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母體中就接觸到重度空氣污染的胎兒,出生后相較其他孩子,更容易患上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簡稱多動癥)。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監(jiān)測了多環(huán)芳烴(PAH)的含量,這種化合物是導致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教授,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弗雷德里卡·佩雷拉(Frederica Perera)表示,“母親若在妊娠期間接觸到高濃度的PAH,產(chǎn)下的嬰兒患上多動癥的概率就會高達五倍。”她還補充道:“而且,這些癥狀集中在注意力缺陷方面。”
PAH乃礦物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會破壞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成型過程。汽車尾氣和家用燃油都是PAH在城市中的主要來源。
為了確定嬰兒在母體中接觸PAH的水平,研究人員從臍帶血中提取了DNA加合物,來檢測母親DNA片段中粘附PAH分子的程度。“這相當于是一種個人獨有的印記,”佩雷拉說。“它能告訴我們究竟有多少毒物被活化,從而對DNA造成了直接損害。”
此前,佩雷拉和同事們針對同一組兒童做過另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孕期接觸高PAH會導致三歲時發(fā)育遲緩、五歲時智商較低,六七歲時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此番剛剛在《PLoS One》期刊發(fā)布的這項新研究,側(cè)重的是這些孩子九歲時的情況。研究人員考慮到了他們出生后的PAH接觸,還包括二手煙的攝入,并剔除了這些因素,以便關注出生前污染的影響。
他們通過兒童行為量表以及修訂版的康奈氏父母用量表來檢測孩童多動癥癥狀。這兩種篩查手段,通過家長報告自己孩子的行為舉止,來判定其是否需要進一步評估。
實驗的250名兒童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曾在母體內(nèi)有過高PAH接觸。這些孩子在注意力測試中得到“比較或是十分異常”分數(shù)的可能性是其余的五倍。同時,他們多動癥伴隨癥狀測試得分較高的可能性也有三倍之高。
佩雷拉說,她們是第一個研究多動癥癥狀和孕期PAH接觸之間關系的。“如果復現(xiàn)成功,那其結(jié)論將會開辟一條新道路,更好地防治多動癥。”她表示,“我們認為環(huán)境影響是多動癥的一大因素,這本是可以避免的。研究成果需要進一步跟進,以便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紐約市已經(jīng)制定了限行措施,禁止卡車和公交車空載,還規(guī)定新款公交車必須使用清潔能源。這些制度成功降低了PAH污染。佩雷拉稱,“新政策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空氣污染是決策者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