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妹說:本文提到的消費金融是狹義的,指的是基于消費場景提供信貸或類似信貸金融服務的公司(即真實放貸),不包括作為信息中介的P2P類通道,也有別于用于消費的金融服務(有朋友稱之為“金融消費”)。消費金融和金融消費的思考邏輯不同,因此手機貸、指尖貸這類小額信用貸款并非本文探討的對象。

Everest是以太投資總監王晨智團隊的名字。做FA需要不停探索新的領域,充滿了機遇與危險,如同攀登高峰,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一路的風景。目前小組總共幫助超過40個企業完成融資,包括:半次元,懶財,二更,托福easy姐,噠噠少兒英語等,在文化、金融、醫療領域有較深的耕耘。
隨著國內人民收入的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雙升級,加上央媽天天放水,消費金融將成為2016年的投資風向(并不能判斷是不是風口)基本成為創投圈的共識。
目前消費金融市場上的巨頭們三足鼎立:
· 銀行們風控過硬,主要提供信用卡消費分期和消費貸款(以房、車為主),但是體制產品僵化,信息化、獲客、效率上競爭力不足;
· 牌照公司們(如北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嘗試與線下場景結合,與銀行錯位競爭,相比銀行競爭更有優勢;
· 互聯網巨頭們(主要指電商消費金融如京東白條和分期平臺如趣分期),憑借更合理的場景,更便宜的線上獲客成本,更高的風控效率,逐漸有取代前兩者之勢。
?
由于消費金融的基石是消費場景,因此擁有巨大線下消費終端網絡的集團具有先天的流量優勢。創業公司相比之下貸款用戶獲取成本過于高昂,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而與巨頭競爭,將毫無勝算。?
即使目前能與大型銷售終端集團合作,由于其可替代性較大,未來勢必會遭到更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業公司或大型銷售終端集團本身的逆襲。?
那么創業公司該如何在巨頭們的夾縫中生存呢??
我們認為,消費金融創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來自基于消費場景的優質資產生產能力,具體表現為四種核心能力:場景拓展能力、獲客能力、風控效率和資金造血能力。下面簡述對每顆龍珠的理解,但請注意,下面每一部分都是把一種能力當作單一變量,實際情況要綜合考慮四種變量:
?
1. 場景拓展能力
既然傳統的消費金融場景,如租房、新車/二手車、裝修等場景已經存在巨頭,那么創業公司可以通過拓展新的場景或者老場景新服務的形式來形成核心優勢。
具體做法可以是拓展一種新場景,比如學生打胎分期(我們先不管在道德層面和可行性上的問題),本來窮學生打胎都是靠男屌絲向基友湊錢,現在可以分期了,屌絲再也不用天天咸菜饅頭了,而且也不用讓基友們知道嘲笑,這就是拓展了一塊原來沒有的金融場景;
還可以是老場景下的新服務,比如原來的新車分期大都是新車質押分期,那么有一群人能提供以租代購服務,把原來對公的融資租賃服務變成了對個人的服務,增強了銷售終端(租賃公司)對原來資產本身的控制力(原來機構享有抵押權,現在是物權),也有那么一群人提供新車過橋貸款,將自己的風險部分轉移給其他金融機構,這些都是老場景的創新服務。
所以增強場景拓展能力的本質就是讓你原本不該剁手的地方剁手,讓原來能剁手的地方剁得更徹底。
?
2. 獲客能力
如果消費場景上不能創新,那么創業公司如果能在銷售能力上對銷售終端做到較低的可替代性,也可以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比如三四線城市的3C產品的銷售,除了電商蘇寧國美宏圖三胞,更多是在一些非連鎖的小店發生。買單俠整合了這些小店的前端銷售人員,用返傭和話術培訓等方式,將包裝成增值服務的分期服務提供給藍領們,提高了單個小店的成交率。
再比如醫美類的分期服務,由于醫美的決策遠重于3C銷售,因此來到醫院咨詢的大多是精準流量,所以僅僅提高醫院的成交率是不夠的,更多的是要培訓自己的銷售人員,讓這些人去尋找優質資產,即找到更多有需求的用戶,因此做出規模的難度也比3C分期大得多。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線下很多新車分期/以租代購的公司更像是一個銷售公司而非金融公司。
同時,對比美國、香港等發達地區的情況,他們的消費金融幾乎零利率零審批,因此消費金融公司更多的是作消費入口,從其他的環節而非金融賺錢,即分期變成了銷售的一種手段。不過由于我國無風險利率比較高(且持續增高),可預見的未來零利率零審批的情況還不現實,但可以預見消費金融公司將逐漸扮演銷售救兵的角色。
?
3. 風控效率
消費金融基石是消費場景,消費場景的存在源自消費升級。雖然目前大家對消費升級的概念爭議較大,但普遍同意消費升級包括消費體驗上的升級。放在消費金融的場景里,主要指風控效率的比拼。
風控效率包括速度和利率(刨除風控不過的)兩方面:在同一利率下要更快,在同一速度下利率定價要更準確。比如去買手機,信貸審批的時間不能影響用戶的體驗。尤其是對于90后,耐心遠沒有他們的叔叔們爺爺們好,他們對于利率的敏感性遠低于對于放款速度的敏感性。如果在游戲充值分期這種更看重時效的細分市場,如果做不到分鐘級風控審批,那么基本會被市場淘汰。
風控效率其實是一個金融公司的內功,風控流程和風險偏好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關系,如果風險偏好更穩健,那么風控流程可能相對繁瑣,用戶體驗會變差,如果風險偏好更激進,那么風控流程可能更簡化,用戶體驗會增強。從目前市場來看,用戶明顯更喜歡“一天十次”的消費金融公司。同時,風控也是金融公司長久發展的根基,如何修煉好內功,保質保量的“一天十次”,才是對消費金融創業公司的考驗。
?
4. 資金造血能力
前面三種能力主要保證了信貸資產的生產,但如果要持續生產利率有競爭力的信貸資產,資金端的資金成本是不可不考慮的事情。在資金成本方面,大機構雖然明顯更有優勢,比如從銀行等線下金融機構拿到低成本資金,再比如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迅速補充流動性。
而創業公司更多的是從P2P、小貸等渠道拿一些年化12%起甚至年化14%起的資金,導致產品在利率方面競爭力明顯低于大機構,亦或者與大機構拼到同一利率,但是自己的整體收入下滑過大。如果創業公司能夠將多種資金渠道統籌安排,合理配置資金比例,或許能在資金成本上獲取一定優勢,或者在資產證券化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