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園園
本文由善緣街0號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善緣街0號(ID:zhumengtrip)
4月6日,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標會”)在杭州成立,出任全標委副主任委員的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馬云在會上表示,電子商務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后,今天也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從不標準走向標準化,從孩子走向成熟。
按照馬云的說法,標準化就是把少數人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合理經驗分享出來,讓多數人享受到好處。標準和創新就好比太極的兩面,創新一開始一定不是標準,標準一定是把創新的成果加以推廣。而阿里巴巴的標準是:炒信不可以賣,假貨不可以賣。?
“標準和創新是太極的兩面”
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從行業總體來看,在我國社會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增長很快;如果單以阿里巴巴一家為例,我們在前幾天實現了年銷售額3萬億元,這個數字的意義在于,阿里巴巴線上銷售已經超過代表傳統線下零售業巔峰的沃爾瑪。正如沃爾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從零售業開始,但從未局限在零售業,而是要深遠得多;電子商務對未來的改變也不僅僅局限在互聯網零售,而是會影響到社會生態的方方面面。正因為如此,電子商務在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后,今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從“不標準”走向“標準化”,從一個孩子走向成熟。
簡單說,標準化就是把少數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合理的經驗分享出來,讓多數人享受到好處。比如說,全世界的電器都只有兩種標準,220伏和110伏;全世界的五線譜都是一樣的畫蝌蚪;全世界的孩子學畫畫都從三原色開始;如果一個標準的確十分重要,關系重大,那就上升為國策,比如九年制義務教育、比如計劃生育。
標準和創新是太極的兩面。創新一開始一定是不標準的;標準一定是把創新的成果加以推廣。標準和創新,是此消彼長,生生不息。如果創新是立足未來,那么標準就是總結過去,“標準化”其實是一件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的工作。
?“聰明的標準”
企業自己就是是標準化的主體之一,企業要把這個使命主動承擔起來。一家優秀的企業,一定是探索出先進標準的企業。評價一家企業,最后一定不是看這家企業賺了多少錢、貢獻了多少稅收、多少gdp,評價的標準之一是看這家企業有沒有創造出可以推動行業進步、甚至人類進步的標準。
標準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在阿里巴巴平臺上,什么能賣,什么不能賣,炒信不可以,賣假貨不可以,這是標準,也是商業價值觀。阿里巴巴貢獻出來的經驗和標準,也許可以比企業本身存在102年更長。
第三次技術革命,帶來了“聰明的標準”。因為數據時代,標準可能不再是人類通過經驗模糊的總結,而是機器深度學習之后的數據分析得來。這樣的標準一定會更聰明。
產品抽檢合格率這樣的提法,將來會消失。傳統的檢查辦法沒有辦法窮盡所有商品,只能抽取樣品,再計算出一個合格率;但是圍棋人機大戰后,我們都看到了,計算機把圍棋的可能性都可以窮盡,數據時代的產品監管,是通過各種維度的數據模型精準打擊,要么就是有問題,要么就是沒問題,不會再存在合格率、假貨率這樣的概念。在這方面,阿里巴巴已經在大數據打假上探索出很多標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善緣街0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