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是幾十萬年薪的穩定工作,右手是前途未卜的創業機遇,你會選擇向左還是向右?李勤偉的選擇是:向右!2014年,28歲的李勤偉辭去了百度的工作,帶著一幫比他還小的同學、同事,毅然加入了浩浩蕩蕩的“互聯網+”創業大軍:創辦了大學生賽事社區——賽氪網。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1986年,他出生在山東聊城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為了攢錢買文具,他撿過玻璃瓶、酒瓶等廢品,還在炎熱的夏天賣過雪糕,掙的卻只是10元、8元的零錢。不過,李勤偉卻樂在其中,自力更生讓他感到很愉快。中考、高考結束的假期,他甚至還跟隨家鄉的建筑隊,去工地上干過活。
“那些揮汗如雨的日子,我得到不僅僅是五六百元的工資,還有對于社會的認識,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李勤偉淡淡地說。
2006年9月,他從山東聊城老家北上大連求學。與那些父母開車送入學校的同學相比,李勤偉擁有的僅僅是父母給予的幾千元學費。當別人在象牙塔下開始浪漫的大學生活時,他卻延續了小時候艱苦求學的歷程,學習之余做了數份兼職,為自己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同時,由于勤奮和好學的天性使然,李勤偉的成績非常優秀,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勵志獎學金。
李勤偉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而且還往家里寄過8000元錢。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得知災區人民資源匱乏,他還通過學長捐出了3000元錢。這樣一個溫情暖心的故事,讓人聽起來已經非常溫暖、勵志。
李勤偉表示,正是這些經歷,讓他變得獨立、踏實,敢于去創業。“這些經歷雖然很辛苦,卻讓我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只有自己獨立去做,去創業,才能找到成就感,這就是我敢于創業的原因。”
創業伊始,屢敗屢戰
早在大二期間,李勤偉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互聯網創業。
當時,他為大連當地的一家校園類網站做兼職。通過這項兼職工作,他意識到大學生對于各種學習資料的大量需求,慢慢就萌發了創辦一家專門服務于大學生的網站的想法——這就是校苑考研網的由來。
“我雖然是學計算機的,但對做網站卻并不精通。因此,做校苑考研網的時候,我們租用了北京一家公司的服務器。費用除了我自己積攢的獎學金、兼職收入的剩余部分之外,其他的都是來源于同學和學長的支持。”李勤偉說。就這樣,校苑考研網建立起來了。李勤偉和他的朋友們四處搜羅各種考試資料上傳到服務器。由于內容非常多并且實用,校苑考研網很快就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青睞,注冊用戶一度達到了50多萬人。
然而,由于資金的匱乏,沒有及時續租服務器,校苑考研網創辦不久就被停掉了,之前上傳的各種資料亦被刪除,甚至網站域名都被別人注冊了。“這個打擊非常大,我當時好些天都萎靡不振,心情極度壓抑。”李勤偉告訴記者。之后,李勤偉又做了一個數學建模社區,并一直堅持到現在。
畢業后,李勤偉先后進入新浪網、趕集網、百度工作。這是很多大學生都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在趕集網工作期間,他還一度獲得了擁有期權的機會,但最后他放棄了趕集網的工作,加入了有著“UP OR OUT”企業文化的百度。盡管百度給了他一份年薪數十萬、足以幫助他在北京買房買車的工作,但最后他還是放棄了,決定再次創業。
漫漫賽氪路,只爭朝夕
“做數學建模社區的這幾年,我接觸了很多高校社團和學校的老師。我發現每所高校都有各種各樣的賽事,但是每項賽事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線下報名、交費等很麻煩,有些學生甚至因為怕麻煩而放棄了參賽的機會。”李勤偉說,他覺得高校大學生賽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卻存在明顯的痛點,而這些痛點通過便捷、精準、高效的互聯網都能輕易解決。
因此,他決定進行第二次互聯網創業。2014年,28歲的李勤偉放棄了百度提供的高薪工作,和原來的同學及同事,創辦了賽氪網。“賽氪”這個名字的涵義是“超級賽亞人+超人的故鄉氪星球”,充滿了大學生式的浪漫情懷。? ?
按照李勤偉的說法,賽氪網以大學生學科競賽及各類活動為切入點,打造成一個大學生學習交流的社區,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并最終融入社會。在賽氪網上,組織者可以發布競賽、活動信息。參賽者可以從“競賽廣場”的各種標簽中找到自己心儀的賽事,并進行報名、繳費等,還可針對具體某項競賽留言咨詢主辦方。為了增加用戶粘性,賽氪網還增設了許多和大學生成長學習密切相關的模塊。
“未來還將推出在線培訓、校園招聘等內容,我們立足于全方位服務在校大學生,幫助他們學習、成長和就業。”李勤偉說,創業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最主要的是延續自己創辦校苑考研網時的那種情懷。
采訪的最后,李勤偉告訴記者,在賽氪網,他雖然是CEO,但每個月支取的薪酬僅為5000元,是全公司最低的薪酬,估計在所有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并得到資本熱捧的互聯網創業公司CEO中,他的薪酬也是最低的。5000元的月薪,僅相當于他在百度工作時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對此,李勤偉說:“相比豐厚可觀的年薪,創業更能帶給我成就感。”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