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未來五年連接100億臺設備,做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
今天(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2018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宣布: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物聯網(IoT)領域。
胡曉明在現場表示,阿里云IoT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阿里云計劃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此外,為應對物聯網帶來的新挑戰,阿里云將在2018年戰略投入“邊緣計算”這一新興的技術領域,打造全世界第一朵“無處不在的云”。

“過去20年的互聯網是‘人聯網’,未來20年的互聯網是‘物聯網’。”胡曉明表示,互聯網的上半場是將人類活動數字化,比如電商、社交、文化娛樂等,而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將整個物理世界數字化,道路、汽車、森林、河流、廠房……甚至一個垃圾桶都會被抽象到數字世界,連到互聯網上,實現“物”“物”交流,“人”“物”交互。

在阿里云與無錫政府合力打造的鴻山小鎮,每一道河流、每一條煤氣管道、每一盞路燈都配備了數據上云的傳感器,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云端一體化平臺,實現了交通、環境、水務、能源等多個城市項目的在線智能管理。
在鴻山小鎮,垃圾桶溢滿后會自動通知環衛部門,清理效率提升30%;路燈會根據光線變化自動調節亮度,綜合能耗降低40%;水管爆裂能快速定位,響應時間縮短3小時,搶修率提升78%;井蓋位置異常能在1分鐘內感知,消除安全隱患;通過遍布城市的傳感器及邊緣計算網關,火情也能被提早發現,并自動提醒城管和交警疏散群眾……物聯網帶來的便利,已經覆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鴻山小鎮城市數據展示
鴻山小鎮通過萬物互聯實現智能管理,其正常運轉基于“三駕馬車”--IoT、AI(人工智能)和云計算。IoT就像神經網絡,采集、連接各種數據,將物數字化;AI就像大腦,根據數據的實時變化做出恰如其分的指令;云計算就是心臟,為整個智能決策提供充分而有彈性的算力支持。

胡曉明指出,阿里云在物聯網領域有三項核心價值:1、提供開放、普惠的IoT連接平臺;2、提供強大的AI能力;3、實現云、邊、端一體的協同計算。
傳感器的互聯離不開無線網絡的支持,目前,阿里云IoT擁有云端一體的連接管理平臺,兼容WIFI、2G/3G/4G、NB-IoT、LoRa等95%的通信協議。
此外,阿里云的AI提供了強大的視頻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聲紋識別、人臉識別等AI能力,應用到工廠車間、養豬農舍等,大規模賦能實體經濟。

如圖像識別方面,阿里云IoT視覺計算平臺(Link Vision)提供了多種圖像信號處理、目標檢測、目標跟蹤、物體分割和圖像分析等基礎AI能力,人臉識別準確率接近99%,意圖識別準確率達95%,這些AI能力正在賦能到交通、工業、教育、安防、新零售等場景的設備中。
而在算力方面,阿里云目前是中國最大、世界前三的云計算服務商。無論天貓雙11的剁手高峰,還是12306春運的搶票高峰,都已充分驗證阿里云穩定的計算能力。

經過多年積累和探索,阿里云已經完成城市、生活、制造、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布局。除了鴻山小鎮,阿里云還將與雄安新區合力打造“世界物聯網中心”,為數字中國打樣。

去年6月,阿里云推出“智能生活開放平臺”,電視、空調、衣柜等家居之間能夠互相聯通、協同工作,家電能夠聽懂你的話,空調、燈光可以根據你的起居習慣自動開啟,冰箱可以遠程顯示剩余物品,云端會推送給你適合的菜品……
在制造領域,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廠商天合光能與阿里云合作實踐工業物聯網,首批試點4條產品線,A品率提升了7%,為公司實現了數百萬的降本增值。
在智能汽車領域,阿里云推出的AliOS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為汽車量身定制的汽車操作系統。目前,AliOS已與上海汽車、神龍汽車、福特汽車實現戰略合作,超過50萬輛搭載AliOS的智聯網汽車跑在路上。
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和儲存。
比如,你新買的智能門鎖,需要依賴家庭網關進行生物識別處理;又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對數據傳輸與交互延遲要求非常高,邊緣計算更靠近數據源,可快速處理數據、實時做出判斷,充分保障乘客安全。
今天,阿里云的核心能力是基于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但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個能力需要無縫延展到更靠近端的邊緣計算上。
胡曉明表示,阿里云正將云的能力無縫下沉,在全球布局邊緣計算,讓計算無處不在,實現萬物智能。未來,數據中心將繼續承擔大量計算任務,而一些實時決策和自主協作的過程將轉移到邊緣計算,形成中心+邊緣的協同計算。
附:圖解阿里云I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