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一不小心就成了連續創業者,他嘗試過兩次O2O創業,分別是“微洗衣”和“小樹好吃”,定位于洗衣O2O和餐飲O2O,兩個項目分別開始于2013年年底和2014年下半年。
微洗衣還沒來得及開展業務,就死于合伙人矛盾;小樹好吃則死于餓了么和美團的補貼大戰,老大和老二打架,創業公司死了一大堆。
4:4:2,這是劉曉峰給“微洗衣”設置的股權結構,這個項目結束于2014年6月,當時產品已經開發完成,還有天使投資人給出了千萬估值。
①小敗局:和“大哥”創業不靠譜
這是我第一次創業,當時找了一個很熟悉洗衣行業的“大哥”合作,還有一位熟悉物流系統的朋友。我們悶頭干了幾個月,當時線上下單系統完成了,洗衣工廠談妥了,物流配送車也到位了,幾個合伙人同甘苦共患難,一起走過了最難的歲月,當項目出現曙光的時候,大家就各奔東西了。
后來我才知道,在我們為股份這件事爭論,準備停下微洗衣這個項目的時候,那位大哥已經在悄悄的在挖團隊的人,拉自己的隊伍,他設立個局,把這個項目的核心東西全都接過去了。微洗衣停了沒多久,他就做了另一個洗衣O2O項目。
股權分配一直困擾著許多創業者,如果遇到很好的老鄉或是同學,愿意與你一起面對困難,也不能一沖動,就把股權設立成442這種兩家獨大的情況,如果能夠一心一意還好,如果不能同心協力,公司最終無法做下去,落敗在自己人手中。
②看機會:洗衣O2O會干掉洗衣機
目前洗衣O2O仍然有機會,也許有人不常用洗衣服務,但對于商務人士來說,西光革履,整齊的衣衫,是工作的必備裝,干洗店的服務是他們所需要的。
但洗衣O2O需要做到洗衣體驗比社區洗衣店更便宜,用戶體驗更好。如果有中央洗衣工廠統一操作,洗衣價格更便宜,訂單容量更大。一個小區的洗衣店只管送衣服和保存衣服,變成洗衣O2O的中轉站,平臺整合這些小店的資源,建立該地區的一個中央洗衣店,同樣可以節省物流成本。
這里有很大的機會,洗衣O2O很有可能先干掉一部分洗衣機。
帶著1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劉曉峰來到上海,創立了“小樹好吃”這家餐飲O2O企業。
上海的中央廚房資源遠遠多于北京,大約有200家中央廚房,而且在非展會期間,大概有70%的中央廚房資源是閑置的。所以劉曉峰想利用這個資源,做一個餐飲O2O項目。生產是標準化的,包裝是標準化的,配送也是標準化的,聽起來很美好的商業邏輯,在外賣大戰中,仍然抵抗不住“補貼”這個終極殺招。
①小敗局: 當前的餐飲O2O只能靠補貼生存
我們測算過,如果一座寫字樓能有20單生意,那么就可以覆蓋我們的物流成本了——達到20單以上,在寫字樓設立一個站點,從中央廚房拉來20個盒飯,直接配送給寫字樓的用戶。一對多的交付,成本是1塊錢,比其他外賣的物流成本低很多。
一開始我們做的是1塊錢試吃的營銷活動,每棟寫字樓的單量可達到80-150單,當然每一個訂單虧損14-15塊錢。我們覺得訂單量不錯,認為自己的商業邏輯能夠走通,就把精力放在打造更好的產品上。結果出來以后賣不動了,售價至少要賣到20塊錢,最便宜15塊錢。
當我們從1塊錢試吃恢復到原價時,訂單量直線降到個位數字,慘不忍睹。
因為餓了么和美團外賣當時在上海市場拼的太兇殘了,跟不要錢的似得,吃飯就幾塊錢,我們就很慘,訂單一直上不來,一棟樓就幾盒,配送成本很高。
②看機會:餐飲O2O的機會在后廚
現在幾家外賣巨頭基本上完成了自建物流,雖然還遠遠沒有標準化。下一步就是廚房了,這是能夠徹底實現午餐標準化的一點。
點了外賣之后10分鐘吃到,起碼產品要標準化、實現一對多的配送,而不是現在的多對多。
我看到餓了么在做自建中央廚房的事,還不確信真假。不過現在大家都看到這里面有機會,我知道有團購網站的創始人在準備基于中央廚房的餐飲O2O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