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語有云:“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對于“嫁錯郎”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就只想談談“入錯行”。
入行用人話講就是職業選擇,“入錯行”就是職業選錯了。囿于中國的傳統觀點和現代教育對于生涯規劃的忽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沒有一個規劃,即便是有也是在入錯行,受過苦之后才漸漸覺悟的。宛如一個段子所言:2016年3月22日之后,世界上封禁谷歌和“非死不可”的就只有兩個國家了,一個是朝鮮,另一個叫其他國家。關于生涯規劃,我國目前的普及狀況就跟那個其他國家的谷歌和“非死不可”一樣。
我們的教育整體上的目的還是兩個: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和批量化高等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就是跟著國家課程標準,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完成初中教育。現在大部分人都會追求高等教育,有兩條路供選擇:接受中國教育或者出國留學。絕大多數人只能選擇中國教育,那就是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為了擠過“獨木橋”,高中三年的教學質量就是由6月初的高考分數決定,所以高中三年都是在題海里面度過。可是,過了“獨木橋”又如何呢?就根據分數進了一個大學,然后大多數的人都懵懵懂懂的讀了一個專業,最后成了一個標準化的高等教育產品,還不一定是合格的。寒窗苦讀十二年,絕大多數人都是被牽著鼻子在走,很少有自己的規劃。
我們的國家教育已經漸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開始在試點在基礎教育階段植入生涯規劃意識了。概念力度大于實踐力度。我自己是一個標準的批量化高等教育產品,也剛好是個流水線產品。在校讀書的16年,幾乎沒有任何自己的規劃。當我被一紙學位證書宣布合格,投入社會的時候,我就成了一個大寫的懵逼。跌跌撞撞,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國際教育行業。在幫助中國高中生籌備美國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讓我驚恐的事實就是人家的生涯規劃普及程度領先了我們三體級別的維度。我的學生從高一計劃好了會留學美國,我們也從高一開始就培養他們的生涯規劃。但是,由于義務教育階段這方面的落后,高三大學申請階段在專業抉擇方面他們依然有些懵逼。更別說那些力爭通過高考獨木橋的孩子在生涯規劃方面的落后程度了。
我不是生涯規劃方面的行家,我僅僅了解一些學生階段生涯規劃的國外發展狀況。而且剛好,我想驗證了互聯網+下所謂的“新媒體”是否真有那么神奇。因此,我想搭建一個分享生涯規劃知識的平臺。我不是一個有志存高遠的人,終極追求也僅僅“一畝三分地”,再能過上一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就夠了。用人話表示就是做個小有成就的安利踐行者足也。
AspireHere的名稱來源是我本想Ps出一個以橋為原型的logo,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感覺就像A和H的扭曲堆砌。然后我又問我的美國同事,有沒有比較高大上的美國詞組,剛好能夠以A和H打頭,她給了我十多個。剛好這個Aspire Here吸引了我,然后我就把它們放一起了。寓意也還不錯,我志在安利他人嘛, AspireHere也就是希望所有人在通過這里可以Get some aspiration from here。
最后,就是感謝幫助我把這個平臺成功上線的每一個人了。首先是我的學生樊菁菁(Jenny),當我在考慮logo和名稱的時候,她給我講了橋這個建議,她是所有設計靈感的源頭。我的學生李兆祺(Jocelyn),她在logo的美化階段給予了技術和審美支持。接著就是我的美國“姐姐”Ashley Dawson, AspireHere來源于她給我的詞組Aspire Here。最后,我要特別感謝的就是一直以來無條件縱容我任性,忍受我文藝情懷泛濫,而且幫我收拾爛攤子的“小笨蛋“;我是一個文藝的空想家,是她幫我把AspireHere這個想法一步一步實現。當然了還有很多其他的人,他們主要都是我的學生,他們都是安利的對象,他們的反饋是我改進的根本依據。
AspireHere聚焦學生生涯規劃發展,并致力打造一個專業且個性的學生生涯規劃的公益平臺。如果你認同AspireHere,愿意與AspireHere一起成長,就請掃碼(或直接搜索微信號:aspirehere)關注我們。一起為自己做生涯規劃,或幫助我們的孩子啟蒙生涯規劃。
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但是我還有夢想,心中城堡輝煌。?
需轉載時,請聯系我們:ah@aspireher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