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隨著紅綢揭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亮相,作為其中一個片區,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也迎來了歷史性一刻。
??轉眼一年過去,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這塊承載我國改革創新開放使命的小小“試驗田”,在前行路上不斷破題,走出了一條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成長之路。從政府職能轉變到金融機制創新,再到推進國際合作,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一項項制度創新突破,激發這29.86平方公里的土地迸發更多發展活力。
??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來一周年之際,本報推出“走過啟航之年 見證拓新之路”報道,特邀10位嘉賓暢談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啟航首年之變。他們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建設者,大刀闊斧推改革、提服務、勇創新,讓創新發展藍圖變實景;他們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獲益者,在企業發展、個人成長中共享制度創新改革之紅利,贏得滿滿獲得感;他們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見證者,關注著這里一點一滴的成長與變化,期待這里探索更多內陸自貿區成長新經驗,實現發展加速度……以自身所為、所見、所感,他們回望著與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故事,展望著成都高新改革開放的前行之路。
??機制改革
??轉變政府職能
??企業加速聚集
??一年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圍繞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形成20項相關制度創新成果。從在線協報建和協同審批平臺到“先照后證”綜合管理系統,從“32證合一”到全程電子化企業登記改革,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服務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紛至沓來,在這里形成創新創業燎原之勢。
??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投資行政總監許春霞:
??關注企業特性
??更支持行業發展
??“看病難”是很多人的困擾,因為一些常見的頭疼腦熱,卻要專門請假去醫院看病,對于很多上班族、學生來說是件麻煩事。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駿逸富頓科技”)旗下的“微問診”是一個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科學的藥學和醫學服務平臺。
??在創始之初,駿逸富頓科技就將目標鎖定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我們所從事的醫療行業,恰恰是這里的幾個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許春霞告訴記者,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不僅針對單個企業進行扶持,還面向整個行業進行提升。這使得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選擇在這里落戶,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氛圍,能夠更迅速地成長起來。“針對我們企業的特性,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從發展政策到人才引進各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來我們也會配合區域發展,從分級診療、醫藥分家等醫療模式上,協助完善醫藥行業的政策。”許春霞說。
??新網銀行高級品牌經理夏林波:
??在慢節奏的成都
??找到“北上廣”的感覺
??夏林波在北京工作了10年,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運行半年后,他選擇到這里上班,目前擔任新網銀行高級品牌經理。新網銀行位于天府三街,每天行走在高新自貿試驗區現代化的都市森林中,夏林波很有感觸:“傳統印象中,成都是一個工作節奏偏慢的城市,但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卻給人一種身處‘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感覺。”
??夏林波第一次聽說“自貿區”這個概念是在2017年。自貿區是什么?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利好?一開始他并不了解,但隨著公司業務量的攀升,他逐漸加深了對自貿區的認識。“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運行以來,公司得到了很多利好政策的支持,其他入駐企業也能夠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加速形成創新創業生態圈,吸引很多優秀人才涌入。”夏林波介紹,在政策紅利和人才紅利刺激下,公司員工中有50%來自“北上廣深”和海外,給企業產品創新和業務拓展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對很多創業者而言,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充滿機遇,催生了很多創業咖啡館。“經常看到創業者在咖啡屋里進行思想碰撞,充滿很多想象空間。”夏林波說,在工作中會接觸不同行業的企業,這些企業在自貿區沃土下正茁壯成長,也希望通過金融活水讓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泰瑞亞科技運營主管王美玲:
??看好“自貿機遇”
??希望實現“共贏發展”
??曾在戴爾、中信、華潤等知名企業工作過的王美玲,如今供職于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企業泰瑞亞科技,她非常看好自己未來在職場的發展。“打拼未滿3年的我獲得獨立帶領團隊的機會,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感謝自貿區的人才引進政策,讓我有機會和來自與全國各地的優秀小伙伴一起工作。”王美玲說。
??展望未來,王美玲信心滿滿,“我本人做商務運營工作,工作內容會涉及到與其他公司和傳媒公司的合作,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具有良好的創業氛圍,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創業公司匯聚,在這里我們很容易通過跨界合作、資源共享和置換的方式獲取到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達到合作共贏。”
??對外開放
??融入“一帶一路”
??加速國際化步伐
??以開放型經濟高地為建設目標,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制度改革成果之一,“全球頂級科技園區合伙人計劃(TSPPP)”在去年5月啟動,致力于從技術、資本、產業鏈等3個層面,匯聚全球性人才、技術、產業等資源要素,推進區域產業發展和城市轉型,打造開放度更高、便利化更優的營商環境。這既是進一步明確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發展路徑,更為這里的企業帶來了國際化發展的更多可能。
??思考瑞思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商務經理楊玉環:
??完善國際生活配套
??讓外籍人士更有歸屬感
??2017年,憑借在美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創業經驗,思考瑞思塔(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考瑞思塔”)創始人瑪利亞將自己中國的首個創業項目開在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這支由俄羅斯、中國團隊共同創建的企業,依靠自身在數學建模、數據分析領域的優勢,為中小微金融機構提供風險決策支持。
??楊玉環告訴記者,無論是創業氛圍、政策扶持還是人才儲備,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都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外資企業的幫助,不再局限于企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更落實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作為一家外資企業,思考瑞思塔有很多外籍雇員。而這些外籍人士的日常生活——小到子女教育,大到出入境服務、跨境人民幣結算,都有周到服務和便利。這也使得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成為適宜外籍人士生活、工作的地方,讓他們找到歸屬感、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有了這些人才落戶的便利,外資企業更多的選擇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楊玉環說:“未來我們希望能發展更多國內客戶,把更多優秀的俄羅斯企業帶到中國。
??四川省創新創業促進會會長助理兼項目總監劉洪睿:
??整合各類資源
??將資本項目“引進來”
??這一年,“忙碌”二字始終寫在劉洪睿的臉上,她幾乎每月都要飛赴沿海考察,幫助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企業推進各類資源整合,吸引省外資本和項目到這里投資落戶。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自貿區的運作模式,直觀印象是自貿區能夠為企業、人才提供大量政策紅利。去年四川自貿試驗區揭牌后,我就重點關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動態,因為這里是成都創新創業氛圍最濃的區域。”劉洪睿說,她上班的地方位于菁蓉國際廣場,這里入駐了很多年輕的創業型公司,每天看到很多富有朝氣的面孔,感受到充滿希冀的步履匆匆與激情奮斗,這就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讓人澎湃的地方。
??成都高新區是成都最具國際化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地方,對外開放仍舊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我們目前正在推進的大量工作涉及到跟國際合作伙伴的對接,經常會對外資代表宣講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機遇和前景。未來我們將會更加緊密結合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做好海外項目落地及運營管理工作。”劉洪睿說。
??成都高新區改革創新局(自貿辦)高級主管薛曉寒:
??融入全球發展體系
??助優勢企業“走出去”
??去年6月,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在啟動運行兩個月后,向全球拋出招賢橄欖枝。經管專業畢業的薛曉寒第一時間投遞簡歷,通過幾輪競爭激烈的考核后脫穎而出,成功入職成都高新區改革創新局(自貿辦),現擔任高級主管并負責自貿辦綜合協調工作。
??“自貿區的工作需要深入熟悉國家頂層設計以及各項產業經濟政策,給成都高新區企業尋找政策支持和新的商機。”薛曉寒說。每個工作日,薛曉寒都要到企業一線,了解創業者對自貿區建設的看法。在走訪調研中,薛曉寒遇到一個從美國回來的創業團隊,了解到企業在注冊登記、人才落戶、融資政策等方面存在疑慮后,她協調各部門,幫助企業解決了不少問題。“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正吸引眾多海外創業者和投資者,我們需要幫助投資項目更快地落地。”薛曉寒說。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正在TSPPP框架下深入推進國際交流與協作。薛曉寒最近正在研究TPP和CPTPP,“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了解國際貿易的前沿動態,厘清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融入全球發展的脈絡和體系,今年我們將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全球化服務體系,更好服務優勢企業‘走出去’。”
??金融創新
??探索科技金融結合 激活創新創業要素
??這一年,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探索科技金融結合新方式,打造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資服務,成功發行全國銀行間市場首單“雙創債”,與新網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新經濟、新金融領域開展金融創新……科技與金融在制度創新中緊密結合,創新活力更加澎湃。
??錦泓科技金融品牌策劃經理張舟:
??攪動金融活水
??引導產業聚集發展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運行一年,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市場活力明顯增強。我注意到一個數據,今年初,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雙創企業信息庫收錄企業達到13967家。企業的大量涌現,證明這里的環境和服務是一流的。”張舟說。
??在張舟看來,金融是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凸顯自身優勢的重要發力點,未來的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應該繼續從金融服務領域發力,為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融資渠道。同時,政府應該持續轉變角色,引導產業聚集發展,助推成都高新區形成更加良好的商業生態,實現區域經濟良性循環。
??過去一年,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下,張舟供職的錦泓科技金融的創新業務發生占比接近88%,客戶數量同比增長23.03%。“自貿區內企業成長所帶來的一定是繁榮的市場和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作為從事市場工作的我來說,愿意繼續去發掘更多更優秀的新企業,從0到1,陪伴他們成長。”張舟說。
??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勇:
??投融資服務到位
??自貿區是我們的好伙伴
??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新經濟的迅速發展,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科技與生活的絕妙融合,衍生出了趣睡科技這樣一個創新型企業。雖然身處傳統的家居行業,但卻將科技融會貫通到產品之中。
??從傳統家居企業成功轉型到新創企業,在李勇看來,這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政府的服務意識非常領先,它在政策和人才兩個方面來引導、幫助企業,也在投融資方面給予很多支持。去年12月,成都高投還給我們投資了3000萬元來扶持企業,成為我們發展中的好伙伴。”得益于這樣的支持,2017年底,趣睡科技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5億元,市場估值達到了14億元,成為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又一個準“獨角獸”企業。
??從初創企業一路發展起來,趣睡科技也曾遇到過問題。“遇到困難,自貿辦都會專門抽調工作人員來督辦和協助解決。這種高效的工作狀態,也是我們這樣的企業需要學習的。”據介紹,未來趣睡科技還計劃將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建立專屬的產品研發中心和物流基地,并且進一步利用現有的技術和專利來幫助、孵化其他的初創企業。
??專/家/看/自/貿/區
??北京吉利學院校長、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霍偉東教授:
??持續改革創新
??推進自貿區發展速度
??“掛牌運行一周年,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除了注冊企業、新增注冊資金等數據亮眼外,一系列典型經驗和創新突破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深研細究自貿區多年,霍偉東教授這一年來十分關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對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創新舉措十分熟悉。“比如盈創動力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投融資服務,這一改革舉措獲得國務院認可并向全國推廣,足以看出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在機制創新方面突破的力度。”霍偉東說。
??基于這樣的關注和了解,霍偉東對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要全面加快復制落實前兩批自貿區的改革經驗,同時“膽子更大、步子更大地持續推進改革和創新,推進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加速度。”他認為,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要實現更大的突破,必須以壯士斷腕的精神來推進改革,在政務、金融、產業協同、國際合作等多方面推進改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復制推廣自貿區經驗,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霍偉東表示,這對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作為中國西部最具代表性的自貿區之一,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不僅要補齊短板,更要打好“高”與“新”兩張牌,跳出四川、對標世界,在全國自貿區中力爭實現引領發展。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教授:
??邁開國際化步伐
??探索對外開放新方式
??雖然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剛滿“一周歲”,但毛艷華教授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口氣就說出了對這里的5大“好印象”:“一是對標實施方案深入落實,試驗項目推進迅速;二是制度創新成效顯著,形成了國務院認可并向全國推廣的好經驗;三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從政務服務升級到人才服務完善都可圈可點;四是區域輻射合作能力加強,與昆明、廈門、綿陽、樂山等10余家省內外高新區聯系對接,協同創設自貿改革試驗合作機制;五是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除了跨國開展園區合作外,還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提升創新能力與活力,激發自貿區的發展動能。”
??毛艷華分析,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有其獨有的發展優勢和后勁。“我認為,改革和創新是自貿區的兩大核心任務,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這一年來緊緊圍繞這兩大核心,推進了一系列試驗任務,未來仍然應該繼續在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貿易便利化、金融領域等創新推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毛艷華認為,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更應該邁開國際化步伐,同時探索內陸自貿區對外開放的新方式、新做法,在國際合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記者 余書婷 宋嘉問 周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