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妹說:4月16日-4月17日,以太+清流資本在深圳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創業集訓營。現場的圓桌論壇環節可謂是精彩萬分,在針對國內外市場的創業環境分析后,嘉賓們又開始關于消費升級下市場的新機會這一主題展開火熱討論,接下來就讓學妹帶領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現在圓桌論壇的氣氛吧!
主持人
卞愷靈Kelin??以太投資總監?
8個月幫助24個項目成功融資,涵蓋了B2B、金融、電商、教育等領域。
嘉賓
閆昶Sean??清流資本執行董事
主要負責海外新興市場、消費升級領域的早期項目投資。
侯軍Frank ?百修寶執行總裁&合伙人
14年合伙加入百修寶,負責百修寶電器延保的銷售和市場工作。
周勝馥Shing??貨拉拉創始人&CEO?
14年創辦貨拉拉,成為亞洲覆蓋區域最廣的同城貨運平臺。
卞愷靈:
我想問一下閆總,目前中國的產業升級對消費升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你覺得在這個背景下,有什么驅動因素使消費升級孕育出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閆昶:
中國的消費升級是由兩個指標拉動的,第一個指標就是人均GDP的增長,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個月工資是1100元,在你想買什么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消費是一種狀態。比如到現在可能工資翻了很多倍之后,你會發現你對品牌的需求,你對生活的需求,包括你對服務的需求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我覺得這就是消費升級的一個體現。
還有另外一個消費升級的動因是由中國的另外一個指標引起的,就是城市化率的指標,中國1998年的城市化率是百分之二十幾三十幾,到了2015年差不多變到百分之五十幾,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之后,你會發現有很多的投資機會。比如銷售渠道、品牌會更加聚集,還有原來的金融服務也好、保險服務也好,其實都可以覆蓋到這批人,都會釋放出很大的投資機會。謝謝。
卞愷靈:
想問一下兩位CEO,你們覺得消費升級這個概念,對于咱們兩位的項目來講有什么機會和挑戰嗎?
侯軍:
我先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消費升級對我們的業務來說是有巨大的幫助的。2004年我出國去意大利,當時意大利的GDP全球第九中國第十,當時遇到兩個小事情讓我體會到兩個國家消費的差距。有一次我們住的公寓馬桶堵了,我們請人來通馬桶,當時花了300多歐元。2005年我們的門鎖壞,當時請人開鎖的價格是700多歐元一次,就是這么貴。
在歐美有個很成熟的模式叫耐用消費品的延長保修保險,你的房、你的床鋪、女孩子的箱包首飾都要買保險,不然以后壞了,你修不起,我們這個行業在歐美的參保率會超過60%到70%。中國最近5年來,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升,大家感覺到周圍藍領的成本比普通大學生的工資還要貴,而且越來越貴了。第二個大家在追求自己的消費品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有一個計劃,我可能要使用5年的東西那我就買2年的增值服務,這樣保證我在全生命周期有一個很好的保證。消費理念的升級和人均GDP的增長會對我們這個產業帶來巨大的幫助。
周勝馥:
消費升級幾乎可以涵蓋到人們經濟生活的每個方面,這是個非常大的話題。我想對我們這個行業而言,最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變革帶來的消費升級——具體地說就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這讓每個個體都變成了一個移動互聯的終端,并且可以迅速連接。
我們整個企業剛開始的核心概念是:移動互聯網會改變移動資源的效率。這里有一個基礎條件就是在用戶和司機的兩端都有智能手機。以前開面包車的藍領只用最基礎的諾基亞手機時,你根本沒有途徑去提高這些移動的資源消費,基礎的業務都不能成立,但現在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
事實上,消費升級的速度甚至超乎想象,我剛來中國的時候,在想要不要開IOS的司機端,因為我們一慣的想法是面包車司機不會用iPhone手機,只會用安卓的,但現在面包車司機也有用iPhone的,我想幸好那個時候我開發了IOS司機端,當時沒有想過發展會這樣迅速。供應端的技術變革,這種變革帶來的消費升級,決定了我們,甚至是整個O2O商業模式的成立。這件事也讓我們想到,在面對消費升級的機會時你要有一個預判,必須抬起頭看看未來,預見未來的消費需求和可能出現的痛點。

卞愷靈:
說到消費升級,現在有很多企業在嘗試這一塊,大家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補貼、燒錢的方式去獲客,大家對于燒錢這個事情怎么看?
周勝馥:
我們用過,但效果不好。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們用燒錢去做市場。其實嚴格來說,是因為滴滴做成了,然后大家覺得這個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這是不對的,我們試了,發現不行。
用不用補貼,判斷有兩個標準:第一,用戶是不是對價格敏感?如果對價格敏感的話,用補貼就會比較有效。舉例來說,如果用戶是B端的,是公司,那么他對價格不是特別敏感,而C端就會非常敏感。
第二,做出轉變行為的成本高不高。比如說你打車,你改變行為的成本很低,哪家便宜我就用哪家,但是對2B來說,許多行業的改變一個供應來源,代價是比較高的。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做補貼。
我們的用戶主體是小B,對價格并不敏感,而且轉變行為的代價比較高,所以我們現在是不補貼的,而且有一些地方已經收錢了,我們甚至有一些地方的用戶是要預付的,他要預付才能用我們的服務,我相信我們這個市場可以不用補貼打出來。
侯軍:
我們從事的領域是一個低頻領域,所以對低頻業務做補貼的話基本無效。其次,低頻業務是由痛點決定的不是成本決定的,深圳有華強北,當然在很多城市當你手機壞了碎了屏的時候,你想的是怎么能快點修好,而不是能不能便宜點,這才是用戶的痛點。不一定所有人都愿意,但是很多人愿意花一點錢把可能存在的麻煩解決掉。所以我們現在的結論是不補貼,但是我們會提升我們的服務質量,怎么提升?我們的一些服務是可以隨時隨地的提供上門服務,這可能對你是最大的痛點,而且維修之后的整體手機或者家電的3個月保修。
我們通過不補貼,但是提升服務質量來解決用戶痛點的方法,來完成我們的工作。而且我們要求預付。我們跟很多維修公司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既不補貼也不做單次服務,全是會員服務,所以能保證我們高速發展。
閆昶:
我補充一點,我個人覺得補貼的問題,其實是現在大家都在講的共享經濟。我認為補貼不補貼其實取決于它的模式到底有沒有提升這個行業的效率,如果這兩家都提升了這個行業的效率,那么補貼是一種市場行為。但是如果這種商業模式沒有提升效率,或者說是優化資源,那補貼往往就是一種偽需求。現在有的公司停了補貼照樣活的很好,有的公司停了補貼就死掉了。所以我覺得,是把補貼變成偽需求,還是把補貼變成獲取市場的行為,這個背后考量的是商業模式是否提升了效率,或者是優化了資源配置。

卞愷靈:
接下來的時間留給大家。
同學提問:
我想請教閆老師一個問題,我看過你一篇文章,關于消費升級的,之前我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我們做的親子教育,說教育又不像教育,跟孩子、家長一起玩。說文化我們里面有很多文化,但是又不把我們歸到文化產業,說是旅游也不是旅游,娛樂也不是娛樂,看到您的文章說為消費時間付費,我覺得好像我們干的就是這個事。后面一個問題我不是太理解,您提到了發現效率是核心競爭力,分散式入口,集中式流量,請閆總介紹一下這個。
閆昶:
您做的這個事情絕對屬于消費升級的賽道,發現這個其實是說,我舉個例子,比如說10年前大家洗發用什么,基本上逃不出海飛絲、潘婷這幾個品牌。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小問題,去兩年內嘗試過5種以上洗發水品牌的學員能舉一下手嗎?(超過一半的學員都舉起手了) 我們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說八十年代街上所有的男的穿的都是一樣的,但是你看今天在座的大家穿的衣服都是花花綠綠的。
其實人越富,他對自己的精神消費、物質消費的選擇更仔細,會更加的在乎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時候往往特別基礎的需求就會分散化,或者會理想化。你會發現我們的傳統消費,無論是線下逛商場還是線下購物都是集中式入口,這個地方所有的人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但是這種效率是越來越低,因為人的個性化需求提升了。未來很多平臺的競爭是比發現效率,就是說當你的用戶進來是不是能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找到最想要的消費品,既包括今天的消費,如自媒體的內容,也包括物質消費,如要購買的東西,這是未來大家比拼的一個核心的東西。
現在兩種主要的解決方式,一種是集中式入口分散式流量,比如《今日頭條》做的,每個人打開《今日頭條》內容都不一樣,他會根據你的愛好推薦你喜歡的東西,包括大家打開手機淘寶最下面有一個有猜你喜歡,雖然是一個入口但是大家的東西都不一樣。還有就是分散式入口集中式流量,比如清流投的調調還有新聞閱讀類的,我們還投過一個類似的這種,雖然它的核心用戶不會像大平臺一樣一下裝機就幾個億,每天的日活上千萬,它的日活可能幾十萬、上百萬,但是它聚集的相同調性的人看到是一樣的東西,這也是解決效率的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