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聲稱打造創業者生態圈,還是要建立創業服務體系,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以聯合辦公形式存在的孵化器、加速器、創業空間……當下利潤來源可能僅限于租金一項,而已。
將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搬到國內,打造中國版“XXX”是很多創業者尋找創業機會和獲得融資的入口。但國情的巨大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模式的不同,一是“抄”不了,二是沒“抄”對。國內諸多以聯合辦公形式存在的“二房東”口徑統一的號稱中國版WeWork,事實上,中國并沒有真正的WeWork。
國內做創業空間的大致分為這么幾類:
一是房地產商轉型做創業空間,以優客工場、SOHO3Q、洪泰創新空間為代表。優客工場的毛大慶曾是萬科地產副總裁;SOHO3Q是SOHO中國旗下的聯合辦公空間品牌;洪泰創新空間聯合創始人中王勝江曾是SOHO中國副總裁,也是地產出身。他們的優勢在于熟悉地產的運作,從拿地到裝修設計、品牌包裝、招租等,有豐富的資源可以調用,同時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快速規模化擴張。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毛大慶的個人品牌和人脈,具有超強的資本運作能力,短短半年時間,優客工場已完成兩輪融資,今年將拓展35家店面。
二是將創業空間作為業務的補充板塊,以媒體、投資類公司和大公司為代表。科技媒體36氪的氪空間,將空間作為其媒體、股權投資板塊的補充,對創業公司有嚴格的篩選標準,企業可免費使用空間,優先獲得科技媒體36氪關注和報道,而最終目的是對優秀的項目進行股權投資,從而獲得收益。創業邦做了Demo Space。以創新工場、天使匯、蘇河匯等為代表的以投資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將創業空間作為業務補充,吸引更多和更好的項目來,同時辦公空間也是給予所投項目的支持之一。一些大公司中,騰訊在北京的回龍觀做了5千平的眾創空間,聯想做了聯想之星孵化器。
三是專注做聯合辦公空間,以創業服務等做補充的,以科技寺、無界空間、酷窩等為代表。科技寺是最早做聯合辦公的空間之一,以考究的裝修設計聞名,目前店面不多,但每一家都堪稱精品,據說聘請的全是國外的設計師。除了環境風格國際化以外,科技寺聚集了很多國外的創業者,社區活動等也主打國際化,像Slush等很多國外機構的創投活動都會聯手科技寺一起舉辦,成為溝通國內外創投圈的橋梁。除了空間外,他們還會給創業者提供法務、財務、招聘、營銷等服務,也成立了基金,會對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還有一些是科技園區、高校等設立的孵化器或創業空間,以非商業化的狀態運營。
國內的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空間等,號稱是打造中國版的“WeWork”,事實上,目前大都是通過 “整批零賣”方式獲得租金收益,若拋除政策支持和政府補貼等因素,絕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
WeWork的核心競爭力絕不僅是“整批零賣”,我們學到了表象,卻沒有學習到精髓。
WeWork創立于2010年,最早產生于美國,專注做聯合辦公租賃。WeWork選擇交通方便和位置繁華的地段,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將寫字樓承租下來,進行專業的裝修設計,讓空間變得個性和時尚,之后以略高于附近一般辦公空間的價格租給 1-300人的企業或個人,在租金差價中獲利。
WeWork采用會員制的方式,為會員提供辦公空間、會議室、線上平臺資源、優惠福利、社區活動。基本的入會門檻是45美元一個月的會費,當成為WeWork的會員,就有了WeWork的平臺賬號,可以使用線上平臺,進入WeWork的創業者社區,享受WeWork引入的各種各樣的商業服務、商家福利。
WeWork 的線上平臺已有4.3萬多高質量創業型用戶,其中將近70%是活躍用戶。如果單純的是工位租賃,保持高速的擴張,WeWork可以積攢起大量的客戶,但能維持這么高的活躍度,依靠的則是線上平臺的社區和服務。這才是WeWork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WeWork的線上平臺,可以獲得的商業服務有22大類,包括財務、廣告、品牌策略、商務運營、管理咨詢、設計、保險、投資、法律服務、室內設計、市場營銷、移動開發、編程 、拍照和攝像、公共關系、房地產、招聘、社會化營銷、寫作等。每一大類中根據行業屬性,又分為若干小類,比如“設計”這一大類中又細分為動畫設計、交互設計、展示設計、用戶界面設計、概念設計、logo設計、市場宣傳物品設計和印刷、產品設計、移動應用程序設計、網站設計等;在“編程”這一大類中又細分為云計算、數據庫、前端開發、系統集成等。每一個服務類別中都有若干家服務供應商,點擊進入后,會有供應商的服務介紹及聯系方式。

而這全面周到的服務全部由WeWork線上平臺的會員提供,也就是說成為WeWork的會員,便可快速便捷的找到和使用各種各樣的服務,無論是對大公司、創業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極大提升效率。同時,每一個公司或項目進入WeWork的體系內,便意味著你可以在4.3萬會員中迅速發現和找到目標客戶,可以讓潛在客戶看到、知道你。同時,意味著你可以快速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同在WeWork平臺上的企業,無論是基于在線下一起辦公中的交流,還是線上各種信息的展示與交互,會讓彼此更加了解和信任,也更容易在業務上達成交易與合作。

WeWork把一些特殊的福利和優惠帶給會員,比如通過TriNet,WeWork幫助會員每月節約200美元的健康保險費;WeWork會員使用亞馬遜AWS云服務提供的網絡主機第一年可免除5000美元費用;使用Office365的軟件可以享受25%的折扣。這些福利和優惠包括商業服務、醫療保險、娛樂、購物、旅行、吃喝等等。對于商家而言,WeWork平臺上的會員是高價值的穩定客戶群,因此樂意將最大的優惠讓利給 WeWork。

WeWork的盈利方式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辦公空間租賃的租金費用;二是為會員提供服務的收費。財務、推廣、品牌、數據、設計、法務、投資、軟件開發、設計、公共關系、IT、保險。比如WeWork 直接提供的IT支持收取$125/小時的費用、私用路由器收取$195/月的費用。
通過提供空間把創業者聚在一起辦公,繼而從線下到線上,建立起一個創業者社區,這才是WeWork的核心競爭力。辦公空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斷擴展,線上平臺創業者數量越來越多,構建出規模更大、更加豐富和活躍的社區,這是WeWork在同業中最大的競爭壁壘。
那么,對于國內創業空間而言,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哪些方面?
一是成本控制能力。是否有資源和能力拿到較低價格的地產;在設計、裝修、和日常運營中如何做好規劃,實現最高的性價比,控制好成本。?
二是運營能力。是否能為創業者提供完善和優質的服務是考驗了創業空間的運營能力。除了滿足創業者的辦公需求外,如何讓創業者快速成長,幫助創業者解決招聘、法務、財務、營銷等問題,也是創業空間運營能力體現。
三是創業空間的體量、規模,能否快速形成創業者社區。當線下的聯合辦公空間不斷擴張,才能聚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到線上平臺,從而讓社區不斷豐富。高質量的企業和會員在社區內,會帶動社區內外服務、交易和合作的質量。從而形成優質社區。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本文作者柒佤(微信號qiwakaka),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