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加入普華集團從事醫療領域投資的張斌,在醫療領域有著多年的實操經驗。他是無界投融創投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幾乎每場重要的活動他都在,給創業者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高中保送浙江大學就讀生物工程專業,畢業后從事醫藥上市公司的原料醫藥研發,在經歷2年管理咨詢崗位歷練之后加入普華集團,從事醫療領域投資。 在醫療領域,張斌有著自己深厚的情結和獨到的見解。 由于從事醫藥研發,家族中也是開醫院,張斌對醫療有著千絲萬縷得個人情感傾向。人的生老病死,一生都離不開醫療,所以對于人類而言醫療是一項有重大意義的潛需求,從這方面考慮,從事醫療領域研發也好,投資也罷,張斌都在追求一項可以終生從事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業。 醫療領域大概的投資領域可細分為以下幾大類:檢驗檢測(包括基因檢測、疾病檢測、血檢等)、醫療器械(包括可穿戴設備)、醫藥研發、移動醫療、病理學藥理學等。 這幾類醫療細分領域中,普華資本也有一些成功得投資案例。檢驗檢測案例涉及科研成果等問題暫時無法公布;移動醫療方面案例較多,有理大師、愛寵醫生、育果醫生等;醫療器械方面有一個3D打印項目,也處于保密過程中;基因檢測方面有基因捕獲的igenetech和基因數據分析的Gene Dock等案例。 醫療領域所有的項目投資和其他行業相比有很大不同,首要具備的一項條件是團隊成員必須要有人是醫療藥學行業出身。除此之外,在考察項目是否具有可投資性時還需要關注商業模式、商業愿景、項目可實施性等。“有些項目可能愿景很大,但是實施路線很長中間瓶頸很多,我們覺得這個難關會比較多。” 在考察醫療項目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時需要考慮兩點:第一,確定項目邏輯思維是否通順,中間思維通路打通;第二是創始團隊是否具備足夠的線下資源,如果創始團隊并沒有相應資源,硬擠這一領域,可行性較低。 相比于項目方,投資人能更準確判斷項目是否可行,是因為投資人每天接觸足夠多的項目,項目之間可比較學習,歸納分析。項目方更多時間花在自身項目上,沒有時間和精力比較其他同行業新創項目。投資人反應快,是因為接觸細分領域三分之一項目。張斌最短pass項目的記錄“看完BP就pass”。 據張斌所說,投資人有時候在接觸項目的過程中,覺得項目不錯,自身由于各方面原因沒有投資,會介紹其他投資人給項目方。張斌自己在接觸朋友的癲癇病項目過程中,也牽橋搭線,促成其他投資人投資該項目,充當了一次免費的FA角色。 杭州創投圈有兩大優勢:一方面阿里上市促進創業氛圍濃厚;另一方面浙商較為富裕,創新思維多,浙商整體較為團結。各方面因素導致投資公司與投資公司之間合作關系大于競爭關系,整個創投圈較為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