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本身很喜歡閱讀和分享一些新奇好玩的東西,但是卻發(fā)現(xiàn)盡管現(xiàn)在的內容是越來越多,噪音卻越來越大,如何能夠降噪,保證高質量的內容生產,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我為什么會做MONO的原因。”——MONO創(chuàng)始人于向飛

“你是有文藝病,還是一個裝逼犯?”當文青逐漸由一個褒義詞變?yōu)橹行栽~,甚至差點濫用為貶義詞的時候,科技場上“文藝兵”的生存現(xiàn)狀又如何?到底是滿足了少年的閱讀需求,還是提高了生活的品味與逼格,抑或只是撫慰了偽文青的寂寥?
在一切開始之前,似乎每一個文藝App都抱著拯救人們精神世界的初衷。于向飛的MONO似乎也是如此。
MONO又稱貓弄,跳鼠科技旗下產品,是前豆瓣資深產品設計師于向飛做的一款閱讀類APP產品,14年6月跳鼠科技正式成立,14年9月份獲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的數(shù)百萬天使輪投資。10月9日,MONO1.0正式上線。“MONO目前每日新增用戶數(shù)約為兩萬”這是于向飛透露的數(shù)據(jù),但是他并不驕傲。
在偏文藝類的APP里面,狹小的領域和不高的天花板使項目之間幾乎難以拉開本質上的差距。早已眼花繚亂的觀眾無奈看著科技場內的文藝兵無法抑制地越變越多,卻無法抉擇。于向飛該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重度雜志控創(chuàng)業(yè)做文藝APP
出生于 1983 年的于向飛是北京人。2008 年他從倫敦藝術學院獲得平面設計與印刷碩士學位后,從事了一年半的包裝設計。在此期間他自學了計算機編程。隨后他回到國內,在上海一家SNS公司做了兩年UI和前端。其后在豆瓣工作的兩年半時間里,作為產品設計師推出了豆瓣閱讀、豆瓣廣播、豆瓣說、豆瓣筆記這幾個產品。
于向飛可算是一個重度雜志控。他喜歡《明日風尚》、《Monocle》等知名的文藝和生活類雜志,至今他家里還收藏著《明日風尚》從創(chuàng)刊號起所有的過刊。而他的MONO的名字也正是來源于《Monocle》。
厭倦了上班族每天重復單調的工作后,他離開豆瓣,組建了4個樂隊。后來,喜歡讀雜志的于向飛發(fā)現(xiàn),當承載優(yōu)質內容的媒介發(fā)生變化時,互聯(lián)網這一新的媒介上,并沒有可以承載同樣優(yōu)質內容的互聯(lián)網產品。
“我喜歡雜志,也曾經有很強烈的價值觀輸出的欲望,本身又是學 typography 的,對排版有興趣。”曾在豆瓣工作的于向飛說。
“因為我本身很喜歡閱讀和分享一些新奇好玩的東西,但是卻發(fā)現(xiàn)盡管現(xiàn)在的內容是越來越多,但是噪音也越來越大,如何能夠降噪,保證高質量的內容生產,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也是我為什么會做MONO的原因。”于向飛說道。
只做內容的“搬運工”
“有人犯懶,不想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內容,每個人獲取信息的習慣不一樣,我們堅持去做好內容,和內容提供方進行合作,也自己做一些我們覺得有趣的內容。這個東西別的地方也找不到。”創(chuàng)始人于向飛說,MONO是一個試圖保護閱讀趣味的實驗。
在2014年9月正式注冊為公司前,MONO的胚胎早已形成。按照于向飛和他的團隊設想,MONO是需要形成人格的,將自我趣味匯聚成不斷下拉的內容線,每天從瀚如江海的信息流中淘選優(yōu)質內容,為用戶提供圖片、文字、短視頻等互聯(lián)網雜志型內容。
官網記錄道,2014年10月9日,MONO1.0正式上線。在它發(fā)布的第一條“日簽”里,村上春樹在談論“愛情”;勃艮第則在談論“藥”;第一條詩歌在談論“少女的身體”。
很快,1.5、2.0、3.0版本上線。MONO團隊說,漫長的一年飼養(yǎng)起MONO的第一個人格:“敏銳甚至挑剔,但富有趣味且毫不吝嗇”。
這一年里,聚集在MONO平臺上、被稱為“造物主”的內容生產者超過150位,87個專題上線以整合數(shù)量急速膨脹的內容條,第一次線上抽獎即收獲4391條評論。之所以做得這么火爆,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功不可沒。
在豆瓣做用戶體驗的工作經歷讓于向飛更加了解并重視用戶需求,由此,他知道MONO需要在用戶關注的領域挖掘更深層的優(yōu)質內容,又需要幫助用戶開拓新的空間。
“人的恐懼大部分是源于無知和不確定性。我們就希望能找到一個有意思的角度來講述這件事情,降低不確定性。或許你就會慢慢地了解、接受甚至會喜歡。倘若只推薦用戶關注的領域,長時間用戶的知識面就會變得相對較窄。當然,如果用戶真的不喜歡MONO的推薦,可以直接閱讀自己訂閱的內容。”這是他的看法。
優(yōu)質內容是MONO生存的支柱,MONO團隊是優(yōu)質內容的搬運者,3.0版本后,內容生產的權利交給了所有用戶。這樣的模式并不罕見,自稱要“給閱讀降噪”的MONO怎樣確保自己所做的符合定位?
MONO很看重內容運營:“內容篩選是個很主觀的事情,我們是機器輔助的人工篩選,這件事兒只有人工能做。機器沒法判斷內容的好壞,也沒法判斷感情。”
而作為內容的“搬運工”,MONO會經常遇到內容合作方面的尷尬事情。
“我們和內容提供方之間的關系其實挺曖昧的,所以說做內容是個苦差,我們現(xiàn)在已經補貼了一部分內容提供方,不過還不多,主要是對最早支持我們的那一撥,還有一些覺得你們現(xiàn)在火了,得和你們分錢,然后也不接受我們的價格,后來沒談攏撤掉的也有不少。”
于向飛坦誠,找到適合的合作方式,與內容提供方實現(xiàn)共贏,是當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對于MONO的發(fā)展,于向飛心底似乎很明確,但是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是所謂“優(yōu)質閱讀”是很難打開大眾市場的,至于MONO接下來的發(fā)展究竟會怎么樣,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一起上原創(chuàng),版權歸一起上所有。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轉載時,請注明轉載來源及作者姓名。如有其它需求,請聯(lián)系我們(微信號:LC-1030)。
關于我們
一起上(www.17shang.cc)是關注青年創(chuàng)業(yè)的社群驅動型媒體,志在發(fā)現(xiàn)和報道青年創(chuàng)業(yè),構建青年創(chuàng)業(yè)交流與合作平臺。
尋求報道
請投稿至tougao@17shang.cc
項目融資
請將BP發(fā)送至90bp@17shang.cc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