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許多痛點得以解決,很多需求得以實現。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也應該密切關注消費者需求,并建立起相應的解決之道。所以,對“需求”的準確認識,是決定轉型策略的關鍵。
然而在這一問題上,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企業,都屢屢犯著類似的錯誤——對用戶的誤讀,圍繞“偽需求”運營商業模式,結果越走越偏。
以O2O山門服務為例,雖然從物理距離上方便了顧客,但從顧客對理發的真正需求來說,未能抓住客戶體驗背后真正的心理訴求,將體驗方式誤認為需求本質——顧客不僅僅只是為了圖個方便,更在意的是發型師的專業水準與發型的最終效果,或是美發店的環境所帶來的體驗。
還有一些的模式問題在于:對用戶的“吸力”不足。如上門打蠟、家電維修、裝修之類的服務,并非高頻,甚至不算剛需。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轉型的嘗試中,偽需求也是最為常見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對長期資源的依賴,所產生的慣性思維。傳統企業因為擁有強大的行業資源,在向互聯網轉型嘗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圍繞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考慮問題,而忽視了從消費者角度去考慮,需求是否真實存在。
順豐在嘿客零售店上的失敗便是這一問題的典型。
順豐嘿客店開展于2014年,布局于社區周圍,門店中僅有極少的實物商品出樣,店內空間主要展示商品圖片及其支付二維碼,以供客戶選擇,掃碼購物后客戶可選擇自提或是配送上門服務。
嘿客店提倡的模式是O2O,但是對其覆蓋的客戶人群來看,未必能吸引或者是培育出適合O2O的細分客戶群體。在電子商務和線上直接消費占比越來越高的今天,以線下門店展示商品圖片,再附加線下物流匹配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提高購物效率和體驗,反而顯得累贅,特別是對于當前客戶從PC端購物向手機端購物轉移的趨勢下。
和電商平臺相比,嘿客店的商品和服務也不具有競爭優勢,一是價格,二是商品的類別。社區或者商圈的客戶對特定的商品需求有一定的規律,在不能保證具有價格優勢的前提下,通過電商平臺進行消費依然是客戶高性價比的選擇。
順豐嘿客的失敗,究其根本原因是一種產品方向上的選擇,從企業自身資源優勢出發考慮問題,而非客戶需求。順豐從快遞業務起家,積累了遍布全國的配送網點,而且這些網點貼近居民區。將網點轉型成為零售店,是對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但是缺乏零售基因的順豐并未明確定位目標客戶群體,以及這一群體的本質需求,在營銷和運營模式上又缺乏周全的考量,最終在自己創造的偽需求道路上越走越遠。
“企業只要利用起資源就可以培養市場需求”,這樣的思路不符合市場邏輯。資源是優勢,也是負擔。沿著資源優勢去找客戶需求,找到的大多是偽需求。
成功的企業很難突破原有的資源優勢去考慮真正的市場需求,而且企業往往會陷入自我麻痹,在群體決策的情況下,不太容易自我否定。一旦認定某個需求存在,就想方設法論證其合理性,并夸大它的價值。而且因為大企業有內部責任承擔的問題,項目一旦啟動,就很難停下。因此,越是成功的企業,偽需求就越容易被制造,而且難以轉身,跟隨偽需求推進的互聯網項目,將導致極大的資源浪費。
偽需求,是傳統企業在制定互聯網轉型策略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致命的陷阱。企業要想避免創造偽需求,真正找準客戶需求點,就必須回歸客戶體驗場景,從需求本質上尋求突破點,并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
1.“場景化”挖掘需求
在體驗經濟時代,“場景化”的思考方式是挖掘客戶需求、設計并提升客戶體驗最直接的途徑。通過對客戶整個體驗過程的清晰模擬,在細節中挖掘客戶的需求點。
2.深入洞察需求本質
看待客戶需求,不能停留在表面,接下來要做的,是對需求進行更加深入地洞察,去理解其背后的邏輯。可以說,是洞察“行為需求”背后的“人性需求”。
3.設計商業模式
理解了客戶的本質需求,接下來就是設計解決方案——如何滿足客戶需求。對于互聯網+轉型中的傳統企業來說,解決方案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新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的商業模式。
4.重構整體體驗場景
滿足了客戶在某個體驗點上的需求,是否會對其他環節產生影響呢?解決方案需要放回到整體場景中去,做“回歸分析”,再次進行驗證。
5.開始動手干
之前的四點只能幫助企業在規劃設計期間避免一些明顯的“坑”。但更重要的是著手開干,在做的過程中不斷試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