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創公司,沒有媒體資源、沒有錢砸廣告、沒有預算做活動,怎樣才能打響公司品牌?又把自己所負責的KPI完成?
這次我從6個步驟來詳細解剖一下(看完你也可以按照模板0預算復制活動):我們是怎么在0預算的情況下把廣深互聯網圈的200人聚到線下,線上影響覆蓋超過30萬人的。
一、活動目的
無利不起早,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的首要是你想達成什么目的?從公司和自己的任務角度出發,捋清楚:我的任務是讓更多的初創公司知道“碼客幫--專注初創團隊的軟件技術眾包平臺”,轉化為我們的用戶。
二、活動框架設計
基于活動目的指導,接下來就是設計活動框架:
初級的設計是,我搞一下活動,熱鬧一下聚聚人氣,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在做整體框架設計時,最好可以讓活動影響力得到傳承,以后再做活動、可以達到層層放大的效果;比如每年雙11會越搞越大,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雙11是“系列”的,每年快到11月份、用戶就會有一個心理喚起:“馬上雙11了,我要準備好血拼。
以我們這次的活動主題(我改了不下10遍)為例子,為什么叫:F?power Day|運營專場 (深圳站)

“運營專場”就讓用戶聯想到除了運營專場、還會有產品專場、市場專場,讓大家有更多的期待,同時也讓非運營人員注意到這個活動。
“深圳站”也會讓用戶覺得這個活動是全國性的,逼格高。
如果換一個標題:碼客幫&三板斧|成功的項目是怎么運營的?,是不是覺得:這是哪來的兩個low逼又想吹牛?
整體框架設計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剛開始我也是擬了10個名字,最后定F?power Day,也基于碼客幫在程序員社群中辦了一年的OPS-Day技術沙龍:

F?power Day則是創業者分享沙龍產品線,已經在深圳舉辦了2期,后面會陸續在全國的互聯網重鎮舉辦產品、活動策劃、市場專場。(打個小廣告:其他城市活動合作請勾搭我微信:13477998649)
三、整合資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框架設計好之后,開始梳理活動所需的資源:首先是分享嘉賓,憑什么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到分享?你能給到他什么交換的利益?
這個我從創業者最關心的融資、產品、品牌入手,整理了一下兩家舉辦方的優勢:
1.三板斧股權融資平臺免費提供的BP梳理、商業邏輯梳理、法務、財務咨詢服務、融資跟投對接,
2.碼客幫技術眾包平臺免費提供的關鍵技術咨詢、每月至少一次的微信H5營銷游戲源碼共享、10萬技術大牛資源對接。
整理后發現,還缺品牌這一塊,因為媒體不是我們的優勢,所以在微信里搜各個媒體的聯系人,發出擬定的合作邀請:

在1天內暫時收集到有初步合作意向的10家媒體:億歐網、泛玩社、饅頭商學院、品圖網、創頭條、希鷗網、思達派、鳥哥筆記、鬧客邦、微頭條、一起上。
其中創頭條還答應提供一次品牌專訪服務;所以在品牌這一塊我們也可以給分享嘉賓提供:活動分享干貨在5家以上的合作媒體發布。
PS:在上一次文中說過運營的標配是100個群,這有個找人小技巧:比如直接在微信搜索框搜“泛玩社”,某個群里有備注“泛玩社”的人就會顯示,你就可以點進群里加他了。
四、執行:任務責任分配
流程梳理完畢,接著把內部執行任務分配定下來,責任制分頭合作,提高執行效率:

(圖看不清楚的,關注碼客幫公眾號(make8com)回復:“碼客幫活動模板”,獲取此文中所有模板資料)?
在這里重點說一下嘉賓邀請這一塊,先在拉勾、應用商店收集深圳創業公司的名單,簡單按照列運營、技術、市場驅動類型分成表格:

先選擇從“熟人”下手,這次活動是和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三板斧-股權融資公司一起舉辦的,我們兩家的創業者資源比較豐富;剛開始想的是找業內演講比較出名的創業者分享,但邀請了一圈,溝通發現,真正愿意和合作的并不是看中我們所提供的資源,而是創業者自己本身也有分享幫助他人的意愿。
五、推廣--聯合渠道爆發宣傳
一切準備完畢之后,就剩文案了,好的宣傳文案可以讓轉化率提升10倍不止;這得回歸到你能為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么?這才是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妙筆生花的根源。

(大家可以掃二維碼看我們這次的活動文案,歡迎拍磚。)
推廣環節分兩步重要節點:第一步是爆發性,集中所有的合作宣發渠道,在第一時間達到刷屏的效果,吸引第一波報名高峰;第二步是后面會說到的發動用戶的自身裂變。

(鳥哥筆記-首頁位置曝光)
創頭條、鬧客邦、微頭條、一起上、希鷗網、廣深互聯網圈社群:泛玩社、以及合作伙伴:boss直聘、金柚網、個推的聯合高頻宣傳:
通過第一輪的宣傳,報名人數在2小時內突破了瀏覽數破1200人,收藏141人,報名人數80人,效果超過了活動行上某個花5000元掛banner宣傳了3天的活動。

六、細節執行
通過第一輪的宣傳,有了一定的報名人數,再通過以下的細節執行,是讓整個活動的影響力效果倍增100倍的關鍵。
1、每天給新增報名用戶發短信提醒,加微信建群,建立粘性連接,提高到場率。(對于免費活動有一個關于到場率的平均數據:不發短信的到場率大概是40%,發了一遍到場率是60%,建群后到場率是70%,下雨會額外增加流失率20%)
2、邀請函(二次病毒傳播)增加品牌曝光
邀請函的設計逼格一定要高,原因大家都懂、這個環節就是為了滿足大家炫耀的需求,在朋友圈標榜一下我是“有為青年”周末還在充電學習

邀請函的這個報名轉化是超級高的,一個運營的朋友圈里大多數也是運營,很容易引起共鳴組團參加,發出去之后,報名人數從160名增加到了275人。當然這個二次傳播的轉化也跟前期爆發宣傳得到的報名基數有很大關系。

3、活動現場
這次由于沒有預算,我們就沒有做簽到墻,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做簽到墻,更是裝逼利器。
直播鏈接、準備好支架手機拍攝直播,把直播鏈接發到群里面(直播的標題包含此次活動的主題、品牌名),直播鏈接主要作用不是給到場用戶看,而且方便用戶在朋友圈標榜“我”在現場。
拍嘉賓分享的關鍵干貨ppt頁的高清照片發到群里,方便用戶發到朋友圈

4、干貨整理,二次線上傳播
這個也是媒體合作的框架一部分,但建議除了合作媒體的首發,3天后也投稿其他可投稿的媒體。
七、最后
所有的案例都容易讓讀者掉入:畫虎畫皮難畫骨的陷阱;深度的思考很重要,把學到的理論根據實際情況加點自己的創意結合一起做;否則大眾化的運營模式就意味著毫無競爭優勢,根據用戶畫像深度分析需求,是做運營的主要突破點,運營沒有分析能力永遠都是運行。
總之基本套路就是分析用戶需求(成長年齡、愛好需求和經濟能力)結合你產品在內容架構、展現模式等方面,先找大體共鳴點,再通過運營周期分析哪些更合適營銷,加大力度就是了。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在吹捧跨界,真的是因為,你這個行業火的案例,改一下放到別的行業照樣是可以火;就好像朋友圈里很火的小測試小活動,80%都是在QQ時代已經火過的了,所以才會有一句戲謔:當初轉馬化騰生日送Q幣的和在微信上轉謠言的是同一撥人。
因為成功的營銷活動都是基于人性的:貪嗔癡設計出來的。在這里也推薦大家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比如《社會心理學第8版》。
碼客幫&三板斧F?power Day 也會繼續秉承“一起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初心,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讓參與進來的用戶可以碰撞出更多的跨界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