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眾創空間的長期觀察者,我一直在關注眾創空間的發展變化。但不久前在SOHO3Q的體驗,讓我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為什么我們需要眾創空間?
弄明白創業者為什么來,為什么走,才能弄明白眾創空間這事怎么做,才能成。
首先說明的是,SOHO3Q在北京的5個辦公地點里,中關村和丹棱SOHO基本滿員——也許因為這里是宇宙中心的緣故,望京也還好。而其余光華路和銀河SOHO都有幾百個工位空余。
提前跟銀河SOHO3Q的物業人員打了電話,小編就搭乘地鐵到了2號線的朝陽門站,出地鐵沒幾步就到了銀河SOHO那極富特色的圓形建筑旁邊,沿途有各種寫字樓、小店、四合院,商業氣息和生活氣息都很濃厚。

SOHO3Q前臺美女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我預訂的是99元體驗一日的工位,這種工位包月的話要2000元。前臺MM指導我辦完手續后,把門卡遞給了我,然后帶我到了工位區。
“就是這里了。”她告訴我。
看著面前空蕩蕩的大片桌子,我驚呆了。因為面前大約一百多個工位,一個人都沒有。再看看旁邊玻璃房內的獨立工位區,也只有零星幾個人在辦公。
前臺又帶我穿過一扇門,到了另一個辦公區,這一大片工位也只有三四個人在辦公。
這就是著名的SOHO3Q?那些熱火朝天的小伙伴們呢?沒有創業者可交流,我來這里干嗎?
前臺MM告訴我,我們現在在A幢,SOHO3Q在銀河SOHO的ABCD每一幢樓的地下都有辦公區,基本情況和我看到的差不多。?

說起來SOHO3Q的辦公環境是眾創空間里數得著的了。
設施很完備,打印機是自助式的,咖啡和杯子都自由取用,洗手間的水龍頭和洗手液設計的非常科學,還有兩個小包間一樣的地方,是電話間,不過沒有門,不隔音。
保潔大姐非常勤快地擦桌子、拖地,所以桌面上沒什么灰塵。
為什么人少?環境顯然不是主要原因。
品牌也不是。如果是的話,SOHO3Q中關村和丹棱兩處滿員,自然也會帶動其余的地方火爆。但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小編在SOHO3Q官網上發現,上海和北京一樣,只有復興廣場和東海廣場店入駐率比較高,其它三個店也不比銀河SOHO店好。
甚至價格也不是主要原因。銀河SOHO3Q一直在打折,現在開放式工位是2000元一個月,和位置、裝修相比跟本不算貴。
創業者到眾創空間希望獲得的是什么?顯然,辦公場所等硬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核心的要素可能在軟件上。
而辦公系統也好,創業社群也好,想要營造出創業者共贏的“增值”氛圍,需要考驗眾創空間的實際經營能力。這一點,其實非常關鍵——創業者是非常理性的B端。
那么為什么,有些辦公點表現還不錯呢?
我想,這是因為,SOHO3Q在那些地方,外部的整體創業和辦公氛圍比較好,人們對品質的要求以及天然社群的存在,降低了創業者入駐的難度。一旦周邊氛圍不夠,對創業者的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要想真的做好眾創空間,還是要從創業者的最基本需求出發,真的滿足創業者之間的共性要求,單純強調任何一個特性,都無法真正給創業者帶來福利。
創業服務,最難的不在于高大上的那些資源,而在于真正滿足創業者日常交流、業務合作以及彼此能夠共鳴共振的創業氛圍,也許,這才是創業者選擇聯合辦公而非獨立辦公的理由吧。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馬慧敏,聯系方式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