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學習借鑒崇州市產業
功能區建設相關經驗,加快推進全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高質量建設,市發改委組織都江堰市、彭州市、大邑縣、蒲江縣等10個區(市)縣和新津農業博覽
旅游功能區、成都邛崍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大青城休閑旅游產業園區等11個農業、文化、旅游相關產業功能區,集中前往成都崇州現代農業功能區、崇州旅游康養服務業集聚區現場學習觀摩、實地感受建設成效,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杰同志,相關區(市)縣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相關產業功能區管委會負責同志等共計35人參加。
現場學習調研主要集中在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和崇州隴海三郎國際
旅游度假區。在竹藝村,通過實地考察竹藝村28戶風貌整治、“竹里·禪院食府”、三徑書院、“竹藝村道明竹編”創客基地和籌建中的第五空間公共服務集成系統、大田景觀及污水處理系統等,充分感受到竹藝村以尊重地理風物差異、鄉風文化差異、產業結構差異為前提,遵循社會治理與社區運營標準化和藝術審美與空間設計標準化“兩個標準”原則,深度打造空間、交通、環保、服務、景觀、生態、人文、 旅游、農業、慢生活十大系統,以“造商”代替“招商”,以孵化式招商模式培養創客人才,以創客人才為起點發展竹藝村文創產業的一整套先進發展理念和創新落地舉措。
在三郎國際旅游度假區,通過實地參觀、沙盤講解、規劃視頻展示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了三郎項目創新打造中國首個山地沉浸式動物園,聯動打造七大主題公園和區域內90公里慢行系統,大力引入國際化地中海俱樂部、希爾頓等高端酒店集群的開拓性思路和宏大謀篇布局,充分體現了崇州市以重大優質項目為核心打造旅游康養服務業集聚區的魄力和決心,并在引進優質社會資本下鄉、文商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區域景點布局串珠成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嘗試。
調研學習過程中,崇州市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
功能區面貌能在較短時間內發生變化的深層次原因—崇州產業功能區的體制機制和組織架構變革,通過轉變鄉鎮、村等傳統管理架構、壓縮管理層級、明晰與行政部門責任分工等方式,改革原有農耕文明大背景下的管理體制,探索構建與現代工業文明相適應的高效組織架構。相關區(市)縣和產業功能區負責同志還圍繞如何為國企賦能支撐功能區投資建設、區域土地整治、構建政府、投資方與村民三方利益可持續共享機制等問題,進行了充分地溝通交流,對標先進,學習經驗,相互啟發借鑒。楊杰同志要求相關負責同志不僅要看到崇州功能區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要深入思考成效背后的工作思路、先進理念和務實舉措,學習借鑒崇州推進功能區建設的整體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共同提升產業功能區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