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使投資人曾建民,1987年生人,來自蘇河匯。做早期投資,將近三年時間,目前是蘇河匯的投資總監,但今天我想說的,不是投資這件事,而是投資之后,我所經歷故事。
為什么要談投后?投資者最關心的是投項目,創業者最關心的是拿錢。但很多的創業者,特別是早期創業團隊,并不了解,投資人合理的幫助與資金一樣重要。這是我的結論,也是我的經驗和經歷。
我不是科班出身,研究生學的是跟投資無關的分子生物學。在研究所工作過一段時間后,轉型到一家旅游領域的咨詢公司做行業研究。2013年,我放棄了廣州優渥的工作和朋友圈,來到上海,加入了蘇河匯。這是我對自己未來的一次賭局,更是對早期投資的一次賭局。

曾建民在蘇河匯。
最開始加入蘇河匯時,我的身份只是投資助理。日常的工作是收集項目資源,跟創業者溝通,做一些已投項目的投后管理,以及拜訪一些投資機構的知名投資人并向他們學習。基本上,我就是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做起的。
對一個剛入行的新人來說,如何快速成長方式?投后管理是答案之一。參與投后管理,可以快速地幫助一個門外漢,建立起對投資的一個基本認識。因為,這個工作需要系統地梳理已投項目的商業模式、發展情況和面臨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功課,以及跟創始人深度溝通。經過這些系統性的學習與實踐,一個投資助理,就能夠快速地了解所在機構的投資領域以及投資階段的偏好,并建立起基礎的框架性認識。
一個創業公司在發展初期,無非面臨三方面的工作,找錢、找人、找資源。投后管理也是從這三方面著手的。首先,要對這個項目所處領域做些研究,比如國內的發展情況、市場空間、競爭對手如何,以及為什么我們手頭的項目可以在里面分一杯羹?接下來,對這個行業有一個大概認知后,就要深入到項目本身了,投資人要作為一個用戶去體驗產品和服務本身,并尋找問題。最后,我們要對這個項目進行下一步的提升。主要方法是通過項目訪談,了解它目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然后把問題羅列出來,逐條分析哪些是我們自己的資源可以解決的,哪些是需要時間、需要外部資源和合作伙伴去解決的。這些都清楚之后,才可以進行具體的工作。
具體到執行層面,我們蘇河匯跟其他的投資機構會有一些差別。因為我們有創業孵化的模塊,所以我們會幫助項目解決一些創業過程中具體而微的問題,比如創業者要找一個CTO,我們會從之前的課程嘉賓以及熟悉的科技企業中,幫他獵頭。我們的投后,諸如此類。
至于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投后的案例。
第一個是,我曾經負責投后的一個項目。它是針對去國外旅游的華人,做了一個中文導游服務,屬于共享經濟的概念。
這里要說的是,在其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兩次轉變。最早,這個項目是只做國內業務的。可以理解,從初創公司來講,做國內比較容易,也比較容易切入。從平臺上線到運營大半年時,發現平臺注冊用戶數在增長,用戶活躍度也在增長,但問題是,怎么都找不到一個收費點。原因也很簡單,當時,國內旅行社區已經有馬蜂窩了,針對境外游這塊,則有窮游網。這兩個平臺都有相當長時間的積累,難以撼動。鑒于此,當時我們跟團隊坐下來討論,為什么不做自己的差異化呢?當時我們想到,國內出境自由行的群體在增長,以及旅行體驗并不是很好,那為什么不把目光聚集到這群人的身上呢?經過很長時間的討論,也收集了很多的數據。最后,這個團隊決定把所有無關業務砍掉,只做一對一的境外導游服務。
可能趕上了比較好的時間節點,加上做了比較好的推廣,轉型后,很快有了收入,到現在,每個月的流水能達到七位數以上。
隨著它的名氣越來越大,問題又來了:模仿者和跟風者大批出現,多少也導致了行業內服務的亂象。我們第二次和創始人坐下來討論,我們發現:雖然目前的業務情況還不錯,反饋也不錯,但這個平臺始終缺乏一個產品體系,這導致用戶和客戶的品牌認知程度不深刻。在我們的建議下,這個項目從單一服務轉向了服務加產品的模式,并推出了一些標準化的產品。經過這兩次轉變,這個項目目前發展不錯,去年拿了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今年正在進行股改,已準備掛牌新三板了。
另一個讓我有很深投后體驗的項目是,我自己投出的一個項目。
我們投它的時候,它是一個做建材團購的項目。但從投出到做到三四個月,大家發現,業務無法展開,項目做不下去了。出了一些主意,但都幫助不了它。這種愛莫能助的情況,讓我非常焦慮,心境也從最初的熱情,變得越來越心灰意冷。
投資人對項目產生了懷疑,這是非常可怕的事。好在,大概也就一兩周的時間,我的心態就調整了過來。因為不甘心。無論是對自己、公司還是項目本身,失敗都是一件令人無法接受的事情。于是,我找到了創始人,跟他溝通新的創業方向。
那時候,P2P正火熱,創始人靠做一個P2P的導航網站,經過交流,我堅定地支持了他。沒想到的是,我們并沒有考慮到用戶問題。做一個P2P導航網站,很難有用戶沉淀。我的心情又開始低落了。
還是老辦法:繼續溝通。我和創始人又坐了下來。創始人回憶起創業前期,花了很多精力去找投資人,非常坎坷。問題就是機會,創業者能不能有一個快速找到投資人的渠道呢?新的方向又產生了,做一個有償對接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平臺。后來,這個項目逐漸發展到專業投資人的匿名推薦,往后又變成了未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平臺。總之,經歷過一波三折,終于駛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水域。
后來復盤這件事,幸運的是,心境的改變并沒有讓我做出放棄的舉動。投資人能做的雖然有限,但在項目發生問題時,應該毫不猶豫地扮演起陪伴者何心理醫生的角色,做一個好的聆聽者,幫助創業者能夠堅定地做出決定。這與投前完全不同,我們說,投前和投后恰是一正一反的角色。投前要充分質疑,投后則要無條件支持。“用90%的時間去幫助10%的優秀創業者,幫助他們成功,那這個投資機構也就成功了。”這句話我記得是一位知名投資人說的,我非常認同。天使投資人同時是賭徒和心理醫生,這也是我扮演過的最好的角色。

曾建民在上海。
(你覺得你現在從事的行業里面,最酷和最壞的一面是什么?)
最酷的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哪一個項目,會在未來獲得巨大的成功。另一件很酷的事是,有人曾經說我適合去美元基金,但是我偏偏在人民幣基金越做越有動力。這是我的第二次賭。
最壞的是,目前的環境還是太急功近利了。大家總會追捧被刻意炒作的熱點,而這些熱點很可能會把投資人和創業者帶跑偏。
(如果給你一次穿越的機會,你會投哪一家公司?)
假如可以穿越,我希望當年投阿里巴巴的那個人不是孫正義,而是我。
(給我們三個形容詞,形容你和你的小伙伴。)
勤奮,開放,堅定。
關于勤奮。干這個行業的人都需要這個特質吧。做投資,特別是早期投資,是很辛苦的事情,要看大量的項目,做大量的研究,才能挑到優秀的項目。很多人調侃說,早期投資人是金融民工。我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不夸張。
在勤奮這件事上,我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們加班,從周六早上八點,不眠不休一直加班到周日下午五六點鐘。工作內容不具體講了,但我感受很深的是,做任何事情,勤奮都是特別重要的。這可能也是,我們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從10個人以下的團隊,從上海一個城市,發展到員工超過60人、全國布局十幾個城市、最后掛牌新三板,這樣一個成績。
關于開放。早期投資很多時候,都需要一個比較好的開放心態和想象力,對很多項目進行評判和分析。我們要投很多趨勢性項目,如果一味墨守成規,那么可能沒辦法發現好的機會;而如果沒有好的想象力,投資人很可能會扼殺很多好的創新。
關于堅定。有時候真的非常羨慕,很多西方國家有堅定的宗教信仰。我們看美國大片里,主人公遇到困難時,會去祈禱,從宗教中尋找力量。做早期投資也該如此。我們很容易被瑣碎、繁雜的事情所蒙蔽,我們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信仰了。投早期的公司,要做好一個準備,長期陪伴創業公司成長,耐心地等待它們成功。這是一個堅定的信念。
(最后,推薦一本書、電影或者別的什么吧。)
就推薦一本書吧,《烏合之眾》。
這本書是解析群體心理學的一本經典名著,用這本書去分析今天的群體消費心理,也是非常貼切的。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可以應用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跟人打交道,還是做決策,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一些現象。
2023-11-29 希鷗網發布了 《希鷗網:創業十年榮耀獎,致敬了不起的創業者》的文章
2023-11-15 希鷗網發布了 《三板斧論壇:創業的進階-中科奇勝CEO李琦將出席第九屆金鷗獎盛典》的文章
2023-11-07 希鷗網發布了 《致敬創新:Hospure赫純獲評第十一屆創新創業論壇行業影響力品牌獎 》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淺析大學生創業的雙面性》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鼎恒國際聯合創始人張舜韜登上納斯達克大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