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它是一個社區,肯定是需要時間去培育的,肯定離錢比較遠,我們更希望的是,這樣一些年輕跨界的,有創新精神的,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正在探索更多生活可能性的這幫年輕人,他們共同來建造的這樣一個社區。”——一起開工社區創始人蔡延青
蔡延青這個名字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說起阿菜,廣州創業圈里少有不知道的。許多人都是通過環球社會創新之旅計劃認識阿菜的,創辦“一起”的靈感就是誕生在這次環球之旅的途中。阿菜一路上采訪了許多社會創新組織、個人,拍成了一部紀錄片《改變世界的青年人》。
2013年阿菜結束他的環球之旅回到廣州,創立了“一起開工社區”,簡稱“一起”,短短的時間里就吸引了數支團隊入駐,成為廣州創業者耳熟能詳的社區。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和創新工作者流連在這樣一個空間?我們不妨來看看阿菜和他的“一起開工社區”的秘密。
環球旅行中迸發的創意
??蔡延青和伙伴們
“一起開工社區”創辦人阿菜大學時讀社工專業,后來自學平面設計、攝影,畢業后在騰訊做過交互設計師。工作期間,他創辦了“bottle dream”網站,專門記錄全球范圍內將公益和商業模式結合的社會創新案例。
2012年,阿菜從騰訊辭職,帶著一臺攝像機,眾籌16萬,行走四大洲。兩年時間內,他用鏡頭記錄了100多個試圖用獨一無二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的年輕創變者的故事。
阿菜發現,那些很酷的采訪對象大多會約他在當地的co-working space里見面,這讓他禁不住想:為什么這些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都選擇在這樣的空間里扎堆?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這些疑問冥冥中牽引著阿菜的腳步。于是,他每到一個新城市,就去探訪當地的聯合辦公空間尋找答案。后來他發現,聯合辦公空間倡導的是一種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和互助協作的精神,鼓勵跨界交流與共享,它能激活一座城市的創新氛圍,對這座城市里的創新創業者們更是價值非凡。
走走看看,一個想法不斷在阿菜心里發酵。一天,他站在倫敦街頭,用三腳架架起攝像機,自己跑到鏡頭面前,大聲喊道:“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做點事情了!”
2013年春天,他回國。三、四個月內,他組建起團隊、籌集了資金;再用了三、四個月把一個廣州西關老城區里的舊廠房改造,將其脫胎換骨,成為一個開放式的辦公空間——“一起開工社區”,簡稱“一起”。
在錯誤中前行
??一起開工社區官網截圖
深夜一點半,廣州,中山七路。
在街上的只有那么幾個人:一位無家可歸的老奶奶在銀行門口徘徊、一個流浪漢躺在五金店門口睡覺、燒烤檔的小伙子正忙活著收攤。阿菜和他的搭檔Fido剛剛走出 “一起開工社區”,馬路上的車輛零零星星,甚至讓他們想在路中間跳舞(事實上,他們真干過)。
自開始做“一起開工社區”,阿菜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這樣的夜晚,走在這條閉著眼睛都能找到家的街道上。
如今聯合辦公空間在國內遍地開花,對創業團隊而言更不是新鮮概念。但回到三年前,“社會創新”、“聯合辦公”、“社區營造”這一系列話語并不被大家接受。“剛開始時,我們要不斷地跟來訪的客人講我們的價值理念,講我們的愿景,同樣的話每天要說十幾遍甚至幾十遍。但好奇的人多,真正理解并愿意成為會員的人非常少……”阿菜回憶道。
而對“一起”產生誤會的人更不在少數:有人想租“一起”當倉庫,放他的淘寶貨品;有發型師想租空間來做他VIP的理發室;有人質疑“一起”是騙子公司,要求看營業執照……在阿菜看來,這些人只貪圖這里場地的便宜,而不理解“一起”的價值理念,更不可能抱著開放共享的心態來共建社區,“當他們向我們提出各種奇怪的要求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這個社區的不友好,至少是對開放共享精神的不尊重。”但是更大的問題在于“一起”的定位上。
在很多國外的聯合辦公空間里,最受歡迎的服務是流動辦公,即按小時或按天付費,而不是按月租的長駐辦公,這樣對很多自由職業者或創新創業者來說,更加自由靈活。而在廣州,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種收費服務,“大家寧愿花同樣的價錢在星巴克買杯咖啡坐一個下午,也不愿為一張可以辦公一天的桌子付費”阿菜說道。對大部分創新創業者來說,這里能不能辦公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社區里我能學習到什么知識,認識到什么人,接觸到什么資源。這也迫使他們重新考慮自己的定位。
經過思考他們重新確立做“社區”的理念,經過團隊全體成員的努力,他們在一個月內對空間模式與體驗重新進行梳理與設計,推出了“一起開工社區2.0”的升級計劃,強調會員間的互動與資源的鏈接,完全砍掉付費流動辦公這項服務,弱化了辦公的概念,并開發了會員的線上社區,打破地理上的隔閡。這一次升級給社區帶來的變化是明顯的,會員數漸漸地變多,現在整個辦公空間已經人滿為患了。
當下,“一起”的收入渠道主要有四類:會員費、長駐團隊的租金、活動場地租金或門票,以及咖啡與品牌周邊產品。
“當然,僅有的這些收入是不足以平衡日常開支的”阿菜說到,“而現有的商業模式并不是我們理想的商業模式,說實話,我們還在探索和尋找。但我們相信現在最重要的是培育好社區,而把賺錢放在第二位,只有社區健康壯大了,我們才有探索商業模式的基礎和機會。”對于未來“一起”的發展他不敢坦言有多確定,但是他有信心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唐芯,一起上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yqsnews)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