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園園
本文由善緣街0號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
主持跨界投資的張泉靈在“2016年中國投資年會”上聊了聊她的投資故事。
直播是張泉靈遺憾錯過的內容。
早在去年10月她就判斷直播一定會火,理由有二:一看數字,所有新開的視頻頻道的用戶停留時間、用戶上傳和點擊率都在上升;二看創造視頻的人,門檻降低,UGC視頻傳播方式成為主流。
“兩個因素相乘,什么樣的方式會提供大量的、低門檻制作、巨大長尾和有參與感的東西?那就是直播。”
既然如此確信,卻為何沒有下注?張泉靈歸因于有點舍不得,“投直播平臺意味著一定不是用很小的數額投,直播平臺還是很花錢的?!?/span>
各位前輩好,既然談到了投資有很多跨界的人進來,大家一定會想跨界對你們來說到底跨得有多遠,你們能不能干這個事情。先說說我為什么跨界,原因非常簡單,像薛蠻子老師說的,他兒子完全不看電視了。碰到我的人會說,泉靈我非常喜歡你,后來變成了我爸媽很喜歡你,后來說我姥姥很喜歡你,快沒人喜歡我了,所以我趕快轉行了。
我剛跨界的時候對我本身也是很不確定的,當獵豹CEO和我說做投資的時候,我很茫然,我既不懂互聯網又不懂投資,讓我做互聯網投資這是一個多么奇葩的事情。他后來跟我講了互聯網正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互聯網本身正在變成一個基礎設施,它上面會有很多的東西長出來,比如說內容。他在去年上半年和我說這一套說辭的時候,我今天理解了,他知道了一個方向,就把我忽悠過來了,我就開始干起來了。究竟互聯網上會長出一些什么樣的東西來呢?
紫?;鸬侥壳盀橹刮覀兺顿Y大的方向收斂到了三個。
第一,和互聯網相關的內容。第二,和黑科技相關的事情。第三,和移動出海相關的app。這點獵豹可能會有非常多的經驗可以和創業者們進行分享。我主要說一說前面的兩個部分。
三種內容
第一,內容部分,我在內容行業里面已經經歷了18年經驗,和娛樂、文化、新聞、傳播都有比較深的行業接觸,所以一開始我認為既然我是一個新兵,我先從熟悉的領域開始,我和大家分享我能理解的內容和我完全理解不了的內容和我錯過的內容。
這是我9月份入行,當月就投了3個項目,第一個是一個內容電商,年糕媽媽。我當時投資她的理由很簡單,常年看內容和數據的人很敏感,她微信上34萬粉絲,但是我驚訝地發現她每天的打開率接近60%。我們常年看收視率,我們理解這樣微信上的打開率有多驚人。我就趕到上海找她談了一次,我就決定要投了。后來發現經緯盯了半年了,最后我們一起投了這個項目。上個月銷售額我不方便具體投入,但是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總數和吸引人上升趨勢。
第二個,混子曰。當時差不多也有30多萬粉絲,現在增長到了100多萬,從未做過推廣。我小時候深受影響的漫畫是蔡自忠的漫畫,我這個投資第一,保證不虧。第二,我想它未必能變成一個很大的事業。如果我投出一個蔡自忠漫畫的話也是一件讓我愉悅的事情,蔡自忠如果在今天火的話他的發展一定不只限于漫畫這一個領域,泛娛樂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第三種內容的方式是我非常看好的內容本身能賺錢的方式,在我看起來內容其實不完全是內容本身,或者大多數盈利方式一定不是內容本身。前面我們看到比如內容會變成電商,內容會變成渠道,內容會變成一個入口,由后面后端的服務和其他的商品來進行盈利。我認為有一種東西是有長期的盈利性的,剛才大家已經討論過了,網紅的生命時段很短,很快就過時了。
靠內容本身盈利,長期的有效性會變得非常有用,什么樣的內容是作為長期有效性,而且有常年的收費價值的。即便你投中一個比如大電影,你也是一次性的收費,不可能變成一個常年的盈利模式。有什么樣的內容是可以常年的盈利模式的,我想來想去,我的一生當中碰到有常年盈利模式的內容只有兩個東西。
第一,教科書。我們小時候的教科書到今天的教科書變成并不大,特別是特定領域幼兒的教科書,變成很有限。從幼兒教育的領域當中,幼兒園不斷地為教育體系進行付費,到今天還是幼兒園主要的營銷方式,我這里有兩個孟軻蓑笠的班。如果看幼兒的教育市場的時候會發現關于情商的教育,現在已經變成了非常剛性的需求。但是你能找到的有成科學體系的教育機構是極其有限的。
我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錯過的一件事情,我錯過了直播,為什么?
我剛入行去研究這樣的內容領域,我大概到10月份就想清楚了一件事情,我雖然是一個學文科的人,但是我有很奇怪的思考方式。任何事情在我腦子里都要變成一個數學公式,如果公式成立就成立,否則我就很難想象這件事情。在我當時的腦子里我出現了一個數學公式,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認為直播一定會火,為什么?
第一,我認為視頻可能會成為未來在互聯網上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我怎么來理解這個事情的?首先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數字,所有的新開的視頻頻道的用戶停留時間、用戶上傳和點擊率都在上升,國內國外都是這樣的狀況,視頻新的app在方興未艾的狀況下。我兒子和他們同班同學交流的時候,他們都已經會打字了,但是他們全體的交流方式能用語音的絕不打字,能用一段短視頻的絕不用語音,這是新一代孩子的交互方式,幾乎是普遍的行為。所以我們覺得越來越往后視頻會成為信息傳載的方式。我們先肯定了第一個因素。
第二,誰在創造視頻,普遍大家用視頻交流之前,視頻的創造有很高的門檻,有我們所謂的專業人士來完成的。但是如果你今天要相信更多的一定是UGC視頻傳播方式會成為主流,這兩個因素相乘,什么樣的方式會提供大量的、低門檻制作、提供巨大長尾和有參與感的東西會出現,就是直播。因為只有直播它的門檻和創造內容的成本才是最低的,今天手機已經讓每一個人都會拍,但是如果所有的都要靠后期編輯,內容產生源就可能會下降十分之一,但是內容不需要編輯,我可以直接互動,直播的時候形成一個小的社區,我去年10月份把這個事情想清楚以后,我說直播一定會火,但是作為投資界的新兵,投直播平臺意味著一定不是用很小的數額投,直播平臺還是很花錢的,著重一個投資界的新兵我不斷和人說直播一定會火,但是一個都沒有舍得投下去。這個錯過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經驗積累。
一個文科女生距離黑科技到底有多遠
另外一部分和黑科技相關,問題就出現了,一個文科女生距離黑科技的跨度到底有多遠,真的是非常遙遠,我有一個橋梁,我當記者的經驗。我18年當記者的經驗,其中10年都在跑中科院,所以我有一個特別大的優勢,所有我看不懂的東西一定可以在一天之內找到一個絕對能看懂的人,并且以完全不相關的利益第三方告訴我這個事是不是靠譜,想清楚要投什么方向。
你會發現那個圈子在真正的技術領域是非常小的,真的不大,大多數人還都有點師兄弟的關系,基本上24小時之內不僅能找到一個能夠看這個技術靠不靠譜的人,你連人背景靠不靠譜也都打聽了一下,這對我來說相對是比較好的優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目前比較關注的黑科技的領域。
AI大家都在說,機器人大家都在說,我們暫時把AI部分集中在了視頻識別的領域,如果語音識別和自然語義的理解作為人和機器的交互方式,機器的視覺就是機器和這個世界交互的方式,他理解他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你,和你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才能知道下一步的細微。
再比如說,我曾經做過一個觀察,當記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慢慢地觀察,我觀察過在我們邊境出關的地方,他們多長時間會換一次人?檢查你證件的人。很短,這就是因為在非常高強度的工作當中,人是極其容易疲勞的,這樣的識別是極大的高強度工作,現在人臉識別有非常成規模的公司了,全世界范圍全國范圍當中都有一些很不錯的公司,但是這里面有一些缺憾,即便做到了像谷歌做到95、96%的水平,但是從單機器識別的角度來說,剩下的4、5%錯的會非常厲害,這就是機器和人非常大的不同,我只從視覺識別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人是不是這個人,我可能有95—96%的準確率,但是那4—5%會錯得非常厲害,導致它不能完全替代人。不要小看4—5%的錯誤率,這個錯誤率會造成警察疲于奔命,根本忙不過來,到處去找錯的人,這會讓真正的系統癱瘓掉,它暫時不能完全替代人是因為錯誤率會很厲害,有沒有辦法提高識別率的同時減少錯誤率呢?有。人是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人的識別率現在從單純的視覺角度在有的方面是比不過機器了,因為人一輩子能記住的就是這些人,但是機器可以通過學習的方法認識幾百萬人,會比你有更高的識別率。問題它如果是單一的信息源進入就會有錯誤率,人既有視覺還有聽覺、觸覺各種各樣綜合性的判斷,多模態的判斷。機器能有這樣的能力嗎?可能的,目前我們也在關注這樣的領域。同樣的還有VR的領域,剛才薛蠻子老師說一天看多少項目,我是一個很勤奮的人,當過全國勞模,我每個星期自己看過的項目不會少于50個,這個清明節假期我帶著我的兒子和先生在每天搞創業公司一日游,但是考慮到家庭娛樂的平衡性,所以清明節假期看的都是VR公司,兒子也很開心,我老公是智慧城市做規劃的,這些東西對他也有工作上的幫助。VR頭盔真的不是創業公司要干的事情,但是兩個方面我們要關注,一個是內容,另外是VR領域里面和交互技術相關的技術。我兒子第一次戴上VR眼鏡的時候,他說伸手不見五指。我覺得這不合理,應該不僅出現我的手,手是天然的交互狀態。如果手和他交互,其實作為像我這樣的視頻控來說,我首先會關注的是延時會有多少,大多數的解決方案是谷歌式的穿戴式設備,比如手套,一個手牽涉到15個關節點,如果用MU做整個系統的鏈條和后面的算法能不能把你的延時控制在20毫秒之內,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產生了我所謂的交互是不是真正的自然體驗感的交互狀態。你問我為什么會知道這些事情,因為其實VR技術和VR內容最早不是我們現在所有的VR頭盔里面所展示的,10年前就出現在我的演播室里面,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在虛擬演播室里面用虛擬前置進行直播的主持人。這個領域里面真正能夠做得好的不多,我大概七八年前這個領域已經認識很多人了,我很高興這個階段有一波技術回到了我熟悉的視頻領域,這也是我覺得我跨入這個行業最好的機會。
總的來說,我現在深刻感受到張穎和我說過的一句話,做投資領域真的越做越心懷敬畏,這是半年來我最大的體會,這半年來我覺得我是一個交錯的過程,一邊我開始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和自信,另外一邊我覺得真的是越來越要心懷敬畏,所以我想最后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話,這個跨界有多遠?懷敬畏之心,在奔跑當中調整呼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