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于IPO的速度,輿論上認為是一個非市場化的信號,我認為這是片面的,任何一個市場,有市場的機制,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約束,否則這個市場不能健康發展。
2017年6月15日,由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清科集團等承辦的2017中國股權投資論壇@寧波如期召開。會議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孫東升以“構筑一、二級市場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為題發表演講。
孫東升表示:
1、目前IPO常態化,站在創投角度來講是一個利好的信息,長遠來講對創投機構是一個市場化的政策導向。
2、任何一個市場,有市場的機制,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約束,否則這個市場不能健康發展。
3、我們認為,提高IPO發行速度不是導致股市連年下跌的主要原因。
4、減持新規通過對二級市場的創投基金股東減持規定來引導一級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進一步優化一二級互動新生態。
5、有責任的機構、有抱負的機構,應該要靜下心來,回到創投本質,摒棄投機心理,堅守價值投資,樹立正面形象,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以下為演講實錄,經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
中國創投行業是1999年以來正式出來的一個行業,自本屆政府提出雙創戰略之后,在政府資金推動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機。但是我們感受到,市場和政府的資金比較多,不過很多基金真正進行市場化的運營還是比較困難。只拿政府的錢是不行的,政府資金在基金里一般只占20%,最高只占30%,其他百分之七八十要靠機構自己出資和募資。除了政府資金,還有一些機構的資金,包括銀行、一些保險機構,也在躍躍欲試想進入這個行業。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創投行業也進入了一個發展新時期。
今天的題目主要是針對最近IPO的加速發行,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一下對這個政策的解讀。
第一點是IPO常態化的問題。目前IPO常態化,站在創投角度來講是一個利好的信息,長遠來講對創投機構是一個市場化的政策導向。未來市場的發展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個是市場機制的引導,再加上政府政策的約束。現在對于IPO的速度,輿論上認為是一個非市場化的信號,我認為這是片面的,任何一個市場,有市場的機制,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約束,否則這個市場不能健康發展。之前資本市場也有幾次的增發,但媒體沒有很大的聲音,對創投也沒有什么影響力。過去說停就停的市場才不是一個市場行為,而是一個政府的行為,或者我們不能叫它是一個完整的市場或者健全的市場。
IPO常態化,尤其對股市連年下跌,有些媒體比較憂心,這當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析了5年的數據,今年我估計有350家的規模。從股票指數來看,它和審核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指標,也能夠證明發行股市的下跌和發行速度沒有相關。第一個是從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80%以上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中國大量的非流通股變成了一個流通股,股市沒有下跌,反而在06、07年帶來了一個大的牛市。市場上有重組的資金,也在尋求哪個市場有創利機會,就投到哪個市場去。我們認為提高發行速度不是導致股市連年下跌的主要原因,當然發行速度提高對市場的心理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也正因為如此,證監會一方面在提高發行速度,同時也在做一些政策的導向,比如控制再融資、控制并購等。總的來講,提高發行速度不是市場接連下跌的主要因素。
另外,指數的下跌和發行速度應該也沒有必然的直接關系,但是確實在2015年達到4千多點的股市節點以后,現在已經在節節下退。作為投資人來講,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如果這個市場是一個瘋狂的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降低這個市場的瘋狂,回歸投資理性,我覺得對于市場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這里也舉了三個上市公司的例子,整個市場都在下跌的情況下,它們倒是逆勢增長,一個是我們投資的信維通信,這樣一個企業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它是做手機天線的,上市之后最初也一般,上市后做了一個大手筆,做了一個并購,并購之后消化大量的財務成本,然后兩家企業融合等等,但是之后業績逐漸顯現出來,獲得市場的認可,在市場總體下降的時候它在節節上升。第二個企業是歐菲光,做手機攝像頭的芯片,上市以后它在產業鏈上做了一個手機觸摸屏,這幾年不說它做到全球最大,最起碼連續幾年已經做到亞洲最大了。還有一個是華燦光電,它也獲得了投資人的認可。這三個企業告訴我們,在市場當中,一些有投資價值的企業也會獲得投資人的廣泛認可。
第二個是解釋減持新規。5月份證監會出臺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反的若干規定》,引發輿論議論,大家覺得可能對持股超過51%的股東影響會比較大。但是6月2日,證監會發行部明確了首發企業中創業投資基金股東的鎖定期安排,證監會私募部明確了首發企業中創業投資基金股東的認定標準,我們看到背后的引導作用,引導創投機構去投資中小企業,一個是在投資的起點上,這個企業成立不滿5年,還有一個是投資機構,企業報證材料上面要已滿3年,引導我們機構多找這樣的企業。
這樣的政策出來之后,深創投內部研究部也針對政策的影響做了一個研究報告。在我們已經上市的83家企業當中,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應該說占的比例不高,接近40%吧。另外沒有滿足條件的大概有四五百家企業,這反映出我們作為一個創投機構,有大批的早期項目或者成長期項目,這是一個利好的影響。另外新規通過對二級市場的創投基金股東減持規定來引導一級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進一步優化一二級互動新生態。對于創投機構來講,并不是說企業一上市我們就會退出,到了一定時期會拋售股票。大家都知道騰訊,我們一直持有到上市,所以獲得了大量的回報。
第三點是對于一、二級市場良性互動新生態的幾點思考。有責任的機構、有抱負的機構,應該要靜下心來,回到創投本質,摒棄投機心理,堅守價值投資,樹立正面形象,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作為創投公司來講,要專業化投資。作為一個綜合性投資機構,我們都有投,但是我們要求內部要劃行業,要進行專業投資,如果有碰到其他行業的投資要推薦給其他行業的同事,這樣成為某行業的專家,在準確性、把握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要避免跟風和炒作。我們有我們的特點,抓住了民營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外資機構彼此欣賞,我們欣賞他們在互聯網方面等等的趨勢把握,他們也尊重我們對于本土經濟和文化的理解。從一級市場來講,我們要在專業的領域做出特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第二個方面應該是要有一個工匠精神,在專業的領域做專業的事,在專業領域做到極致。
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一二級市場互動的配套政策,現在對于退市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配套政策,包括3類股東的清理問題,現在私募基金也越來越多,這些問題也引起了國務院包括監管部門的重視,未來可能會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另外對于并購、再融資等等的行為,目前強制性的限制措施可能也是不利于市場的發展,一方面加大速度,另一方面限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我覺得對企業和對行業來講都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