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辦公鼻祖WeWork進駐中國,引發了對這一領域的不少關注和討論。去年一年,中國的共享辦公行業經歷了最快速的爆發。一線城市的中心地段、各類寫字樓都出現了共享辦公的身影。前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創辦優客工場,地產大亨潘石屹創辦SOHO3Q,前德必集團CEO萬里江創立方糖小鎮,一時間群雄并起,跑馬圈地。
今年三四月份,行業的一些品牌相繼宣布空間戰略合作計劃,從而宣告了共享辦公“戰國時代”的到來。優客工場宣布和洪泰創新空間合并,北京納什空間與36氪的氪空間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WE+空間和P2空間已經在商討合作。在共享辦公行業尚未明晰標準的行業規范,配套的服務和文化沒有健全的大背景下,空間聯合不失為一種資源互補、快速擴張的手段。

而國內的共享辦公大佬們也對WeWork的入華表示歡迎。WeWork擁有豐富的實踐經營經驗,加入中國市場后將促進整個行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前進,這一方面提升了同行對這一領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加劇共享辦公市場份額的競爭。
國內的共享辦公模式或多或少有WeWork的影子,據方糖小鎮創始人萬里江介紹,中國的共享辦公總體來說有這幾種模式:
1.基于線下空間做企業孵化,有預期的未來,但短期內難以變現。
2.把空間拿來作為社群交流的根據地,賣的是會員價值。
3.以眾創空間的名義先從政府手里拿地,至于以后做什么還有待觀察,還有大量的空間是政府直接操盤,普遍來看運營能力較弱。
雖有這幾種大類,整個行業的同質化現象還是比較嚴重。事實上去年就有一大批共享辦公興起又倒閉。共享辦公空間要想受資本青睞,考驗的不只是經營者的運營能力、拿地能力、更包括提供創業服務的能力。萬里江說:“所有不掙錢的共享辦公都是耍流氓。”共享辦公空間最根本的立足點還是空間的工位出租率,若出租率不高,就無法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所以吸引團隊入駐是這個鏈條跑通的關鍵。就市面上現有共享辦公品牌來看,在硬件上與傳統的格子間相比有較大升級,但彼此間橫向對比卻差異不大。想要贏得創業者們的心,必須得在軟性服務上下足功夫,讓他們看到入駐后巨大的附加值,若無特色的創業生態打造,僅僅依靠補貼,是很難持續吸引年輕創業者們入駐的。
綜觀知名的幾家共享辦公品牌,都把為創業者提供服務作為宣傳重點。36氪旗下氪空間主打服務是對部分入駐團隊進行天使投資并提供媒體報道資源。優客工場也宣布成立投資基金直接為入選的部分團隊提供資金支持,最終目的是將優客工場打造成孵化器。拿到投資是創業團隊日思夜想的事情,這會對創業團隊有一定吸引作用。但作為共享辦公空間,若過于強調空間自身的孵化服務,是否會與孵化器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不清,而失去其快速擴張的優勢?

回到共享辦公的鼻祖WeWork,它的成功被公認為是共享經濟在辦公領域的實踐。互聯網思維下的共享經濟解決的就是效率問題、成本問題和資源共享問題。創業者、自由職業者都可以在WeWork上按小時、按天來預定工位、辦公室或會議室,大大節省了自建這些重資產的成本,實現辦公效率的飛速提升。WeWork每周的百吉餅和含羞草聚會則打破了入駐團隊間的陌生與隔膜,促成大家互相交流資源,充分發揮共享經濟的價值。從這一層面思考,國內的方糖小鎮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與WeWork最為接近,專注于會員社區的搭建與運營,以共創來帶動發展,自身不做孵化,但引入大量投資機構、基金會等第三方服務為創業者們解決資金的需求。
據了解,方糖目前與超過100家第三方服務公司簽約,如EFG創業基金會、51社保、領優客、小白財稅等第三方平臺,在財務、產品技術、市場營銷、投融資等方面為入駐團隊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四月,方糖小鎮將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創業服務節”,邀請各領域的資深導師來分享經驗或者由供應商直接帶來服務。這種“服務節”的模式也是共享辦公空間為入駐團隊提供附加值的一種全新嘗試。

相比其他一些共享辦公空間為團隊提供媒體報道、投資對接等服務,方糖小鎮提供的“創業服務節”七大服務模塊則更為全面,它們有一組生動有趣的名字。 “跑腿王”:幫助搞定公司注冊、法務咨詢、社保代理等工作;“小喇叭”:對接有豐富市場運作經驗的營銷服務商; “卿有錢”:提供包括政府扶持資金、銀行低息貸款、VC的對接;“大管家”:邀請各行業成功的企業創始人與團隊共同探討商業模式、股權架構、期權激勵等令創始人頭疼的問題;“攬貴人”:聯合第三方人才服務機構,幫助初創公司快速找到合適靠譜的優秀人才;“慧生活”:搞定商務出差,辦公之余的休閑娛樂;“攻城獅”:為初創團隊提供技術外包、設計外包等的對接,大大節省企業的找人用人成本。

打磨好自己能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并將它們落到實處產生口碑效應,從而使自己的共享辦公空間變成一個具有向心力的魅力體,相信會是眾多共享辦公空間塑造差異化的一個著手點。期待看到WeWork入華后給中國市場的共享辦公模式帶來新的靈感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