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相關檢測
??在天府生命科技園3號研發樓2樓,有一個總面積約1400平方米的生物醫藥分析測試公共技術平臺(以下簡稱“公共技術平臺”)。這里擁有核磁共振實驗室、制備分離實驗室、綜合儀器實驗室等世界領先設備,總價值超過3500萬元,涵蓋了生物藥物研發所需的各個環節。
??“這個公共技術平臺不屬于園區任何一家企業,是成都高新區為生物藥企打造的用于生物藥物和診斷試劑結果檢測的公共技術平臺。”在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公共平臺處負責人劉凱告訴記者,自2011年建成投用以來,這個公共技術平臺幾乎全年無休,已為444家生物藥企提供了相關技術支持。
??資源全面共享
??檢測結果世界54個國家認可
??跟隨工作人員走進公共技術平臺核磁共振實驗室,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運轉中的儀器。“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企業做核磁結構確認。”公共技術平臺質量負責人唐高嘉介紹,企業將需要提供技術支持的樣品送到這里,由公共技術平臺專業人員進行實驗操作,兩天內就可以得到檢測結果。
??其實,企業要想用上這些全球領先的“高大上”設備流程并不復雜。將樣品送到公共技術平臺,花幾十塊錢的儀器租賃費用,就可以搞定。“比如,一個氫譜實驗,檢測費就20多元,應該是成都范圍內最低的了。”唐高嘉說,雖然租用儀器收費便宜,但這些儀器個個“身價”不菲,僅一臺核磁共振儀就需要200多萬元。對于還在發展期的生物藥企來說,自行購入設備儀器,不僅投入大、負擔重,而且利用率也不高。公共技術平臺不僅能幫助企業降低研發成本,還在幫助企業減壓之余,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有利于加速區域生物藥企新藥研發進程,帶動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走出核磁共振實驗室,唐高嘉指著墻壁上懸掛的證書說:“根據與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簽署的互認協議,我們的檢測結果在世界上54個國家和地區都是認可的。”也正因如此,公共技術平臺自“上崗”以來,除了服務成都和成都高新區生物藥企,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生物藥企也常常“打飛的”送樣品來檢測。“我們經常會接到來自重慶、貴州的檢測樣品。”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相關檢測
??平臺驅動創新
??企業新藥開發周期縮短20%
??“公共技術平臺提供服務基本是全年無休,很多樣品分析都在晚上或者周末進行。”唐高嘉說,目前,公共技術平臺已累計提供了超過10萬次的測試、咨詢等技術服務。
??“我們公司主要做創新藥物研發,今天來這里做核磁結構確認。”來自成都盛迪醫藥有限公司合成部部長何彪說,成都高新區搭建的這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藥物研發上為企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就在唐高嘉介紹公共技術平臺的忙碌時,又有企業帶著樣品前來做檢測。據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統計,自建成以來到現在,公共技術平臺已為盛迪醫藥、苑東藥業、海思科藥業、成都先導藥物、雅途生物等一大批生物藥企提供了高質量分析測試報告,將企業新藥開發周期縮短20%以上。
??“我們為成都先導藥物分析測試了近1萬個樣品,分析項目達到了200多個,幫助他們降低了40%以上的測試成本。”在劉凱看來,公共技術平臺為生物藥企提供“零成本”設備租賃服務,不僅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區域創新創業的吸引力。成都高新區在發展生物產業上的精準投入,在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上做了“加法”甚至“乘法”。
??“今年,我們還將在做好這個公共技術平臺的基礎上搭建藥代動力學篩選平臺,擴充建設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劉凱說,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還計劃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打造一個類似的服務生物藥企的公共技術平臺,進一步促進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發展。(記者 何汶蔚 攝影 鄭毅)