016年5月11日凌晨2點28分,再過36個小時,就是汶川地震的八周年祭。
從最最開始做潘多拉盒子的創業以來,就總會被一些新朋友問到,你一個學歷史的,怎么搞起互聯網創業來了,我總會把這份初心歸總到09年到10年的那幾次汶川實踐上。也正是在汶川的所見所聞,2013年上線潘多拉盒子第一個demo版本的時候,在關于我們的頁面上,我寫下了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開頭是這樣的:
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可以讓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角落都有機會享有學習世界最優質的在線學習資源的權力——這便是互聯網學習所要達到的,所必將達到的愿景。
在4月初我們上線2.33版本的產品時,我在《世界本來就在,我們不過偶然遇見》那篇文章里發布也闡述了墨加最新定義的slogan:
Connect the world with knowledge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聲明:本文由墨加科技企業號發布,依據企業號用戶協議,該企業號為文章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創頭條作為品牌傳播平臺,只為傳播效果負責,在文章不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繼續承擔甄別文章內容和觀點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