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東莞科技局做客陽光熱線。創業者期待科技政策細化,惠及創業起步者,科技局方面則表示將有更多細化政策出臺,已報東莞市政府審批。由此引起熱議的是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孵化器及創業者希望政府能給予優惠政策,卻往往發現政策尚未細化,初創企業難以受惠,因此需要孵化器和創業者有造血能力。而當前普遍流行的股權投資模式,要想得到回報還需等待。股權投資也不是人人都能夠做,需要專業知識和人才的配套。
創客空間門檻低,而政策較多扶持成型企業
馮海濤是南城一家創業營的負責人,他負責的創客空間開營一年來,已經吸引了60多家企業和100多個項目。他表示,創客空間門檻低,特別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只需要一張辦公桌和一臺電腦就能注冊成立公司,但發展勢頭日趨良好的創客空間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制約。
“現在初創型的企業,包括進入孵化空間的企業,這些項目和企業都是幾個人,而很多科技扶持政策,其實制定的都是針對于已經成型的企業,這個條件不一樣怎么去比拼?”馮海濤認為,盡管國家級的扶持政策,東莞方面難以協調,但是市一級對科技企業扶持政策,可以針對微小企業做微調。
事實上,對成型企業“錦上添花”,對初創企業卻難以“雪中送炭”,這是此前采訪當中,不少孵化器創始人及創業者對于扶持資助政策的意見。
東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科科長盧鋼回應,東莞自2006年起即設有扶持基金,還有科技金融對接政策,連續舉辦三屆“贏在東莞”創業大賽。如今,創客在孵化器內,銀行貸款方面均有補貼,而創業載體本身、創業導師都有補貼等等,創業者可以獲得不少直接和間接幫助。“我們還將推出更多的政策,對于眾創空間等,現在正報市政府審批,對于中小微企業都是利好。”
股權投資不容易,有企業引入基金公司然后跟投
政府資助和扶持能夠助力孵化器和創業者的發展,然而要脫穎而出,還得靠項目本身的競爭力。4月艾媒咨詢發布《2016年中國孵化器發展現狀專題研究報告》顯示,靠股權投資盈利已成為目前主流創新型孵化器模式,但資金并不足以支撐長期運作的空間,會面臨困境。
東莞市科技局有關科室負責人此前介紹,目前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收入主要有物業租金、提供增值服務、投資增值收入,其他如政府補貼、企業捐贈等。四種方式中,第一種對于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而言,是前期基本收入以維持生計,“但是眾創空間要更困難一點,畢竟創業團隊沒有多少收入,更多依靠孵化增值服務作為初步的維持”。而投資增值是最有可能賺錢的,也是未來最可行的方式,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見效。
“孵化器都很火熱,但是真正做到盈利的有幾個?大家都在探討盈利模式,我們現狀不能說完全有很大的盈利能力,但我們有造血能力。”東莞松湖華科產業孵化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黃光福表示,政府支持和租金收入占一部分,而最大的收入是投資。華科研究院于2007年就建院,學院的科研成果對于孵化器起到很大的作用,前期有32家項目獲得投資,因而有了造血能力。而華科仍在摸索路子,對于孵化器做股權投資,項目落地需要很長一段觀察期。
股權投資具有專業性,需要專業人員跟進,有的孵化器甚至不直接參與價值研判,而采取跟投模式。深圳市中集產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東莞市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魏俊介紹,孵化器是一個資源平臺,公司引入集團旗下的專業基金或者外部基金,通過平臺內部發掘優質項目,交由基金公司專業人員評估。而在基金公司投入時,孵化器進行跟投,“主動投,多數孵化器仍不具備這一能力”。
背靠大企業、科研院校的孵化器,做股權投資尚且謹慎,因此,民營資本的孵化器做股權投資更應小心。
(責任編輯:亞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